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齐鲁文化为对象,阐述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异。认为齐鲁文化的形成与海陆兼备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加大了齐鲁文化与吴越文化的联系;齐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对齐鲁文化景观空间差异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人文环境的变化推进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从上区域地理以来,我基本遵循先自然环境,再人文环境的顺序进行教学,时间久了,我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感受可想而知。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仅存在内在联系,而且自然环境又会影响人文环境。我想能不能抓住区域的关键性特征,用一个字、一个词、一方面的地理要素或一种独特的地理现象生发出一节"枝繁叶茂"的课堂呢?在上"‘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  相似文献   

3.
文化地理学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地理教师在城乡景观、地域文化等文化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解读高中文化地理核心概念“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基于地方文献梳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发展历史,利用切合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四层一体”方法分析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影响。以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展留村为开发案例,构建深度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的模式,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物质能量传输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但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该视角一直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增添了对该方面的描述,这表明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增强对该视角的关注。文章论述了物质能量传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地球运动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基础性作用、各圈层中的物质能量传输、物质能量传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三个角度对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这三个角度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地理是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重点介绍地球和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演变规律,以及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很好认识和解决的地理问题。高中地理的内容,往往依托于一定的区域,或世界、或某地区,或中国。据此,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能否学好高中地理的关键。然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和各地大力普及高中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更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大批青年地理教师进入教坛,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无疑是件幸事,但青年教师能否较快进入角色,承担起高中地理教学的重担,是当前我们共同面临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把本校对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工作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377份游客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游客是否愿意为旅游生态补偿买单受其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自然环境认知和人文环境认知等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重要因素,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是有效因素,对人文环境的认知是关键因素;不同价格的补偿标准对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具有不同影响。提出构建奖惩并施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旅游生态补偿体系、创新游客旅游生态补偿的支付方式、完善旅游生态补偿财政保障制度、营造绿色文明的旅游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内容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侧重在人文地理学角度来考察人地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二章就是从城市的视角来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在空间结构和规模范围上不断变化,更是形成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依托于城市形成的自然环境而产生,但又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STS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STS教育的实践,探讨了STS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STS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旅游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文海  胡来林 《山地学报》2000,18(6):576-579
旅游山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灾害种类和特点亦具有独特性,通过分析旅游山地的灾害类型,找出其特征和规律,提出减灾,防灾对策,对减少旅游山地经济损失,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经济及中国的分区五个部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两大部分。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与扩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梁梅青  乐淮辉 《地理教学》2010,(22):11-13,43
“地理1”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其侧重自然原理的讲解,阐明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1”的内容设计突出了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进行其它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夏小东 《地理教学》2011,(23):17-18
工农业发展及变化,可以从区位因素、区位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是对高中地理主体理论“区位”知识的学以致用,在思维方式的培养、考向的把握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照 《地理教学》2009,(5):33-35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由试点到全面推广,高中地理教与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在高考这柄高悬在头顶的“利剑”作用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毒瘤”还难以彻底铲除,地理高考命题的改革无疑对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黄成林 《地理研究》2000,19(3):257-263
研究了徽州聚落和民居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探讨了徽州文化景观与徽州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徽州文化景观与徽州自然环境协调和谐,人文环境特别是徽商的经济实力和徽人传统观念,是影响徽州文化景观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的主要因素。徽州文化景观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可至国家、洲,小可以是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17.
一、层次关系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要注意理清地理知识内部的“层次”。这对于学生形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有效思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高中地理知识内部的“层次”,大致有以下三种具体的“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国栋 《地理研究》1994,13(3):115-115
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大理河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本文首先论及了该流域脆弱的环境特征,──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其次讨论了流域内水土资源及其匹配状况和生态建设问题及规划,最后就能源、交通、人口和扶贫等问题按实施生态规划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对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取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谈谈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0,(20):34-35
一、背景综述 资源开发是长江水学校项目的五个部分之一。此子项目的目的是集中三个区域及各试点学校的力量,开发一整套以水(长江流域)为主题的适合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在内容上,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透过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历史的等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