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特征,有别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经历了两个期次的成矿作用阶段。第一期成矿的分凝-堆积型矿床为高mg、Cr矿石,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为高Al矿石有明显不同。第二期成矿,形成当今开采的工业铬矿床。即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罗布莎铬铁矿床橄榄石的热力学条件和Ni质量分数等待征,总结出与矿化有关的三个热力学参数:平衡温度(t)、溶解热(△H)和密度(p)。并且确定了其变化范围。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橄榄石的t-△H-p在铬铁矿成矿预测中作为矿物学标型参数来圈定矿体的远景区已基本上满足了勘探和开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黄铁矿及有关矿物的晶体结构和穆斯堡尔谱参数的特点、对浙江某金银矿床及有关矿床的黄铁矿中杂质元素含量及其对黄铁矿结构与穆斯堡尔谱参数的影响,得出黄铁矿的四极分裂值QS的变化主要由黄铁矿中呈类质同象存在的杂质元素的含量不同所致的结论。由于黄铁矿中这些杂质元素的含量具有指示矿床成因、矿化阶段、矿床分带以及矿物组合的意义,因而黄铁矿的穆斯堡尔谱参数也就具有这些方面的意义,这可作为黄铁矿的一个新的标型特征并可在矿床的找寻、评价和勘探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傅平秋  李哲 《矿物学报》1996,16(2):147-15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橄榄石和铁尖晶橄榄石。298K温度下铁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一组双峰组成,它被指派给Fe^2+(M1,M2)离子。298K温度下铁尖晶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三组双峰组成,其中两组双峰指派给八面体位置B上的Fe^2+,另一组双峰归为四面体位置A上的Fe^3+,两组Fe^2+双峰的同质异能迁移近似相等而四极分裂不同,Si原子在八面体位置上的占有率为6%~10%  相似文献   

5.
墨铜矿的穆斯堡尔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铜矿是典型的异类矿物结构基元层间层矿物.在其结构中,Fe可占据硫化物层中四次配位和氢氧化物层中六次配位两种位置。本文通过穆斯堡尔谱研究,确定了墨铜矿的穆斯堡尔谱谱型,并认为高自旋的Fe2+占据四次配位位置,与Cu离子一起可能呈无序占位,配位环境的对称性较低,谱参数为:IS=0.42-0.48mm/s、QS=0.81-1.28mm/s及Hi约为240KOe;低自旋的Fe3+占据六配位位置,IS值为0.32-0.36mm/s、QS值为0.44-0.59mm/s。  相似文献   

6.
7.
P波波速测定结果表明,青藏地壳55-60km左右和上地幔138km处各有一个低速层。如于古生代发育于印支期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倾向南,切穿了下地壳,使菲霍西错开6-20km,两侧地壳厚度均在70km左右。它控制着中新生代沉积,也控制着超基性岩体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成矿演化的构造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威 《现代地质》1995,9(4):450-458,T001
摘要:通过对罗布莎铬铁矿区的构造解析,揭示出了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演化规律。由地幔韧性剪切带和脆-韧性剪切带组成的含铬剪切带是成矿期构造,被造山期发生的变形分解作用和脆性断裂作用改造,成矿演化经历了从上地幔到上地壳所发生的5个构造变形相的转换,即熔融流变变形相→地幔韧性剪切变形相→壳幔脆→韧性剪切变形相→塑性挤压变形相→脆性断裂变形相,可划分为中生代改造成矿和新生代矿床改造两个阶段,并概括为包含6个变形世代的构造成矿序列。  相似文献   

