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全球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定的规则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极其复杂。根据《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审议沿海国提交的划界案并给出建议,委员会在外大陆架划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12年12月底,委员会一共收到沿海国65份划界案,目前已完成其中18份划界案的审议工作并给出了建议。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委员会建议摘要,对委员会在审议划界案时采用的划界原则、审议的关键技术问题等做了综合分析总结,以便为我国今后外大陆架划界和积极应对侵害我国海洋权益的他国划界主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于金星  庞云 《海洋测绘》2013,33(5):78-81
孟加拉湾划界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第一起海洋划界案。法庭对盂加拉国与缅甸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划界纠纷进行了裁决。分析研究了该案中法庭对这种大陆架案件的管辖权、当事国双方对这一区域的权利主张以及法庭划界采用的法律与划界的方法(等距离/相关情况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极大陆架的国际法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体系下,文章首先通过对大陆架涵义的探讨,得出大陆架的科学与国际法双重定义,以及对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的分析得出南极大陆架主张国的实质要求。然后根据大陆架的定义和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得出并不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南极大陆架,南极大陆架纠纷实质是南极领土纠纷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冲之鸟"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一二一条第3款规定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日本提交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对"冲之鸟"主张超过200海里的外大陆架,侵蚀了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应不审议或搁置审议日本划界案的相关部分.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目前,国家海洋局已经做好该划界案的相关技术准备工作。《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国的大陆架如从测算领  相似文献   

6.
“成比例”概念产生于大陆架划界中,指有关各国大陆架的面积应与其岸线长度成合理的比例。1969年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中首先提出了“成比例”概念,指出“应当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按照公平原则所完成的划界在归属于有关国家的大陆架范围和各自海岸线长度之间所应产生的合理比例的要素”。此后“成比例”概念在大陆架划界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中,划界区内海沟或海槽的存在常常是使双方划界谈判复杂化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习惯法、双方协议和条约以及国际法院对大陆架案的判决三个方面的讨论,从而得出海沟或海槽在地的南、地貌特征明显时是一个适当的大陆架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张侠 《海洋世界》2009,(7):75-77
可以说,这些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提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国际社会,南极大陆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不会因为《南极条约》而真正冻结。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表示,我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  相似文献   

10.
简要研究了2012年国际法院最新判例——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领土和海洋划界案,总结了本案中国际法院关于海上争议岛屿主权判定把握的要点,国际法院受理该案件的理由和受理的内容。国际法院用三阶段方法确立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海上边界。提出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必须研究国际最新判例相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划界是沿岸国家海洋权利主张重叠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实现公平划界需要法律和技术紧密结合。从技术角度看,海洋划界是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将海洋划界法律条约转换为海上边界地理实体的过程。海洋划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等距离划界方法最为常用。但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等距离划界法律规则研究,对于具体实现技术和方法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三点法”、“水线法”、“弹性圆法”不同等距离划界模型之间技术差异的相关研究更为少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常用等距离海洋划界模型的技术原理、适用场景和存在问题,选取具体算例比较了不同等距离划界算法计算结果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认为“三点法”划界模型具有原理简单、运算高效、符合《公约》法律概念,最后提出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精度海洋划界模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颖  鲁强 《海洋测绘》2018,(6):63-66
从阐述多种常用的海上划界方法入手,着重介绍利用中间线法则计算划界线的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划界基线的"平行线"技术。最终将计算结果与中越北部湾海上划界协定进行比对,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践数据的差异,寻找划界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权重,为以后的国家海上划界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域划界中成比例准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划界中的成比例准则是在大陆架划界实践中形成、并在海域划界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公平划界基本要求的一项准则 .本文通过对国际海域划界案例的深入分析 ,对成比例准则的含义、产生、应用、在海域划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在我国海域勘界试点工作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有助于在海域划界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波罗的海海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海洋划界的历史沿革以及海洋划界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波罗的海划界的具体内涵以及经验,指出海洋划界运用单一海洋边界划出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以期对世界其他海域划界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平原则——海上划界的基本原则 划界原则决定着划界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划界的结果,因而受到各沿海国的高度重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有关海上划界争论的焦点就是划界原则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了所谓的“公平原则”集团和“中间线”集团,这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在会上长期争论不  相似文献   

16.
大陆架的划界是国际海洋划界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海洋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而大陆架的划界结果与所采用的划界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得到更多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争端当事国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主张有利于己的划界原则[1],从而导致一些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问题被提交国际法院及其分庭审理或国际仲裁庭裁决,甚至悬而未决。同时,由于有关大陆架划界原则的公约规定只对缔约国有效,而对关于大陆架划界原则的有关国际习惯法是否存在,各国仍有分歧,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就是一例,探讨其在大陆架划界习惯法上…  相似文献   

17.
大陆架划界是海洋划界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等距离在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实践中被普遍采用,对其在大陆架划界中的地位,不同的国家和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文章从与等距离有关的国际公约、国家间的划界实践、以及国际判例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对等距离的地位作出了界定。  相似文献   

18.
大陆坡脚是大陆边缘的一个重要地形特征,是沿海国扩展其大陆架权利和划定其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基础,也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沿海国划界案时特别关注的重要技术参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制度的制定源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但由于全球大陆边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后期构造活动、沉积作用对大陆边缘的改造与影响,海底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多变,导致大陆坡脚的识别非常困难。加上各沿海国为获得最大范围的外大陆架,对大陆坡脚的相关规定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使得大陆坡脚的确定成了外大陆架划界中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准则》对大陆坡脚的规定,结合不同类型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和各沿海国划界实践,对陆坡基部区的确定、坡度变化最大之点的选取以及相反证明规则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际海洋划界技术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海洋划界的地理环境复杂,涉及学科多,既有法律问题也有技术方法问题。适用于海域划界的国际法原则有多种,在这些海域划界原则指手下涉及了多种因素,并形成了多种划界方法,这样必将使划界工作变得异常复杂。GIS、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在国际海洋划界的管理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成为重要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海洋底质几何划界方法精度不足和表示方法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站点粒度数据进行Delaunay三角网插值计算的底质划界方法,利用底质分类阈值进行区域定性,实现底质的空间定量划界;针对底质划界结果,提出一种应用于不同比例尺下的底质符号(线状和面状)表示方法,并且设计与比例尺相衔接的显示机制.实验表明,该划界方法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