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利用单片机控制,采用频率锁相技术实现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该信号发生器能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四种波形,具有频率和幅值控制方便、准确、稳定度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单片机控制下,利用GPS秒脉冲信号对中等精度恒温晶体钟不断校正,从而达到较高的同步精度。GPS同步钟可以克服GPS短期失效和中精度恒温晶体精度不高的影响,具有价格低,精度高的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在野外试验表明:GPS同步钟的精度,可以满足瞬变电磁系统对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辅以必要的模拟电路,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DDS)技术的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模块有键盘、波形表生成、频率控制、数模转换及幅度控制、显示控制和后级处理.其中键盘用来设定频率和幅度的大小以及波形的选择;FPGA用来改变DDS频率控制字,并由FPGA来实现波形表生成和频率控制,即DDS算法实现模块;将FPGA产生的波形数据送入到AD7520进行D/A转换.幅度控制由DAC0832内部的电阻分压网络实现;后级采用低通滤波器和OCL电路来提高输出波形质量并增强其带负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8031单片机控制的“QJD激电发射机”系统,适用于坑道电法、井中电法找矿,也适于工程物探、水文物探及室内岩、矿石标本测定等。1技术指标(1)发送占空比为1:1的正负对称方波信号:(2)信号“频率”(脉冲宽度):2秒、4秒、10秒、20秒、30秒五种。(3)信号电流:≤2A(直流)。(4)输出脉冲上升沿≤1ms;下降沿≤1ms。(5)仪器工作电源:12V(0.7A);供电电压:24V(30AH)。(6)仪器自供电电压:24V-600VDC可选。(7)最大输出功率:480W。(8)仪器工作环境温度:0~45℃。2工作原理2.1系统设计QJD激电发射机采用M…  相似文献   

5.
张耘娟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4):77-78,84
GPS有两种情况无法直接设站观测:一是GPS在待测点不能接收到卫星信号或信号不全,如高压电杆下、房沿下及隐蔽的钻孔等;二是GPS仪器或作业人员无法或不方便到达的待测点,如水中电杆及小煤窑井口。对于煤炭地质勘探中的测量误差,来源于RTK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很小,源于距离交会法的误差主要是钢尺或皮尺丈量误差及位置标定误差,源于方向交会法的误差主要是瞄准误差。多个勘探区实际观测数据表明,使用钢尺量距的距离交会法其点位误差均不超过10cm,方向交会法的点位误差也能控制在20cm以内。  相似文献   

6.
GPS控制站控制半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通过对200个以上测点用不同GPS控制站的控制参数,用随机软件分别计算单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即x、y、h),并计算测点与控制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坐标、高程的差值,采用线性回归和正态直方图两种分析方法展示距离与差值之间的关系,得出距离与差值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在本项目的后续工作过程中将GPS控制站的控制半径适当延长至80km(试验的距离范围0~88.621km)。由此建议在以后不同比例尺的GPS定位测量中应增加对GPS控制站控制半径的试验对比工作,不同区域可能有所差异,则工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满足《规范》和《任务书》的条件下,灵活部署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采样率GPS接收机的出现、高精度的定轨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利用GPS观测高频率、瞬态的地震波信号成为可能.但如何消除混叠在地震波信号中的多路径、随机噪声等误差, 有效地提取地震波信号, 仍然是制约高采样率GPS及其地球物理应用的重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方法, 对动态位移序列中的多路径误差进行消除, 同时去除高频率随机噪声, 提取地震波信号.通过结合SCIGN的19个GPS测站的1Hz采样GPS观测数据, 对2010年墨西哥M7.2地震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动态位移进行解算, 采用小波包分解有效地提取地震波信号并对其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提取的地震波信号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波的传播及其特性, 具有无需多天重复观测、处理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白浩铁路一期工程线路自桑锡线的白音库伦车站引出,直至门迪诺尔,全线长约52.253km。根据野外施工条件采用GPS定位技术进行E级网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几何水准方法,在施测时加测一个临时点以增加图形强度。测量施工采用4台S82-2008双频GPS接收机按静态观测方法进行同步观测,观测时间控制在45min~60min。根据GPS网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分析,该项勘测工程控制网设计与施工措施合理,测量结果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各项限差要求。白浩铁路一期工程GPS施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为GPS在沙漠地区特殊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一成功例证。  相似文献   

