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oevolution between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Earth environment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both biology and geology. Last progresses in these field are reported from following research subjects: evolution of jawed vertebrates(gnathostomata) from Silurian; occurrence of earliest forests from Devonian of Xinjiang; biodiversity of insects in amber from Cretaceous of Myanmar; Evolution of primates and geochemistry studies from Eocene/Oligocene; studies of Longdan fauna from Lingxia basin, Gansu Province of earlier Pleistocene and endemic cloven-breast fishes from Pliocene Tibet; the correlations thick-boned fish,Hsianwenia wui, and the aridifica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monsoon climate and its impact on biodiversity; study on the flora from Mankang, Tibet of Miocene and its palaeoclimat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 preservation of fossils; contraction of high resolution Stratigraphic series by using data of paleomagnetism and mammal fossils. 相似文献
2.
大地热流测量数据子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地热流数据子库是建立在Microsoft Access 97基础上,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开发、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集数据储存、编辑、报表打印输出及基本数据解释处理于一体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具有运行速度快、操作简单、易学及可靠性强等优点.特别编制了强大的数据查询系统,提供了各种查询方式,大大方便了用户. 相似文献
3.
4.
5.
《地下水》2015,(6)
洛阳盆地是构造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储存的地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流型地热,二是传导型地热。对流型地热主要分布在龙门山一带,其特点是水温高、水量大、分布集中;传导型地热主要分布在盆地内及西、北部边缘地带,其特点是水温低、水量小、分布分散。目前,洛阳市的地热开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地段,盆地内的地热开采相对较少;龙门山地段的地热开采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开采处于无序状态,个别地段、个别层位开采井过于集中,开采量已超过补给量,地下热水水位(头)处于下降状态。落实洛阳市的地热勘察,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调整目前的开采井布局,控制开采量,使地热开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洛阳市有关部门应该抓紧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The Earth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creasing disorderness of the nature and increasing orderness of life evolution.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shows that the irreversible process of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Earth takes place naturally in only one direction, while paleontology shows that life on the Earth proceeds toward a state of increasing order. Why the life could be flourishing on the Earth in some periods or rapid extinction in some other times while the…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 平台的中国大地热流数据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地热流数据库是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的子库之一。该库底层数据库为Access 97,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应用MO、 DAO及API技术,使用VB、 VC语言实现了数据库的各项功能。该库具有对原始数据进行添加、删除、编辑、备份、浏览、查询、显示和维护等功能,并且开发了常规的数据解释软件包,还可对原始数据进行一些常规处理,同时任意输出各种数据报表和图件等。另外,还开发有中英文双语言界面。 相似文献
8.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 ℃/100 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 ℃/100 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 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 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评述河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标准对河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基于各地的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从开采总量控制、地热井规划布局、开发利用现状分区、资源利用优化配置、资源勘查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等五个方面对河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科学系统规划,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地热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并避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能力高等特点。在油田多年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CSAMT,对下辽河平原南部锦采地区深层地热进行物探工作,圈定深层地热源的空间赋存位置、规模、属性、连通性等,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锦水1-01地热井的成功完井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联剖、电测深、磁法和测温法等综合工作成果,分析、推断出汤上屯热水构造的产状、性质和热水出露条件,圈定出了热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大地热流--影响西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重要自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各地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区域大地热流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生态系统的来源于太阳福射”。但是,太阳辐射的昼夜反差很大,季节变化明显,区域生态系统必须随这种能源供应的显波动,其生物的多样性将受到限制,区域生态系统必然变得比较脆弱,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随能力非常有限。大地热流比值较高的地区,大地热流成为驱动区域生态体系发育演化的重要能源。这种能源比较稳定,对生物发育的限制要少得多,其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稳健,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较大的随能力。研究大地热流对西部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和机理,将为西部地区的环境、生态建设及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大地热流对滇池环境的影响与滇池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匡耀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21(2):86-91
滇池经过长达7年、投资40多亿元的治理,在污染源头控制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滇池水体水质至今没有好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滇池蓝藻爆发机理的认识没有考虑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之后,是由于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使蓝藻得以不停息地繁殖,致使滇池的水生生态系统完全瘫痪,水体完全失去自净能力。“抑制蓝藻的繁殖”和“清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两大问题形成了滇池治理中一个难解的死结。解开死结的有效措施是从抚仙湖调清水给滇池换水,恢复草海,提高湖水自净能力,发展水生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繁殖。 相似文献
17.
Gvishiani A. D. Tatarinov V. N. Kaftan V. I. Manevich A. I. Dzeboev B. A. Losev I. V. 《Doklady Earth Sciences》2020,493(1):544-547
Doklady Earth Sciences -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GNSS observations, provided by the authors in 2010-2019 years, in the zone of contact of tectonic structures of the Siberian platform,... 相似文献
18.
19.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20.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在筒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在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