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逐步应用到了旅游产业中,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也产泛开展。理论研究主要是从功能尺度和空间集聚角度探讨旅游产业集群,实践应用主要从地方旅游业发展战略角度在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和组成合作的“集群组织”;国外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显示出多学科多角度的特征,而且一般是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而实践中则强调政府的作用和项目组织者对于推进集群内部企业合作性竞争和创新的重要作用。国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刚刚起步,实践也仅是政府在口头上或书面上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关注;因此,借鉴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和方法,我国应尽快开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充分发挥政府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云刚  宋宗员 《热带地理》2019,39(6):931-941
通过梳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上已有的旅游地缘政治相关研究,按照研究尺度,将旅游地缘政治研究分为国家尺度、跨尺度研究2种类型,此外,还有旅游的地缘政治要素一个单独的主题,归纳总结了目前旅游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议题。总体来说,目前相关研究仍然以国家尺度为主,案例地国家选择呈现出3个主要特征,即倾向于选择受全球地缘政治变动影响较大的区域、面临国内外地缘政治压力的区域和主权尚存争议或主权定义模糊的区域。但逐渐出现了一些跨尺度的研究,考察旅游对国家和游客相互建构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旅游地缘政治可深入探究的4个主题,包括国家间政治关系对旅游的影响、旅游签证制度和国家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旅游作为主动的地缘战略、边境旅游的多尺度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鹏  保继刚 《地理科学》2015,35(7):838-844
资源与权力密切相关,具有政治性。只有提升到社会建构层面来认知旅游资源内涵,才得以洞悉中国旅游资源规制发展演变的本质。以广东南昆山温泉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政府档案梳理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南昆山温泉资源规制的权力和社会过程进行深度考察,以期透过南昆山温泉的典型案例形成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制更为深入的理解。研究表明,中国在旅游资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最近30 a时间里建立起一套资本逻辑的话语霸权。在国家拟定的市场化路径下,个人(开发商)逐渐取代国家成为各地温泉资源规制的主角;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联合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温泉资源地方规制的演变过程,进而导致了普遍的社会非正义的现象。要维护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正义原则,就需要破除国家与社会对发展的迷思,并借由普遍主义的阶级政治来抵抗不正义的资本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方场域”视角的中国旅游研究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亮  蔡晓梅  朱竑 《地理研究》2019,38(11):2578-2594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在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见证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出了诸多令人担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对中国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前的旅游发展模式和未来发展理念。鉴此,本文在考查西方当前旅游发展和研究趋势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和研究的现状,针对旅游研究理念亟待创新的要求,提出“地方场域”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基于重构地方本体论的讨论,将旅游、邂逅与地方整合进相互关联的框架中,旅游可以概念化为:人与人以及人与非人等流动性主体通过邂逅和相遇的过程,所形塑的不断变化的有关经验性的、体验性的、反思性的以及实践性的地方场域(个体旅游场域)。旅游场域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交织着权力关系的政治化实践过程,是不同旅游主体所建构的地方场域之间冲突和融合的总体(总体旅游场域)。研究强调了有意义的时空相遇过程,不期而遇(邂逅)和平常的遇见(相遇)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反映旅游的日常生活化真谛。最后,本文从旅游发展自身的改变和旅游研究的改变入手,提出基于地方实践、基于批判反思、基于技术变革、基于参与共建和基于跨学科研究这五种知识生产模式抑或称之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打开未来旅游研究的本体论政治议程的对话窗口,并为新时代旅游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休闲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差异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政府和业界都对休闲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休闲旅游的内涵仍缺乏统一的认识,这不利于人们对休闲旅游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阐释了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情境和特点,尝试性地对休闲旅游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以期能够为休闲旅游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孙九霞  陈景  黄秀波 《地理科学》2020,40(9):1468-1475
以大理洱海环境治理事件为典型案例,基于半结构式访谈、观察法等质性方法,从环境正义视角切入分析洱海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博弈与权益协商议题。研究发现,洱海的环境治理是一种以环境名义开展地社会治理与目的地管理过程,逐渐从治理水环境延伸至环境、民生、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洱海治理隐含权力张力与利益冲突,本地村民、旅游经营者及地方基层政府三方基于合情、合理与合法性原则,围绕“情、理、法”逻辑进行利益博弈与协商;乡村旅游中的环境治理应置于乡村与社会治理框架体系下进行,关照民生与发展。环境正义理论可解释乡村旅游中的环境治理与冲突现象,为揭示环境治理背后的利益冲突与社会问题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
苏海洋  刘人怀  文彤 《热带地理》2022,42(2):220-235
通过构建“城市+城市+旅游”的数据收集方法,从"百度中文"与"谷歌英文"搜索引擎中获取粤港澳大湾区两两城市旅游信息的共现频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角度探讨城市旅游信息联系强度和网络结构特征的异同点。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信息联系紧密并走向一体化,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稳定。功能分工和市场影响力出现分化,以佛中莞珠惠等第二梯队城市集聚引领的旅游合作模式主导国内旅游市场,以港广深澳等第一梯队城市分别带动其他城市的旅游联动模式主导国际旅游市场。互联网反映的城市群旅游关系更像是分工明确、各有所长的旅游功能组织体系。互联网这一低门槛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得第二梯队城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逆风翻盘”,第一梯队城市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强者恒强”的状态同时并存,从虚体空间层面揭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的马太效应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韩国圣  吴佩林  黄跃雯  杨钊 《地理研究》2013,32(10):1948-1963
以安徽省天堂寨旅游区为案例地,运用深度访谈、制度文本分析、典型个案分析,研究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下山区旅游业发展初期阶段对社区居民的去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区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空间、自然资源使用、信息获取、旅游获益与旅游参与五个方面产生了去权效果。②山区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去权的形成机制是政府发展战略与制度设计、社区精英关系网络与居民个人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支持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揭示多个社区利益群体相互联合对社区居民去权的过程与机制,政策建议是通过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方式、加强行政监督、及时发布相关旅游发展信息、加强居民旅游参与的能力建设,使这种旅游发展政策发挥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的基础,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流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论文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地居民回流就业意愿为结果变量,构建地方参与、地方情感、感知获益、风险承受能力、政府信任、支持度为前因变量的研究模型,探索居民回流就业的驱动机制与多元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单项因素均不构成乡村旅游地居民回流就业的必要条件;(2)满足条件的组合路径共7条,总体一致性为0.876,总体覆盖率为0.862;(3)在所有路径组合中,支持度和政府信任出现的频率最高,包含地方情感的路径覆盖率较高;(4)7条路径构成了情感主导路径、信任主导路径、支持主导路径,以及知—情—意—行综合路径4大类路径模式;(5)当同时包含情感、信任、支持和参与因素时,路径具有最高解释力;(6)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在回流就业影响路径上显示出差异。