9.
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劲松  陈正阳  梁光华 《岩土力学》2009,30(5):1532-1536
根据一机多天线思想,建立了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监测系统,降低了系统成本。其由野外采集子系统和室内控制子系统组成。前者将天线阵列采集的GPS信号,经分时器、信号放大器、无线路由器、WLAN天线传输至后者,经数据处理得各监测点的坐标数据。在单历元数据处理中,利用GPS采样密度高、监测点前后2次变形量较小的特点,由卫地距双差值 、载波相位双差值 、波长 ,计算出整周模糊度 的非整数解,再采用ROUND函数使其变为整数,得到整周模糊度。有了整周模糊度,双频GPS接收机的载波相位定位精度一般可达±5 mm,既能满足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的精度,又解决了卫星信号在不同天线通道间切换产生的周跳问题,使数据处理简化。  相似文献   

10.
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的低时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邓明  伍忠良  景建恩  罗贤虎  王猛 《现代地质》2012,26(6):1312-1316
海洋可控源电磁方法要求位于海底的多台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对微弱的电磁信号进行长期同步连续观测,对各台采集站的时间一致性严格要求。为解决海底无法进行GPS授时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以高稳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与精确授时GPS结合为硬件基础,形成通过下水前对钟、出水后对钟以及时漂补偿等组成的低时漂技术。通过室内及海洋试验,实现了多台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同步观测,显著降低数据同步误差。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氚在水圈中的分布特征与中国境内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特别是南极的宝贵资料,论述了氚在全球大气降水中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雨量效应、季节效应。对氚在中国境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的分布规律也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对其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has been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and the question as to its extent and stratigraphy has been the object of very serious discussion, but so far without any positive results. The large terri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affords no doubt great possibilities for the  相似文献   

13.
吴慧山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5,11(2):106-109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氡和镭测量在油气勘查与开采中的某些应用和相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15.
概述了物化探数据共享与服务的国内外现状,探讨了我国物化探数据服务与共享的理念和实现技术;以"土壤基准值空间数据库"的服务与共享为实例,说明了利用ArcGIS Server实现空间数据库动态发布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古地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了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华南和华北块体的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由此导出两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速度分量,估算了两块体间的南北向距离,即秦岭海域的宽度,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并根据华北、华南块体的相对位置改变,探讨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对秦岭研究中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has been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and the question as to its extent and stratigraphy has been the object of very serious discussion, but so far without any positive results. The large territory of the Soviet  相似文献   

18.
推导了任意个源区混合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所必须满足的普适方程;以二元混合作用为例详细讨论了在不同的条件下(比值-比值、比值-元素、比值-1/元素、元素-元素)该方程的展开和简化形式。从三元混合方程的展开形式可以看出,“地慢面”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同时大洋玄武岩Nd,Sr和Pb同位素组成数据也并不支持大洋玄武岩为三元混合作用所形成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黄骅凹陷古地温特征及演化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期油气运聚特征:第一期(早期)油气运移时的地层古地温大致为100-120℃,第二期(晚期)油气运移时的地层古地温大约为135-150℃。古地温分布演化特征为:中区古地温表现为西低东高、南高北低;南区表现为南低北高,总体上南区古地温略高于中区。从演化上看,地层古地温具有古高今低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范围内,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可以划分为五个植物群,即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和纳缪尔A期)的全球性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flora)和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威斯发期和斯蒂芬期)至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具有全球一致性,以Lepidodendropsis,Sub lepidodendron,Archaeosigilaria,Ar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Rhodeopteridium,Rha copteris,Adiantites,Triphylopteris等为特征。拟鳞木植物群逐渐从泥盆纪植物群分离出来,繁盛于早石炭世早期,绝灭于早石炭世末期。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的转换期,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导致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典型分子的绝灭和晚石炭世植物群先驱分子的出现。因此,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衍生于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拟鳞木植物群,但它们各自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