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相关理论,以汭水河剖面、42口井的岩心资料以及97口井的测井资料为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延长组可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11个中期旋回。四次长期旋回的最大湖泛面位置分别对应于长9、长7、长4+5及长1油层组。研究发现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主要的旋回结构样式包括A/S小于1时,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结构;A/S接近1时,上升和下降旋回均保存完整的对称型结构及A/S大于1时,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结构。从南北向和东西向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剖面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区内延长组内部不存在大型的或者区域性的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研究区延长组上部由于后期的构造抬升作用而被剥蚀,与上覆侏罗系呈假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SQ3层序基准面下降旋回至SQ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下降不对称"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傅强  李益 《现代地质》2006,20(4):579-58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长7油层组位于延长组中下部,代表湖盆最大扩张期,主要属于湖成三角洲相。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地层沉积的基准面旋回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MSC3、MSC4、MSC5)和15~25个短期旋回,分析得出长8油层组为三角洲环境,到长7油层组则演变为半深—深湖环境。3个中期旋回当中,MSC3、MSC4是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并在MSC4上升半旋回顶部形成盆地最大湖泛面,MSC5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发育浊积扇。对不同井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得出:储集层段多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浊流沉积砂体中,且砂体与前三角洲泥构成的烃源岩相匹配,形成岩性油气藏。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地层格架对指导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利用沉积环境标志、露头剖面、岩芯、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为5个三级沉积层序更为合理。根据延长组旋回特征和体系域的发育情况,分析了沉积旋回的边界及演化特征和层序对延长组生储盖层配置关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56  
郑荣才  彭军 《沉积学报》2002,20(1):92-10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本文详细地讨论了陕北志丹三角洲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四种具不同成因、产状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 6油层组划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个级次的旋回层序,其中超短期、短期旋回层序可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三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在三角洲的不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分布模式。而中期、长期旋回层序以发育具完整湖进-湖退旋回的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和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 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 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2型),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2型),完全-近完全对称型(C1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2型),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个基本类型和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并指出有利储集砂体在每种类型中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指出从陆地向湖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具有从A1型!A2型!C2型!C1型!C3型!B1型!B2型的变化规律,并简述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测井、地震和岩芯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4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长6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讨论沉积充填演化序列和储、隔层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陇东地区延长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河流沉积和浊积扇发育在湖盆的西缘陡坡带,三角洲则在西缘和东部缘坡均有发育。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延长组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延长组地层经历过5次大的湖泛,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期鼎盛、晚期衰退的特点。利用恢复后的原始地层厚度,绘制的陇东地区延长组地层的F ischer图解,与本区5次显著的湖平面上升-下降旋回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不仅证实了上述层序地层分析的正确性,同时揭示了F ischer图解在划分地层层序方面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应用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通过沉积相分析、基准面对比和密集数据控制的平面制图,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下段煤层在基准面旋回中的位置、煤层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和平面分布。结果表明:煤层的形成与基准面旋回和相分异作用有关,煤层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上升的晚期。煤层的分布与河道呈互补关系。在远离河道的泥炭沼泽区,煤层厚度大,灰分低,所夹矸石层少。向河道方向,煤层分叉变薄,灰分高,向碎屑岩过渡。从山23到山21,厚煤层的分布总体上呈向北退却的趋势,反映了山西组下段构成一个中期基准面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录井剖面、测井曲线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识别出5种不同成因类型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区域上分布稳定的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LSC2、LSC3、LSC4)。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指出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最为密切,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基准面升降转换位置发育的湖相泥、页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及盖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储集砂短期基准面叠加样式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6种不同的非均质模式;探讨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控制作用,短期旋回控制了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特征,中长期旋回控制了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延河等露头沉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和湖泛面为重要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1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延长期东、西两岸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部主要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体系;西南主要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成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成因、河口坝成因和滑塌浊积扇成因等4种类型。研究认为,随湖平面变化,在基准面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A)与沉积物补给量(S)的比值(A/S)影响不同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的分布,并建立了沉积演化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年产量超3500×104t,然而该主力产层现行的“标志层约束、油层组等厚劈分”划分方案,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受到挑战。作者利用不同沉积体系长7油层组内凝灰岩定年数据和盆地庆城北地区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高精度地震地层解释。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属于中三叠世,锆石ID-TIMS定年可实现不同沉积体系高精度地层对比。同时,在庆城北三维工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底至长73油层组顶解释识别出11个前积地质体,刻画出长7油层组中6个前积体进积演化规律。针对延长组陆相地层等时划分难点,提出建立不同物源体系长7油层组高精度地层定年“锚点”,利用提频地震数据与测井小层对比“穿线”,重新划分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延长组地层“等时”对比方案。该研究有助于延长组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也为其他陆相湖盆沉积演化和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沉积学报》2003,21(2):307-312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延水河剖面研究为重点,详细剖析了中侏罗统延安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36个短期、8个中期和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讨论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响应关系,进一步通过基准面旋回层序研究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史。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9原油及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存在长7、长9两套有效烃源岩。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长9烃源岩的有机类型为Ⅱ1~Ⅱ2型。长7、长9烃源岩中Ts相对含量高于Tm,均达到成熟阶段。长7烃源岩五环三萜烷中C30藿烷丰度相对高于C29藿烷丰度,C30RH/C29Ts2,长7形成于还原环境;长9烃源岩中C30藿烷丰度与C29藿烷丰度基本相似,C30RH/C29Ts2,表明长9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长6原油饱/芳比值较低,长8原油饱/芳比值较高,说明长6原油和长8原油不同源。长7烃源岩与长9烃源岩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上有明显区别。规则甾烷C27-C28-C29αααR指纹分布样式上,长7呈现"L"型,长9呈现偏"V"型与反"L"型,长8原油呈现偏"V"型分布。研究区长8原油主要来源于长9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