研究结论可为鼓励和吸引乡村旅游地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更广泛的乡村地区鼓励人才回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高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以科学合理地整合旅游资源为思路,预期可产生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旅游企业规模、整合旅游资源的品牌形象、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效益。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提升可通过对市场品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建、建立战略联盟和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等几种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建设“两型社会”至关重要.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理解环境友好的内涵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实证,深入剖析了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验证了指标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长株潭旅游业属于弱友好水平,对此为其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罗芬 《热带地理》2013,33(1):96-103
随着旅游业从规划开发阶段到经营管理阶段的转变,治理作为政治与公共政策领域中一个重要概念,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之中,并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在对国外旅游治理研究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就其研究理论、主要模式、研究议题、评价标准构建、绩效评价等5方面内容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在研究进程上,其从小部分研究者的自发关注转变为当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理论上,从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到网络理论的转变;在研究议题上,涵盖旅游开发与规划治理、旅游营销治理、旅游资源与环境治理、旅游目的地治理、可持续旅游治理、旅游治理中的权力结构、旅游全球治理、旅游治理难点等内容;在比较研究上,应深入挖掘中国特殊社会经济文化情境下的旅游治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丰富现有的旅游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邮轮萌芽于19世纪初,而真正携带游客的邮轮旅游则主要开始于19世纪中叶。邮轮旅游从最初主要为社会精英和富人阶层参与的简单社会活动,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市场现象。国外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积累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日臻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邮轮旅游业则刚刚起步,有关研究远为滞后,亟需了解国外邮轮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借鉴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广泛综合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外邮轮旅游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展望,希望研究结论可以为促进中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引导中国学者开展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研究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麻学锋  刘雨婧 《地理研究》2016,35(10):1983-1998
在旅游业绩效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界定旅游业内部绩效概念及其特征,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评价和探讨旅游业内部绩效及其影响机制。采用1989-2013年张家界旅游相关数据,结合小波分析、耦合—协调模型和路径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① 出现期,张家界旅游处于投入阶段,产业结构极度失调,高度化上下波动,内部绩效均值为1.199;② 生成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结构合理性中度失调,高度化周期波动,内部绩效均值为6.265,经济绩效表现较好;③ 发展期,旅游经济绩效经历了三次下降,产业结构优质协调,高度化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内部绩效均值为47.885,结构绩效表现较好;④ 影响机制:总体来说,经济水平、交通、旅游总需求社会固定资产和政府支出是主要影响因子,但不同阶段作用机理有所差异。研究对张家界旅游业理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及驱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供给演化的阶段特征、影响要素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探讨,认为:(1)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分为3个阶段。(2)促使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旅游资源是自然因素的核心,人文因素包括游客需求因素、交通因素、旅游产业因素和政策制度等。(3)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的驱动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传输机制、形成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 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 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 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 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 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 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 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 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 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 这5 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 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 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国内外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业、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旅游景区的能耗和碳排放测度、旅游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缓解与适应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研究相对综合和深入,对旅游业能耗与碳排放的结构及其定量测算与情景分析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形成了基于"测定—减排—补偿"体系化的节能减排措施。国内研究起步较晚,需在旅游业能耗和碳排放重点领域的定量测度、情景分析和动态预测、深化研究内容等方面更加深入,为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冰雪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已经衍生为全球旅游业中的重要业态。冰雪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后逐渐扩展到全球,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阅读,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国际冰雪旅游研究的研究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主要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1) 1988年以来国际冰雪旅游相关文献数量持续攀升,研究者和机构主要集中在欧美冰雪产业发达的国家,但中国正在快速崛起。(2)国际冰雪旅游研究热点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初始阶段侧重于探讨“滑雪伤害”,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使得“气候变化”相关主题成为关注热点且延续至今,近些年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冰雪赛事等一批视角创新、尺度微观的研究涌现。(3)国际冰雪旅游研究主要围绕“自然影响”“游客体验”和“产业发展”3个话题展开。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国际冰雪旅游研究对中国的启示,从研究尺度、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方面指出中国冰雪旅游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