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市伏旱是一种客观气候规律,其演变有近100年的周期震荡。2006年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严重干旱是气候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Hadley环流加强有关。造成2006年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严重干旱和深厚的下沉气流增温;最后给出了高温预警实例。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严重伏旱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伏旱是一种客观气候规律,其演变有近100年的周期震荡。2006年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严重干旱是气候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Hadley环流加强有关。造成2006年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严重干旱和深厚的下沉气流增温;最后给出了高温预警实例。  相似文献   

3.
张清 《气象》1994,20(11):62-63
伏旱灾害严重台风活动频繁—1994年8月—张清(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8月份,我国辽宁、山东大部、黄河河套地区及江南、华南降水偏多,辽、吉、鲁、陕、闽、湘、粤、桂、琼等省区局部地区暴雨成灾。上中旬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四川盆地、陕西中部和南...  相似文献   

4.
曾皓 《气象》1981,7(11):5-5
通常人们在研究干旱时,多仅考虑雨量这一因子的作用。但我们认为,对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丹巴县说来,由于这里降雨量少,温度高,蒸发量大,土壤蓄水性能差,只用雨量一个因子还不足以说明旱情的本质,特别是7—8月的伏旱。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决定丹巴伏旱的因子主要有四个,即雨量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2006年严重伏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针对2006年盛夏发生在凉山州的严重伏旱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揭示了对凉山州盛夏严重伏旱有预测意义的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是针对2006年盛夏发生在凉山州的严重伏旱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揭示了对凉山州盛夏严重伏旱有预测意义的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判定干旱严重程度一般均用某些气候性要素构成干旱指数来进行,且代表性较好的干旱指数的计算多半较为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实时资料表征干旱严重程度的方法,能利用气象台站当日所收到的气象要素分析实时干旱情况,并能够逐日滚动计算,随时提取供单站或区域内的干旱指数,对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毓英 《气象》1980,6(5):12-13
秦安县是甘肃中部地区18个干旱县之一,春、伏旱是这里的主要自然灾害,交替出现频繁,而尤以伏早为重。盛夏常有伏旱发生,直接影响着大秋作物生长。伏雨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当年秋粮生产,而且伏墒的好坏关系秋播,对来年夏粮收成也有一定影响,“麦收隔年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以“秋冷伏雨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河东地区伏旱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阐述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思路和优点,并对甘肃省河东地区1951~1995年伏期干旱强度指数分别用墨西哥帽型小波和Haar型小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河东地区的伏旱由不同尺度的振荡构成,中部地区的伏旱准19年的振荡周期较明显,有2个上升和2个下降阶段;陇东和陇南地区准22年和准10年的振荡周期较明显,有1个上升和2个下降阶段。对原时间序列进行了不同尺度的重构,说明小波分析可以用于滤波。  相似文献   

10.
南北多雨两广洪涝严重 江淮高温少雨伏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均天 《气象》1994,20(10):62-63
南北多雨两广洪涝严重江淮高温少雨伏旱发展──1994年7月──陆均天(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7月,我国有南北两条明显的多雨带,华南及湘滇持续阴雨,广东、广西再次遭受严重洪涝;华北、东北上中旬降水偏多,旱情解除,部分地区暴雨成灾。江淮流域大部...  相似文献   

11.
宋艳玲 《气象》2005,31(5):94-95
2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寡照天气;江南及福建等局部出现暴雨及山体滑坡等灾害;滇、新等地局部发生雪灾;华南中南部、云南南部持续少雨雪,旱情持续或发展.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湘、鄂、黔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冰冻灾害.  相似文献   

12.
伏旱是高原东北侧边坡地区的重要天气之一,旱段持续与否是转折性天气预报的关键项目。夏季汛期伏旱的持续,意味着大秋作物歉收,同时涉及到黄河上游水量的调度,而伏旱转雨总伴随出现区域性大到暴雨,容易造成因山洪引起的山体滑坡,铁路坍方等灾害。为了认识形成伏旱转雨的整个天气过程及其因果联系,提高对转折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近几年  相似文献   

13.
徐洪  潘建华 《四川气象》1996,16(3):34-37
根据四川省气象台和涪陵地区的伏旱定义分析了历年来涪陵地区的伏旱情况,并引用一种可逐日计算的干旱指数对伏旱地区的实时评估,经比较这两种干旱定义除在极少数年份外均能得出完全一致的结果,这种实时干旱指数能很好的反映出伏旱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孙冷 《气象》1999,(12)
9月份,全国普遍偏暖,大部地区光照充足;但降水偏少,北方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南方局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上半月,淮河以南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下半月,东北中北部等地遭受早霜冻袭击,江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轻度寒露风危害。而且,有两个热带风暴登陆我国。总体来看,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有利。1北方部分地区干旱严重本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月降水量一般有50~100mm,华南东部、云南大部、四)11盆地西部及江西的部分地区达100~300mm;华北北部和黄淮大部有50~150mm,北方其余大部地区少于50m…  相似文献   

15.
孙冷 《气象》1999,25(12):58-59
9月份,全国普遍偏暖,大部地区光照充足;但降水偏少,北方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南方局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上半月,淮河以南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下半月,东北中北部等地遭受早霜冻袭击,江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轻度寒露风危害.而且,有两个热带风暴登陆我国.总体来看,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极涡位置主体偏北,中国丹东地区持续受西风带纬向环流控制,导致冷空气南下引导受阻,高层南亚高压在高温期有明显的北抬东伸。台风活动路径偏西、偏南,使副热带高压维持偏南而无明显西伸北跳,也是导致全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和日益明显的城市化效亦与伏旱天气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  相似文献   

18.
伏旱及成因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6,26(3):10-10
在伏天出现的旱情,称为伏(夏)旱。我国旧历最热的仲夏季节叫“伏天”。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我国长江流域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  相似文献   

19.
姜永育  杨有国 《四川气象》2006,26(3):F0003-F0004
2006年,四川省遭受了有气象纪录55年以来最严重、最极端的一次高温伏旱。伏旱从盆地中、东部的部分地方开始发生,并迅速向南、向西发展。8月上旬,伏旱迅速扩展到全省大部分地方,14日伏旱持续范围达到了顶峰。截止8月23日,全省共有112个县(市)先后发生伏旱,主要分布在盆地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丹江口库区流域内地形复杂,造成年降水量的季节性分配差异比较大.汛期(5月1日~10月31日)虽然为丰水季节,但因降水变率较大,仍常有干旱发生,尤以7~8月份主汛期伏旱现象出现最频繁,伏旱出现的早晚和旱段期的长短,使水库在这段时期内的拦蓄兴利与防洪争夺库容的矛盾相当突出.为有利于水库调度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干旱发生的规律,本文着重对库区7~8月伏旱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