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张明 《物探与化探》1989,13(4):315-317
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如水电站坝址等)开展折射波法地震工作时,地形影响相当严重,给常规解释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地形影响,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可能遗漏或掩盖,真假异常难以分辨,有时甚至可能会造成假象,影响解释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3.
4.
折射初至同相轴自动拾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折射波的处理、解释,以及地震反射波勘探的折射静校中,都是以折射初至的资料为基础的。因而折射初至的拾取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而人工拾取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所以研究自动拾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对实际资料进行试验后,我们发现,在某些地区波的初至特征有较大的变化,或干扰较严重,用目前所发表的自动拾取方法[1],或常用的相关法,拾取的初至都不够准确。本文提出一种“同极性能量比值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该方法不但对初至波敏感,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因而它能适应复杂地区的情况。本文最后给出了用该方法对某地区实际地震记录中相邻6炮的初至拾取结果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骆循  朱介寿 《物探与化探》1986,10(5):391-393
在目前的折射波勘探中,基本上都采用相遇或追逐观测系统,资料的解释方法大都比较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折射波时距曲线仅部分相遇甚至只有单支的现象。对这一类时距曲线曾出现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方法,如t0法、时间项法、时间场法等等。但这些方法中,有的解  相似文献   

6.
时频域中主参数剖面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给出了一种时频分析资料处理及显示的新方法,该法是在深入时频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寻找并计算出能表征瞬时频谱主要特性的主振幅和主频率,然后在时空域形成主振幅剖面和主频率剖面。计算及应用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用主参数剖面进行时频分析与滑动谱时频分析相比有更多的优越性:便于显示和解释各种地质现象。尤其对断层和横向地层厚度或岩性变化现象的显示和解释更为有利;可节省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出图速度可提高几十倍,上百倍,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7.
8.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折射波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通常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本文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三个应用实例说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有时会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精度,并可使地震资料解释依据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层介质中折射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出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从视速度、截距时、表层速度可反算出炮点位置的界面深度、层速度、界面倾角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
11.
检波距是浅层折射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检波距的合理选择是资料解释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二元和多元地形条件下的折射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选择平距或斜距来计算检波距在不同行业和单位是不统一的。这里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二元地形条件下,浅层折射地震资料解释中用平距和斜距二种方法计算检波距对表层有效速度的影响和误差大小,明晰了实际工作中二元或多元地形条件下,不同检波距计算方法所引起折射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结果的差异和误差大小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地层综合柱状图自动绘制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的软件及绘制技术成功地处理了地层综合柱状图中的化石、火成岩及相变等的绘制技术问题;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格式图件的要求。通过自编的接口软件由原始数据最终形成Auto CAD环境下的二进制图形交换文件。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阐述浅层折射波法的原理和t0法基础上,通过折射波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提高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效率,并运用t0折射波法的原理,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成图,联合剖面有助于更好的观察地下构造。同时也提出一些更好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和算法,通过它在丹东艾河水利枢纽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证明了该软件解释精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15.
刘伟  甘伏平  周启友  张伟 《中国岩溶》2018,37(4):602-607
基于点电源电场微分方程以及电场满足的边界条件出发,结合目前高密度电法找水时常用的点线布设方式,对岩溶区常见的隐伏断层破碎带和溶洞两类低阻富水构造的多极距联合剖面曲线进行了二维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联合剖面曲线对地下隐伏低阻体反应灵敏,曲线存在良好的分异性。对溶洞低阻富水构造来说,溶洞富水构造埋深约为1/2~2/3倍极距时,正交点异常最明显,随着联合剖面极距继续增大,同步低趋势逐渐显现;地下低阻溶洞空间范围越大,联合剖面曲线分异性越好,正交点异常越明显。对断层破碎带低阻富水构造来说,随着联合剖面极距的增大,正交点向断裂破碎带倾斜方向略为移动,但并不明显,正交点位置主要受浅部低阻的影响,随着极距的逐渐增大,同步低趋势逐渐显现,正交点左侧在断层倾斜方向上越来越多的测点呈现同步低异常,但曲线较平缓,而正交点右侧的曲线较陡,视电阻率在断层顶板的正上方处出现极小值。当联合剖面曲线正交点异常较明显时,随极距的增大正交点处视电阻率值逐渐降低,当联合剖面曲线异常形态以同步低为主时,随极距的增大正交点处视电阻率值趋于稳定。联合剖面曲线左右两支形态对于水平对称模型是对称的,对于倾斜模型是非对称的,倾斜低阻构造的倾向与联合剖面曲线正交点附近较陡一侧的曲线倾向一致。模拟结果可应用到岩溶地区高密度电法的多极距联合剖面曲线资料解释中。   相似文献   

16.
滑坡体位移的不等时距灰色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需要,提出了不等时距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它克服了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要求原始数据列连续的缺陷。用提出的模型对碧口水电站右坝肩滑坡体从1982年到1989年(1987年空缺)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均在5 mm以下,并用此模型预测了1990年到2005年三个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年平均累计值及相应的年均速率,指出了该滑坡体可能滑动的年限,为工程实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段芳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2):43-45,55
在转换波地震勘探中要兼顾P波及P-SV波剖面,关键在于准确合理地选择P-SV转换波的偏移距。根据淮南某煤田的钻孔和测井资料,设计了一个具有四层介质的地质模型,针对该地质模型参数,采用反射系数和弹性波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两种方法对转换波偏移距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及与实际资料对比。确定煤层转换横波能量主要集中在0.2H~1.3H之间(H为目的层深度),据此即可确定煤田多波地震勘探P-SV波偏移距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利用微型计算机对浅层初至折射波法野外采集的资料用t0 差数时距曲线法进行自动化解释的原理、程序框图和应用实例.在程序设计中为简化震源深度校正的步骤,采用了“震源深度简易校正”的方法[1].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解释,不仅可以提高工效几百倍,而且可以消除人工解释过程中的展点、绘图、画辅助线以及读数等方面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散射理论的等效偏移距方法在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方面。笔者将该理论应用到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处理中,研究了基于该理论的 VSP 数据共散射点道集的形成方法,并试验了 VSP 共散射点道集在速度分析和成像方面的应用效果。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有效地为 VSP 提供不受初始速度和地层倾角影响的有效偏移速度,除了能在常规成像方法的成像区域内准确成像外,还能在常规成像方法的盲区外有效成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 VSP 方法的成像范围,具有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