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RS的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耕地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为此,基于平顶山市城区1994年TM和2002年ETM+两个时段的遥感图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求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并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动态度、耗减度、开发度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煤炭开采、城市发展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8年间,该地区耕地、林地大幅减少,城市用地、工矿用地、荒草地大幅增加;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荒草地、工矿用地、城市用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化为荒草地;受北部矿区条件的影响,市区发展主要朝东、西、南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3.
乔卫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6):14-17
土地利用信息对于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决策都有重要意义。以河南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汇水区2007年9月份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最后利用ArcGIS软件对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制作出土地利用专题图。 相似文献
4.
基于R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并有效监测土地利用,以绵阳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资源分布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2000和2005年两期影像进行校正、配准、融合等处理,土地利用分类精度从84.5%提高到92.3%。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水域面积减少,但减幅不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加较快;未利用土地大幅减少。可见绵阳市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6.
以兰州市2000年和2010年两个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资源为对象,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兰州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田、草地、居住地、工矿成为10年来兰州市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化类型.其中农田面积增加了126.26 km2,主要由草地、居住地、裸地、灌木、工矿转化而来.兰州市属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貌,城市用地紧张,本研究为探索兰州市发展的新途径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岳阳县1993年~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9年间岳阳县农用地、水域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农用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农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转移,水域向林地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1995、2003与2013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ART算法的动态变化分析方法对杨凌示范区1995~2013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18年间杨凌示范区农用地减少了27.65 km~2,林用地减少了16.86 km~2,城市用地增加了41.82 km~2,减少的农用地和林用地主要流向城市用地。通过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分析,可知杨凌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和2017年共三期LANDSAT数据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其进行监督分类,并利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判,利用监督分类结果制作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及多样性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其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变化规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原因,提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炳浩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3):98-99,102
以松原地区TM影像为实验数据,利用遥感分类软件通过最大似然法作为平行六面体判别规则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并通过遥感影像地图代数和拓扑运算,完成了土地动态监测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结构分形特征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空间信息》2016,(1)
通过解译徐州市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斑块数等属性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3个时期各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在分析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分形维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从不同地类的空间形态的变化上定量探讨徐州矿区20 a土地利用的演变。结果表明,1990~2000年,徐州矿区空间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上升;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1990年相对于2000年,5类地物分维数降低,稳定性上升;2010年相较于2000年,特别是建成区与耕地这2类地物分形维数上升,稳定性下降幅度较大。在城市化驱动下,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生态保护是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特征与结构稳定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有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对吉林地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计算10年内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转移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居民地和旱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和林地面积趋于稳定,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居民地增加最显著的位置集中在吉林市及其周围地区,而旱田和林地变化主要集中在离居民地较近的山坡处。 相似文献
15.
以松滋市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利用CA-Markov模型并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因素,预测松滋市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运用4 km×4 km的网格模型采样,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进行插值,引入密度分割法进行归一化等级划分,利用GIS工具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制作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级图,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动态评价,揭示生态风险变化趋势。模拟预测及评价结果显示:1松滋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逐步升高趋势,由2000年的21.95升高到2020年的88.53,分布以中部及南部较高,西部及东北部较低。32000~2020年分级结果主要以低风险、较低风险及次中风险为主,特高风险区域逐渐增多,生态风险等级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呈圈层分布,且距离越远生态风险等级越低。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合理并准确地模拟预测出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研究的核心。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十分复杂,传统的GIS模型能很好地解决部分空间相关问题,但对复杂的时空动态变化地理现象却难以模拟。元胞自动机( CA )是“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其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是一种空间相互作用和时间因果关系都为局部的网格动力学模型,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 CA模型的这些特点在土地利用演化的模拟方面较为合适,集成于GIS下的CA模型将会改善CA的模拟环境,使模拟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遥感的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宝塔区1997年、2001年、2003年TM数据,对该区域的土地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城市用地增加,耕地在大幅减少,林地和草地在增加,"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