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MapSUV测绘和MapGIS平台建库的数据,主要有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影像数据。在建库前根据全国和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建库标准,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制定出检查的内容、方法和标准。经过检查的数据可以保证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空间数据库建库是数字调查成果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检查方法的阐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精度,有效地提高了地质工作者对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3.
蔡素真 《福建地质》2011,30(1):67-73
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建库标准的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大比例尺城镇地形图开展基础地理数据建库的方法,探讨利用数据建库成果地形图图式的符号化回放,既满足城镇地形图的出图效果又满足基础地理数据GIS方法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GIS平台上建立的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现状,分析建库流程与方法,得出完善的数据资料和合理的建库技术路线是高效建库的前提。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与规划编制须同步完成,才能高质量完成建库工作,实现矿规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确保对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域地籍数据建库及宗地统一编码相关要求,结合试点区工作经验和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对全域地籍数据建库与宗地统一编码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宗地矛盾处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丰丹  李超岭  刘畅  吕霞 《地质通报》2008,27(7):980-985
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总体技术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质人员实际工作量等方面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软件系统中以辅助建库工具、辅助检查工具、数据检索工具的形式加以实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地质人员对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建库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质矿产建库数据资料涉及众多来源、多种存储格式、不同语种和多级尺度,保证建库数据质量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在全面分析国外地质矿产数据与资料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流程、建库标准规范、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检查方法。通过应用表明,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推广性,在国外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钻井资料管理分散和三维可视化利用程度低的现状,以该区大数据量钻井资料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一种新的面向三维地质建模的钻井数据快速标准化建库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研发了面向Petrel的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快速入库与输出软件模块。经柿庄南区块实际应用检验表明,该技术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大批量复杂钻井数据的标准化建库工作,可为煤及煤层气田钻井数据的快速数字化建库和三维可视化建模提供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SuperMap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模式和建库流程,阐述了在建库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现了地籍数据转换、查询统计、制图输出以及其他辅助功能,为后续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王春水 《山西地质》2010,(1):26-27,35
山西省金土工程一期数据整合和建库,是山西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山西省金土工程一期数据整合建库的工作依据、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和取得经验的阐述,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历史数据库整合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黄丽萍  林建 《福建地质》2003,22(3):165-170
福州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家土地部门通知精神以及经济建设变化的实际情况,于2000年11月对市辖5区重新航空摄影,采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变更调查,并利用SuperMap(杭州超图)软件建立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库。  相似文献   

12.
何昌龙 《安徽地质》2007,17(3):233-236,240
较系统的介绍了安徽省涡阳县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的过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予以剖析和解决,为合理、有效地使用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及更新提出建议,旨在对今后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开发建设和进行规范化土地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是第2轮甘肃省矿产资源规划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建立甘肃省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和甘肃省重要地质钻孔试点数据库,为全面开展甘肃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提供依据。通过3年建设,甘肃省已建成全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其中录入地质项目1 073档,钻孔23 767个,"三图一表"共计53 901张。针对下一步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从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建设、属性数据库建设及钻孔数据库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构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型,分析上一轮规划以来邹平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到2005年近10年间,邹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主导原因为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加,这与邹平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及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而城镇工矿用地与GDP、非农业人口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未利用转出地类主要为农用地,这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因建设占用农用地所引发的农用地规模不断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MAPGIS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PGIS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常用的软件之一,研究和探讨利用该软件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属性)获取和组成及建库流程等相关技术,对同类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小祥  付丽莉  狄群 《江苏地质》2011,35(3):286-28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将这些数据最终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储存和管理。介绍了建库要求,阐述了数据入库前的检查步骤,研究了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和步骤,给出了数据库建设流程。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涪江上游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水热条件较好的泥石流灾损土地是山区居民主要的生产生活场所,高效利用灾损土地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调查,初步查明目前涪江上游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5%、32.8%和12.1%。这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总面积为2.47 km2,可利用面积为2.12 km2(含已利用建筑用地等),占调查总面积的86%,潜在可利用面积较高。选取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特性及工程地质特性3个因子进行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评价,得出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可利用潜力主要以中等和较低程度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8.09%,因此,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另外,本文以涪江上游黄家坝为例,得出4种灾损土地利用模式,即村落聚集优化区模式、现代农业耕作区模式、水土保持缓冲区模式及工民建设潜力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灾损土地利用建议,为山区土地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涪江上游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水热条件较好的泥石流灾损土地是山区居民主要的生产生活场所,高效利用灾损土地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调查,初步查明目前涪江上游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5%、32.8%和12.1%。这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总面积为2.47 km2,可利用面积为2.12 km2(含已利用建筑用地等),占调查总面积的86%,潜在可利用面积较高。选取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特性及工程地质特性3个因子进行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评价,得出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可利用潜力主要以中等和较低程度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8.09%,因此,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另外,本文以涪江上游黄家坝为例,得出4种灾损土地利用模式,即村落聚集优化区模式、现代农业耕作区模式、水土保持缓冲区模式及工民建设潜力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灾损土地利用建议,为山区土地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上海城市建筑密度看城市用地效率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密度是城市规划的定额指标之一,也间接反映出城市用地效率,同时又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密不可分。从上海地区的建筑密度现状分析,了解建筑密度同城市用地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在借鉴国外城市用地规划方面,上海应加强政策调控与科学规划,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至关重要,"招拍挂"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招拍挂"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促进作用,同样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现象,因此对于"招拍挂"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要一分为二地看,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方能有效实现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