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学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质学院刘国昌教授的这一篇论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1.区域工程地质学对实践的意义;2.中国领域内工程地质条件分布的规律性;3.划分中国工程地质区域的原则;4.中国工程地质分区;5.中国工程地质分区概述;6.结论。全文共约4万字左右,因月刊篇幅所限,分三期连续发表。(编者)  相似文献   

2.
XX.甘肃走廓凹地,本地域主要为古生代末祁连山前凹陷区,现为祁连山前倾斜平原的继续,一般海拔高度1500公尺,与祁连山的高差达1000—2000公尺,甚至3000公尺,但区内并非完全平坦,有丘陵地区,并在永昌与山丹间北山与祁连山相连。基岩为石炭二叠纪的砂岩及页岩,中生代砂岩及页岩、第三纪砂岩,第四纪沉积则为洪积—冲积的砾石层及亚粘土。从工程地质观点出发,应注意下列几项:  相似文献   

3.
五、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区概述甲、主要属于中国陆台范围内的地域Ⅵ、甘陕高原占据鄂尔多斯地台的全部,贺兰山及六盘山边缘凹陷。地台上有不厚的沉积盖层,且除在边缘外几无褶皱。贺兰山及六盘山凹陷地层因受燕山期剧烈褶皱,形成褶皱山脉,构造线方向在前者为北北东,在后者为北北西。最老地层出露于地台西部棹子山及贺兰山中,为太古代的片麻岩、石英岩,其次为寒武纪页岩、石灰岩,奥陶纪石灰岩,石炭二叠  相似文献   

4.
五、中国工程地质分区概述甲、主要属于中国陆台范围内的地域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这一地域主要属于中国陆台在海西期复活的东北部分。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角闪石片岩等零星分布于大兴安岭。泥盆纪砂岩、页岩及石灰岩散布于大兴安岭西侧及小兴安岭东侧。石炭纪及二叠纪轻微变质的石灰岩及页岩零星分布于大兴安岭及长白山山地。古生代末期花岗岩及中生代花岗岩在大兴安岭分布极广。侏罗纪砂岩页岩大部分布  相似文献   

5.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是在中国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自50年代产生以来,历经几代工程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和系统研究方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显着作用的新兴学科。回顾该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促进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理论和进一步发挥学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是在中国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自50年代产生以来,历经几代工程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和系统研究方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显著作用的新兴学科。回顾该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促进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理论和进一步发挥学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伟大工程,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Stiglitse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协调好城市化进程中强大的人类工程活动同复杂的地质环境变化间的关系是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机遇。充分学习、借鉴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的新观念、新成果、新资料,开展区域工程地质研究,探寻我国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形成演化和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现城镇化与地质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正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学科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于工程地质范畴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还是很早的。 一、历史回顾 我国有着扬名全球的古代灿烂科学文化。长城,大运河,灵渠及都江堰为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我国,自觉地把地质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活  相似文献   

9.
谷德振 《地质论评》1982,28(2):180-183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6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于工程地质范畴的工作,在我国还是发展很早的。  相似文献   

10.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学科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于工程地质范畴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还是很早的。 一、历史回顾 我国有着扬名全球的古代灿烂科学文化。长城,大运河,灵渠及都江堰为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我国,自觉地把地质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活  相似文献   

11.
由三十多位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共同完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 ,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工程地质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四十余年来的工程地质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展现中国工程地质学面貌与特色的理论专著。全书分 4部分 ,共 2 6章。第一部分———工程地质条件 (第 1章至第 8章 ) ,分章论述了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 ,这些要素如岩体、土体、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本身都自成学科 ,内容广泛。在这里压缩成章论述清楚 ,是很不容易的 ,也可看出本书内容之丰富、文字之凝炼。尤其是第 2章论述工程地质条件之形成 ,更…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质学     
渡边贯  周慕林 《地质论评》1946,11(Z1):155-158
渡边贯:地质工学。昭和十年三月,东京古今书院出版,定价七圆五十钱,日文横印,全书共643页,内目录14页,绪言?页,末附西文(英、德、法)索引10页及日文索引17页  相似文献   

13.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工程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是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的学术总结。作者对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和所提交的论文从 7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工作的现状和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由张咸恭、王思敬、张倬元等著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历经十余载 ,于2000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专著是由我国几十位著名的工程地质专家共 同撰写的,全书 共分26章,70余万字。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   第三章 岩体工程地质   第四章 土体工程地质   第五章 地应力   第六章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章 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第八章 天然建筑材料   第九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章 斜坡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一章 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二章 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三章 动力条件下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四章 水利水电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五章 矿山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六章 铁路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七章 城市与工业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八章 海港及近岸建筑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九章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第二十章 工程地质勘察基本问题   第二十一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 工程物探与工程地质勘探   第二十三章 工程地质测试   第二十四章 监测、反分析及预测   第二十五章 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第二十六章 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程地质学的走向和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孕育,形成,综合和分化的演变过程。本文即在简单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孕育,形成之后,着重讨论了工程地质学与其它有关学科相交叉所形成的环境工地质学,大城市工程地质学,改造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和计算工程地质学等新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保护,评述了面向21世纪中国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工程地质学在思维体系,基础理论与技术及重点应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20.
略论工程地质学思维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讨论了工程地质学的学术思维, 包括地质成因思维、地质结构思维、地质工程思维、地质环境思维、地质系统思维, 籍以庆贺孙广忠教授七十大寿和他对工程地质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