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导入偏离-份额分析法,然后运用此方法分别对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的广东、山东、浙江三省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将海洋经济的增长效应分为3个方面: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实证结果表明:综合来看,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竞争力优势和结构优势,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结构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势,浙江发展海洋经济3方面优势均不明显,但3方面发展动力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同理海洋产业的增值原动力也来源于海洋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一个区域的发展根本,对相应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才能保持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江苏省近几年的四大海洋支柱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江苏省独特的海洋经济状况,为江苏的海洋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将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洋交通业、海洋渔业这4个支柱产业继续深挖潜力,提升竞争力,让良好的产业基础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浙江省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对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章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比较浙江省海洋产业在长三角和全国不同视域下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通过进一步分析细分产业,发现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10—2014年为研究期,以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全国为参照区域,分析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引入相对增长率指数、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指数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增长均较落后;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海洋第一产业不具优势,海洋第二产业劣势明显,海洋第三产业优势明显;海洋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尚具优势,但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挖掘海洋第一产业潜力、协调培育海洋第二产业动力和着力提升海洋第三产业竞争力的建议,以促进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拥有良好的海洋资源禀赋,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相对优势。为加快上海市海洋经济建设以及优化其海洋产业结构,文章利用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对上海市海洋三次产业的贡献度以及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的动态偏离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上海市海洋产业结构的相关特征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与上海市海洋经济关联度最大的是海洋第三产业,其次是海洋第一产业和海洋第二产业,其中海洋第三产业对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发挥最核心的作用;在产业层类方面,上海市海洋经济的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均具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其中支撑层的产业结构具有深度优化的态势;建议上海市重点扶持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保持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持续投入,并关注和培育外围层的海洋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2004年和2008年山东省沿海7个地级城市三大产业产值的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建立偏离-份额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各城市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得出山东沿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山东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96-2009年福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偏离- 份额分析法,探究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研究分析得出了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4点结论。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现状,选取相关数据和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计算2005—2014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偏离度,并分析其对海洋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海洋产业结构较合理;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海洋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较低,这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海洋经济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和海洋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3点建议,即现代化模式完善海洋第一产业、政府助力完善海洋第二产业和发展多种产业完善海洋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主导海洋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海洋产业体系的主体,代表着区域发展的根本优势.因而,比较研究不同区域的主导海洋产业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评价辽宁省和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将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hift-Share Method)和区位熵分析方法,从多角度探讨两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问题,并分析比较两省主导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巨大,各地区海洋经济差异显著。文章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对1996—2015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变迁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进行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对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剧烈,2006—2015年趋于平稳。三大海洋经济区中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总体变动较大,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小。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1996—2005年海洋第一产业贡献能力明显,2006—2015年海洋第三产业贡献能力最大,第二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引入增长率指数、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效果指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2009—2018年海洋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但在海洋产业内部,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综合竞争力较低;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第二产业中占比重较小;海洋第三产业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还需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合理配置,力图能将各产业间发展形成协调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增速放缓,依靠简单的资源投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海洋产业的需要,而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既是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文章选取2009—2021年全国海洋经济数据以及2009—2019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产业经济数据,研究了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的独立影响以及协同影响,并建立了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科技创新水平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对海洋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这二者的协同效应也能够激励海洋经济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水平增长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存在,跨过门槛值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水平的促进影响程度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开展海洋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于推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海洋产业集聚的内涵、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概况和海洋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展望,即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海洋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构建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集聚格局以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海省市海洋科技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先珂 《海洋技术学报》2007,26(2):84-89,94
近年来沿海各省市都制定了自己的“海洋强省战略”,海洋科技实力作为海洋强省战略中一个独立要素,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各省市对自身实力有更加准确地把握,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制定更加完备准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采用微量移液稀释法对海洋原甲藻进行无菌培养,以研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原甲藻最大增殖速率发生在温度为(25±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3000lx、pH为8.0的环境条件下。海洋原甲藻在温度18—28℃、盐度为25—34、光照强度为1000—6500lx、pH为7.5—8.3范围内适宜生长。这一结果与观测到的海洋原甲藻赤潮发生时环境条件相近,其中温度的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海域辽阔,地处南中国海,毗邻太平洋,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主战场之一。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7%,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一大批重大用海项目快速推进,形成了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及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使广东进入了海洋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如何让海洋经济凸显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如何使海洋产业取得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的效果,如何在广东营造一个良好的海洋经济投资发展环境,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明晰中国海洋经济动力因素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特征,本文从技术、资本和劳动力三方面出发,引入PVAR模型与GIS技术,分析2005-2015年度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动力因素与海洋经济空间响应格局分布。结果表明:整体上,全国涉海就业率与技术进步短期内无法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长期来看,涉海就业率的增加、海洋科技成果转换与海洋资本存量的逐渐增多,对海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后劲不足;从部分来看,受海洋技术进步、海洋劳动投入正向影响作用的地区多集中于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海洋资本存量影响较大地区多集中于除河北外的环渤海地区,部分沿海省份海洋经济产值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对海洋技术、海洋劳动、海洋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沿海省份三大海洋经济动力因素发展均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经济是新一轮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海洋经济上遥遥领先。通过观察美国、英国等海洋大国发现,沿海国家均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路径: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保证了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故文章将从"两化"视角来衡量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利用Eviews 8.0软件对2005—2015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两化"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最小二乘法回归。由协整方程可知,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每增长1%,会分别带动海洋经济上涨1.87%和2.96%;再由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的方向性可知: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会促进海洋经济的增长。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我国未来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海洋第二产业,对其未来发展提出3点建议,即基层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水产品精加工和生物医药的优先发展以及法律制度软环境的构造。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评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海洋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刻分析我国目前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根源,并提出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何佳霖  宋维玲 《海洋通报》2013,32(5):586-594
海洋产业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产业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方法,从海洋产业内 部和海陆产业间两个角度来分析海洋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以探究海洋产业发展的规律。研究发现,海洋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总体较高,对其他国民经济行业的波及效应较大;海洋经济外向性程度较高,出口的生产诱导作用较大,产业生产也主要依 赖出口;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行业的波及效果不同,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对 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较大,而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