9.
李士  查连芳 《地球化学》1987,(4):376-380
本文利用穆斯堡尔谱仪,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新疆铁陨石。新疆铁陨石主要由体心立方的铁纹石及立方面心的镍纹石组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其他矿物。新疆铁陨石中镍含量分布不均匀,并且铁限石中的铁都是零价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穆斯堡尔方法研究了黄海和东海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化过程,区分了Fe的价态和晶位,并且将初始基质向海绿石的发展过程与穆斯堡尔参数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紫金 《地球科学》1995,20(2):133-137
隐伏矿预测方法的特点是以构造成矿控制研究为主线,运用构造解析、矿物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优化处理后的物探信息,通过论证该区铬铁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地质因素和找矿标志,评价岩体含矿性,进一步圈定有利找矿远景区,估算潜在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主要金矿成矿带与板块缝合带或开裂-闭合带相对应,矿带的形成与特提斯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矿带内矿床的形成是矿源、水源、热源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液由封闭体系进入开放体系时(物理体系发生突变),热液沸腾、围岩蚀变、矿质卸载并赋存于受特定地层层位控制的韧性剪切带内。“黑色”岩系地层不仅是岩金成矿的重要矿源层,同时也是砂金成矿的主要物源。“红”“黑”岩系并存是砂金成矿的有利区段(水化学体系发生突变),也是寻找砂金矿的找矿标志之一。岩金(包括矿源层、矿体等)的贫化是砂金成矿的主因,二者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朱伟元 《甘肃地质》1996,5(2):21-31
扼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的喜马拉雅东端是一个受断层控制的独立构造岩层体,由结晶基底变质杂岩构成。该地体于喜马拉雅造山时期呈北东斜向板内逸脱,进而向冈底斯岩浆弧横推楔进,构成印度斯河—雅鲁藏布江缝合线转折部核心。该区基底岩系由富铝硅酸盐及钙硅酸盐结晶杂岩组成。岩层已受复杂的多期褶皱叠加和断裂变形,具强烈混合岩化态征。运用“构造—地层学“方法将区内变质岩系划分为多雄拉片麻岩组和阿尼桥片岩组,分别代表下部和上部二套不同层次的结晶岩序列,并将其归并为南迦巴瓦岩群。与此同时,对基底岩系的建造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南迦巴瓦岩群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14.
文中描述的遗迹化石是河北区调队1/25万萨噶幅(2001年)和中国地质大学1/25万江孜幅、亚东幅(2002年)野外地质调查过程分别的。遗迹化石的产地和时代是:萨噶和吉隆附近的晚白垩世,冈底斯弧前盆地日喀则群昂仁组复理石(化石点1);和产自康马地区马拉雅拉轨岗日带晚三叠世捏如组,早中侏罗世田巴群,早白垩世加不拉组和晚白垩世宗卓组复理石(化石点2),少量标本产自北喜拉南带岗巴?定日晚白垩世岗巴村口组(化石点3)。文内共计描述上述地区中生代遗迹化石12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包含4个未定遗迹种其中多数(5个遗迹属,7个遗迹种)为首次在中被发现和描述(包含有两个新遗迹种)。本文详细研究了各遗迹属的行为习性特征,其中数(有9个遗迹属)过去经常产于世界各地中新生代深海复理石内,根据不同的埋和保存环境它们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浊流形后(Post-turbidite)形成的遗迹,它们都是深海食沉积物动物的觅食(Fodinichnia)和游动的牧食迹(Pascichnia)如Gyrophyllites,Phymatoderma,Helminthoida和Phycosiphon,它们的主要特是都具有主动回填构造(active backfill);另一类为流形成前(Pre-turbidite)形成的雕画迹,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生活时期形成复的多孔的水道系统,并在其中培养细菌形成园艺式(Gardening)觅食或称为耕作迹(Agrichnia)Megagrapton,Rhabdoglyphus,Helicorhaphe,其中还包括适应低氧环境的化学共(Chemosymbiosis)类型如Chondrites和Cladichnus。在描述的遗迹中还包括住兼觅食(Dwellingandfeedingstructures):Schaubcylindrichnus和Syringomorpha以及一种经常趋向水流的停栖迹(Cubichnia)Sagittichnus。深海相中生代复理石地层(尤其晚三叠世,侏罗白垩纪),在我国除西藏地区特别发育外,内地其他各省区很少发育,因此上述中代遗迹化石资料显得特别珍贵,研它们相信会对今后西藏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征,本文将西藏北部安多—巴青地区侏罗纪含礁地层划分为流水成因的颗粒岩岩相、流水成因的碎屑岩岩相、复成因的泥晶—泥质灰岩岩相、生物及生物化学成因的障积岩岩相、生物及生物化学成因的粘结—障积岩岩相和生物及生物化学成因的骨架岩岩相等6大类型,计16种岩相。它们构成了潮坪相组合、台地浅滩相组合、开阔台地相组合和台地生物礁相组合共4种岩相组合,并由下而上有规律地形成2种岩相序列,即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台地相序列和碳酸盐台地相序列。  相似文献   

16.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北喜马拉雅、高喜马拉雅三个构造带中。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89—2.2Ma,可以分为燕山早期、中期、晚期,喜山早期、中期五个侵入期。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形成本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形成花岗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17.
姚培毅 《现代地质》1990,4(2):30-32,T001
本文记述的掘足类(Scaphopods)系我国首次报道,化石产自西藏南部聂拉木县古错村北山下白垩统古错Ⅱ组中。计1属2种Dentalium jeffereysi Gardner,D.gucuo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8.
藏北班戈、申扎地区志留纪和泥盆纪珊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藏北志留纪和泥盆纪皱纹珊瑚6属,7种,其中3个新种;床板珊瑚5属,7种,其中有4个新种;日射珊瑚1属1种,并讨论了本区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和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9.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上下两个层位,下部化石少,以石燕贝类为主, 其组合特征反映了石炭纪腕足类的特点与改则县玛米雪山地区上石炭统所产相似;上部化石丰富,以石燕贝类的Spiriferella和Syrin-gothyris的出现为特征,共生还有长身贝类的Chonetinella,Echinauris,Tylo-pecta等。这个化石组合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同时代的化石组合不同。特别是Syringothy-ris在下二叠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羌堆铜矿位于冈底斯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中东段的拉抗俄-吹败子铜(钼)矿集区内,是斑岩-夕卡岩复合型矿床,含矿斑岩体为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具全岩矿化特征,斑岩体与白垩系门中组灰岩的接触带形成夕卡岩型矿床.研究表明,地表和浅部出露的含矿斑岩体只是其岩枝,矿床剥蚀程度低,主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