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沉积物岩心PC10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及统计分析,揭示了磁组构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物质成份、碎屑矿物百分含量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水流方向及古气候变化史。结果表明:(1)112.5ka以来海峡古水流主要有两组,一组为源自环南极流、流速相对较大的NE向水流,另一组为由于气温升高而产生的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冰盖消融水流,NNW—NS向;(2)112.5ka以来海峡的古气候大致可分为六期,相当于岩性段753.5~620cm(Ⅰ,早凉期)、620~488.5cm(Ⅱ,早暖期)、488.5~391cm(Ⅲ,早冷期)、391~140cm(Ⅳ,晚冷期)、140~25cm(Ⅴ,晚暖期)和25~0cm(Ⅵ,晚凉期),基本上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冰后期的古气候变化史,与全球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其中Ⅰ、Ⅱ期相当于末次间冰期的早、晚期,Ⅲ、Ⅳ期分别对应于玉木冰期Ⅰ和Ⅱ期,而Ⅴ期为冰后期,Ⅵ期相当于2320年的寒冷气候事件。由此可见,磁组构方法不失为一种经济且便利地研究海洋沉积物古环境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量值特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干旱区终闾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进行了研究,表明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基本介于水动力,风动力沉积物的量值之间。在湖相,湖沼相,泥炭层及受人类影响的洪泛沉积段,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在同一沉积相中其参烤值也存在较大的变化,指示了沉积动力强度和沉积环境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古湖泊的磁组构学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渤海湾盆地下辽河坳陷做为研究区,运用岩石组构的环境磁学方法,对该区始新世--渐新世时期古湖泊水流方向进行判别;通过已我的方法试验后,在大洼--海外河断裂的构造上预探中,成功地 砂体分布的早期预测,并应用于探部署,相继发现了大洼、海外河油田。表明该项分析技术可做为油气综合勘探中的一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泥质潮坪磁组构特征及其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1988年-1993年期间,对河北歧口及上海南汇海岸带泥质潮坪现行滩面积浦西曹杨新村近代亚潮坪沉积剖面进行了沉积动力环境与沉积动力环境与沉积磁组构特征测量分析。现行开敞海岸同物源潮坪沉积磁且构参量量值特征显示出,其K值高滩为高值,低潮滩次之,中潮滩为低。亚近开敞海岸泥质潮坪沉积剖面磁组构测量结果;K值是区分潮坪沉积动力活动带的高分辨率标志;P、L、F、q是分析潮坪沉积结构的分辨率标志;q是分析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沙群岛海区NS94-93柱样磁组构,矿物成分分析,结合^14C测年,分析了末次冰盛期巽他陆架出露成陆及其后巽他陆架被海水淹没后南沙群岛海区沉积环境的变化,认为巽他陆架在13.2kaB.P。时开始被海水淹没,约经历600a左右趋于稳定,在末次冰期,南沙群岛海区水体封闭,沉积物以陆源物质为主,碳酸盐含量低,13.2-10kaB.P,沉积物以陆源物质为主,碳酸盐含量逐渐增加,至10kaB.P.南沙群岛海区进入全新世,水体交换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沉积物中生源物质显著上升,陆源物质明显减少,碳酸盐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选取陆相湖盆泥河湾盆地的郝家台和东谷坨两剖面,共取样286块,研究喾物磁组构参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的变化密切相关,蕴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磁线理(L)、沉积物磁化率的高值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指示湖水平面下降,气候较为干燥;相反,则说明湖水平面上升,气候较为湿润。据此,将泥河湾盆地沉积过程中湖水平面的变化过程划分为2个大的  相似文献   

7.
用磁组构研究底层流流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形态异性颗粒的排列组合状态与沉积动力环境的对应关系,对黄河口5号桩区域潮间带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进行了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异性颗粒排列组合椭圆长轴方向为SE-NW方向,滩面底流流向及泥沙搬运方向为NE方向.这一结果与沉沙盘、滩面动态地貌形态及测流资料等的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K、P、E、F、L、q等磁组构参数特征显示,i3>60°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有效降低了后期风化作用的影响,可近似代表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黄棕色土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显示它形成于沉积动力强度弱而稳定、事件沉积偶尔发生的沉积环境;该层磁组构参数的平均值及组合参数特征均与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的相应特征十分吻合,表明其原始沉积环境与风尘沉积环境一致,从而为黄棕色土层的风积成因提供了沉积动力特征上的证据。网纹层形成于沉积动力强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沉积环境;该层的磁组构特征与风成沉积的相应特征差别显著,但与部分水成沉积的相应特征有近似之处,结合该层物质组成上的风成特性,初步推断网纹层可能为早期的风积物经后期水流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处于北方环境敏感带的封闭湖泊岱海,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岱海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较为丰富的降水及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容易沉积成分较粗的陆源碎屑颗粒;当湖面较低时,缩短了沉积物搬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也容易使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增加,但仅从平均粒径大小上很难时对其沉积作用形式作出判断。通过对贷海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讨论了湖泊的几种可能沉积作用,区分了正常流水沉积与极端条件下风力作用以及水流与风力作用混合沉积,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在岩心12.34-14.18m段,即10.5ka前具有低湖面、气候寒冷、降水多次波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沉积磁组构在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文研究了长江三角洲的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沉积磁组构,其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较低,一般在1.020左右;磁线理L值和磁面理F值,也较低,均<1.020;基质颗粒度q值主要分布在<0.5和>0.7两个范围之内,代表正常沉积之中夹杂着相当量的事件,沉积。由此得出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母质是河流冲积物。  相似文献   

