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密度电法集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于一体,一次布极可获丰富的地质信息,采用非开挖技术铺设城市地下管道,利用该方法可以查明管道铺设段内地层岩性和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为顺利铺设地下管道提供了保证,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春生  朱庆杰  贾西法 《岩土力学》2006,27(Z1):997-1001
地下管道破坏受到场地岩土条件和断层的制约,如何分析场地条件对地下管道地震破坏的影响,是城市地下管道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采用ADINA建模的定义体操作,选定合适的体类型,应用布尔操作实现了管道与土体和断层之间的融合,得到地下管道破坏分析的几何模型。通过模型参数选择,确定了岩土性质、管道特性、断层等模型参数,定义了管土摩擦、地震荷载时间函数、断层荷载和约束条件。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管土摩擦、埋深、断层参数以及断层活动性等场地条件对地下管道地震破坏的影响,并给出了结论和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海源  孙金 《岩土工程技术》2011,25(3):113-116,153
地下管道工程对管道基础沉降的控制要求严格,特别对于滨海软土地区尤为重要.地下管道施工时对管道的软土地基采取了特殊的处理.为了研究施工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堆土预固结、边坡开挖、管道埋设及回填土等主要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对堆土预固结超孔压水消散过程、沉降固结阶段及施工完成后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导向钻进法铺设地下管道时常见工程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施工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铺设地下管道时不可避免的会扰动周围地层以及造成地层损失,进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变形,如地表沉降、地表水平变形及倾斜等。本文根据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地下管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原因并提出了地表变形的理论计算模型,用MATLABGUI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界面,定量计算地表变形程度,为铺设地下管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钢正拟扩大生产,为避免在施工中误伤地下管道,中断水、电、气的供给,造成生产停顿,亟需查清地下铺设的各种管道.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承担了这项管道探查任务. 他们先对各种材料制成的管道进行了物性测定和试验,选定了有效的方法技术,在武钢3号高炉区实地探测.该区地下管道纵横交错,并且掩埋有废弃的铁板、铁块和管材;在地面和上空架设有各种用途的管道和工业电缆.这就形成了复杂的干扰场,给探管施工带来困难. 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中南所利用自己改装的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探测效果.经实地开挖验证,查  相似文献   

7.
劈裂注浆抬升既有管道效果分析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锋  张顶立  王臣  房倩  李兵 《岩土力学》2010,31(3):932-938
地铁车站施工中常穿越大量的市政管道,由于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降,地下管道将会发生变形,往往影响地铁施工,注浆是对地下管道进行沉降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北京地铁黄庄站下穿热力管道抬升注浆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分析了新建车站开挖引起超大管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在抬升区注浆单元施加膨胀压力可以较好模拟注浆抬升既有管道的效果;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土体材料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反映注浆完成后浆脉的固结和周围土体的湿陷作用。对比注浆抬升模拟计算和沉降监测结果,验证了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模拟劈裂注浆抬升管道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模拟分析注浆抬升管道的影响因素,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为劈裂注浆抬升地下管道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波兰华沙用微型隧道工法铺设污水输送管网解决自然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所铺下水道管道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微型隧道工法铺设管径、铺设长度和曲率顶管等三方面打破了已有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人工挖土顶管方法的设计与施工及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法是城市中小型地下管道铺设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开挖铺管技术是利用探矿工程的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地下管线铺设施工的新技术。它具有不破坏环境,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点。本文所介绍的顶杆法是一种导向钻进的简化施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可控制方向等优点,被应用于电信管道铺设施工中。武汉市城建委非开挖管道铺设工程公司利用自行研制的GD-8型非开挖管道铺设机,采用顶杆施工法完成了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电信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采用水平定向钻进和直推铺管联合施工法穿越阿姆河铺设56”天然气管道的工程情况,包括工程的地质情况、施工过程和造斜施工等。  相似文献   

12.