11.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全新世沉积物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定冲绳海槽080、082两岩芯中放射性同位素和化学元素的垂种布,基于^230Th/^232Th放射性活度比值,确定了末次冰期和全新世之间确切地层年代。测得资料表明,在全新世和晚更新世期间沉积物中元素丰度有很大的变化,反映了冲绳海槽在不同历史时期沉积环境的变迁和物质来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冲绳海槽中南部广泛分布一套浮岩类岩石,其中以灰白色酸性浮岩为主,化学组成相当于英安流纹岩,深灰色中基性浮岩零星出露,化学组成与玄武安山岩相当.研究表明本区浮岩属造山带地区火山岩,形成于强烈构造活动构造背景,稀土元素标准化模式相似,均表现为负铕异常,表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并经历过不同程度不同的斜长石分异作用.除Sr和中部浮岩的Yb有明显亏损以外,其它微量元素均表现为明显富集,尤其是Ba、Rb、Th、La和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现为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附近的沉积物岩芯(H9),利用碱熔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其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岩芯中稀土元素含量在75—80cm段发生转折,75cm以上岩芯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而且稀土元素总量,尤其是轻稀土元素总量,与(Fe+Mn)/Al相关性较好。该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呈右倾或近似水平,突出特征表现为轻稀土间的明显分异和Eu的相对富集,与热液源稀土元素组成极为相似。与热液流体和热液硫化物相比,分异程度和Eu正异常程度都较低,同时,具有明显的负Ce异常,与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相类似。由此可见,热液活动对该岩芯上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表现为热液源物质的直接输入,另一方面表现为热液颗粒物质沉积过程中对海水中稀土元素的清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级测试,总结出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式特征。粗粒级(>63μm)中以陆源碎屑矿物和碎屑矿物晶格中类质同象元素赋存,细粒级(<63μm)中粘土矿物及其吸附作用对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含量变化、物源、成因、地貌和沉积特征划分出东海陆坡、琉球岛坡和海槽槽底三个矿物组合区以及六个矿物组合亚区,并对其物质来源和影响范围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冲绳海槽火山成因斜长石的分布及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如圣 《海洋科学》1994,18(2):56-59
对冲绳海槽表层样和柱状样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斜长石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斜长石的分布特征和An值演化特征讨论了该区岩浆-火山作用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冲绳海槽北部80个表层沉积样品中放射虫进行的定量研究表明,其丰度和分异度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从西北陆架到东南海槽放射虫分布可分为陆架低值区,海槽边缘中值区和中央高值区,放射虫的组成以泡沫虫目占绝对优势,总体面貌为热带大洋暖水动物群,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与现代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一致,但与营养盐和实级生产力的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放射虫的分布又与研究区的海流和水团有密切关系,其中黑潮对其有控制性影响,沉积物类型极大地影响着放射虫的分布,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明显地随粒度的增大和陆源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放射虫的分岂有此理也显示了与沉积物中火山物质含量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海槽中发育着一系列平行轴向延伸的地堑型正断层。穿越海槽的地震剖面证实了海槽扩张中心的存在,扩张轴沿海槽轴线方向延伸。由于地堑构造中心的扩张速率较大,由某引起的海槽中心下陷的速率大于沉积作用的补偿速率,使海槽中心海底出现明显的下陷。在轴线的大陆坡一侧,陆源沉积占绝对优势;轴线的岛坡一侧,以火山坡碎屑、浮岩、有孔虫软泥为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冲绳海槽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绳海槽作为浅水陆架与深海大洋之间联系的过渡地带,其海底的厚层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以及冲绳海槽古环境演化信息,因此,对于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研究一直是边缘海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识别沉积物物源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众多学者已对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来源进行了诸多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来源及示踪方法,包括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环境磁学,评述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沉积物物源的识别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1999年6月采自冲绳海槽北部的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底栖有孔虫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属种多为中外陆架和上部陆坡常见底栖有孔虫,其中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在研究区域内广泛分布。底栖有孔虫群落明显受研究区水团的制约,该区底栖有孔虫Q型因子分析反映的4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水团影响:组合1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Uvigerina sp.、Ammonia ketienziensis、Textularia pseudocarinata为主,代表陆架混合水团影响环境;组合2以Uvigerina peregrina、Beregrina、Bulimina mexicana、Bulimina submarginat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黑潮暖流中层水影响下的环境;组合3以喜营养分子Bulimina marginata和Bolivina robusta为主,代表冷涡沉积和上升流沉积区的环境;组合4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了对马暖流水团影响下的环境,其中水团的氧含量水平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组合变化的主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丰度从西往东依次出现两个丰度高值带,一个位于研究区西部100—140m水深的陆架区,另一个位于400—600m水深的上陆坡,后者可能反映了冲绳海槽大陆坡普遍发育的陆坡上升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