张雅春 《探矿工程》2004,31(6):38-40
采用定向钻进方法穿越北京分钟寺桥铺设中压燃气管道。待铺设管材为529 mm双面焊螺旋钢管,穿越长度为350 m。本工程中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克服了砂层成孔难、回拉阻力大、铺设管径大、长线布管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顺利竣工。详细介绍了本次施工钻进、扩孔、布管及拉管等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斯坦丁罗克地区铺设的乡村供水管网中,需要在取水口和水处理厂之间铺设一条长1463m、直径24英寸的管道。King公司克服了钻进场地偏僻、湖面水位上升、钻进和熔接场地重新调换、地质条件复杂和有线导向系统等各方面问题,完成了这条24英寸可熔接PVC管线铺设工程,创造了新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水平定向钻进(HDD)主要用于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电力/电信管线等的铺设。由于受到水平定向钻进精度的限制,在重力污水管道的铺设中一直未得到应用。本文论述了加拿大利用水平定向是方法铺设重力污水管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市新世纪城市集约化供水管网建设的浦东新区华夏路管道铺设情况,重点解析了该工程的技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非开挖技术在市政管道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直径50mm通讯光缆到直径3000mm混凝土管道,采用非开挖安装各种管道都变得很普遍。同时,鉴于非开挖技术综合效益优越性、环境友好型施工特点,也逐渐被工程建设方、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泥水平衡顶管技术是非开挖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城市市政设施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技术进行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已经在国内大量城市取得应用,但是,采用泥水平衡顶管在岩层中铺设直径迭2000mm埋深在5m电力管道,在国内为数不多,在福建厦门地区也是尚属首次。通过在工程施工中对设备、施工工艺的摸索和改进,最后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成功铺设建设方所要求的电力管道。本工程将为在福建地区采用顶管技术铺设大口径长距离、曲线管道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非开挖技术在市政管道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直径50mm通讯光缆-直径3000mm混凝土管道,采用非开挖安装各种管道都变得很普遍。同时,鉴于非开挖技术综合效益优越性、环境友好型施工特点,也逐渐被工程建设方、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泥水平衡顶管技术是非开挖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城市市政设施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技术进行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已经在国内大量城市取得应用,但是,采用泥水平衡顶管在岩层中铺设直径达2000mm埋深在5m电力管道,在国内为数不多,在福建厦门地区也是尚属首次。通过在工程施工中对设备、施工工艺的摸索和改进,最后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成功铺设建设方所要求的电力管道。本工程将为在福建地区采用预管技术铺设大口径长距离、曲线管道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非开挖修复技术在地下管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以及城市的排堵保畅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介绍地下管道非开挖技术的分类,修复后管道的结构,以及CIPP内衬制管的构造设计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场地和断层对埋地管道破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朱庆杰  陈艳华  蒋录珍 《岩土力学》2008,29(9):2392-2396
场地条件和断层活动是埋地管道破坏的主要原因,避免因为场地岩土和断层的影响而造成管道破坏,是城市地下生命线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ADINA软件的Parasolid建模方式,通过定义合适的体类型和布尔操作,建立了埋地管道破坏分析的几何模型,实现了土体-断层-管道破坏有限元建模。借助模型参数选择,确定了基岩与岩土性质、管道特性等模型参数;定义了管-土摩擦和约束条件、地震波和断层位移荷载等。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场地条件和断层参数对地下管道地震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埋藏越深,断层断距越大,管道的变形越大,破坏越严重。给出了管-土摩擦系数和断层与管道交角的最优值,并给出了几点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20.
《岩土钻凿工程》2010,(4):52-52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伊川鸣皋段,施工人员正在用大型水平定向钻机为西气东输的管道引导孔。穿越伊河工程段的管道将呈“U”形状穿越伊河,穿伊河的地下管道长约761米,地下最深处离引导孔入口处高度为33米,管道直径为1.29米。该工程处于泥岩、砂岩和石岩的复杂地质处,施工人员采取先打通—个直径为0.2米的引导孔,再依次使用直径更大的扩口器来扩大引导孔的直径,直至引导孔直径比输气管道直径还要大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