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概要介绍了北祁连山造山造山之前的构造火山夺浆演化历史,成矿类型和成矿背景条件。文章指出:在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合过程中,相伴发生的大规模海相火山同作用和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是该造山带地质历史发展中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区地质研究中两个最为关键且互相关联的应当给以特别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杨天南  薛传东 《地质学报》2022,96(5):1680-1696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造山带地质演化是当前地质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地质学基础理论创新的可能方向。包括印度 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在内的国内、外造山带构造演化尚未取得共识,大多表现为“大量高质量数据与诸多充满争议的演化模型共存”。产生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质量数据”的时、空分布样式未受足够重视、以及部分关键地质体物理属性鉴别存在争议。这些问题为地质学发展与理论创新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持续10多年西南三江造山带区域地质填图、构造解析揭示了侧向碰撞带构造格架、地壳变形历史,提出了印度 欧亚大陆碰撞新的三阶段模型。这一研究实践表明,严格按照 “构造解析方法”体现的“三步骤”研究范式开展区域地质填图是造山带理论创新的基础与保障。区域地质填图是造山带研究中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要求填图人员必须具备广泛、坚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以及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摘要: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大面积出露各地质时代的深成侵入体,它们的详细划分和归并对探讨整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描述各种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它们归并为6个超单元和3个独立侵入体,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特征和形成环境。首次从岩石学的角度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史。同时,简要报道了在该区首次发现的碱性花岗岩、S型花岗岩和堆晶角闪辉长岩。  相似文献   

4.
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本文对秦岭环斑花岗岩带进行了系统的测年工作,通过对实测U-Pb,Rb-Sr,^40Ar/^39Ar年龄测定结果研究,认为210-217Ma是秦岭造山带主造山阶段结束的时间,为秦岭主造山期结束提供了确切的语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变质带(Anchizone)是成岩作用带与浅变质带之间的过渡带。由德国格丁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首次对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纪沉积地层中伊利石结晶度及K-Ar法年龄进行了测定。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初步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至少在南部)主要为燕山早期同造山区域近变质带,其变质强度比较均一,低于浅变质作用。对近变质作用机理,依据年龄值结合其它地质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一方法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地质演化历史研究及有关矿床勘查方面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变可反演造山过程的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的实例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学刚  杨坤光  王军 《现代地质》2012,26(2):308-316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ESR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以来(99.2~3.4 Ma)。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分析,晚白垩世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73.1~52.3 Ma伸展断陷期、39.1~27.2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22.8~3.4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89~70.1 Ma挤压隆升期、61.6~43.2 Ma伸展断陷期、37.2~22.6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15.6~3.9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和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基本相同,但是受多种因素控制,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存在较大差异。ESR测年结果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已有的地质事实相吻合,验证了ESR测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与成矿活动是否具有旋回性是地质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命题。本文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和方法,论述了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活动,划分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6个构造-成矿旋回,探讨了每个旋回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和成矿演化历史。指出该造山带的成矿作用既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也有间断性和旋回性;中、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两个时期是秦岭造山带中两个主要的成矿高峰期;构造-成矿作用可分为开裂、拼合及相对稳定三个阶段;成矿作用早期以幔源岩浆侵入及海相火山活动为主,晚期以壳幔混源-壳源的陆相中酸性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为主;与火成活动及开裂作用有关的成矿活动在南、北两个成矿域之间具有振荡性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垮华南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特殊部位,有着多类型,多旋带结构演化历史,如浙西南-闽北地区主体就是武夷造山带。作为原地矿部新一轮地质填图调查工作,即在多旋回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区进行1:20万填图,以活动论和探索大陆动力学为指导思想,旨在着重表现造山带的结构,形成演化及其在寺构造的基本特点,尤其侧重于其造山过程和现今造山带蝗三维结构,在造山带开展不同目的,不同尺度的地球物理调查和填图,正确恢复或解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元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元地处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铸就了广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它也是地球演化的历史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遗产。2005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和多次的现场调查,根据广元主要地质遗迹和资源分布的地质背景,对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在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初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体构造对金区域成矿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体构造学是板块构造的发展和初充,几乎所有的地台(克拉通),造山带,大陆板块皆是由独立的地体所构成。相邻地体可由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上的不同及边界断裂来鉴别。近二十年来,对于金等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发现华北地台(NCP)和中国东部造山带中金矿的分布与地体构造密切相关。富金地体与盆金地体有明显不同,它们在基底的组成,岩浆作用,交代蚀变作用,构造环境和演化历史方面形成明显的对照。富金地体经常位于地台的边缘与造山带相邻以及位于A型或B型储冲带的上盘,在结晶基底中常有两绿岩带,多时期花岗岩和富挥发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富Au的煌斑岩广泛分布。贫金地体常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区域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地构造跨华北、华南两大板块,属于华北陆块、北秦岭褶皱带、南秦岭褶皱带。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丰富,各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在地壳演化历史中可分为3个阶段,即太古代—中元古代为前造山阶段,晚元古代—三叠纪为主造山阶段,侏罗—白垩纪为后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李旭平  张立飞 《地学前缘》2007,14(1):117-124
超基性岩的地质过程提供了地幔岩在造山带形成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并记录了地质构造以及壳-幔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根据现有的研究,可将俯冲带橄榄岩大致分为陆下地幔橄榄岩、基性-超基性堆晶杂岩和大洋地幔橄榄岩。文中简要评述了不同类型造山带橄榄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类型的橄榄岩所经历的地质历史不同,而留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大多数造山带橄榄岩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受到蛇纹岩化等多期次流体和融体的交代作用,因而俯冲造山带的辉石岩和橄榄岩无论在岩石学的组成、结构和地球化学等特征方面通常表现得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4.
造山带中残存有许多前寒武纪地质体,其中一些被当作前寒武纪基底用于探讨所在微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由于微陆块属性对于造山带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所讨论的前寒武纪地质体蕴含地球早期历史演化信息,对微陆块属性的厘定成为造山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笔者等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的微陆块为例,总结梳理了微陆块厘定的相关依据: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碎屑锆石谱峰显示的源区时代特征,地质事件序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信息,继承锆石、捕获锆石和古生代侵入体同位素显示的深源地壳信息,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特征。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厘定依据不同,对微陆块属性认识争论不断,即使相同依据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对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等认为前寒武纪基底的亲缘性探讨不仅要注重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还要在精细野外解剖和高精度年代学工作基础上,注意其变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源区时代特征、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地壳增生信息和深源地壳信息等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得到较全面依据,探讨其构造属性。当获得一组前寒武纪地质体信息时,可先进行同构造单元内对比,再与其他构造单元对比。当特征相异时则需进行构造单元拆分或考虑构造就位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推覆体、走滑外来体、俯冲刮削的构造岩片);当特征相似时,可能指示了相同微陆块的裂解或破坏或者不同的微陆块共同经历了相似的前寒武纪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杨云宝  柳永清 《地质通报》2017,36(11):1919-1926
完达山增生造山带(也被称之为那丹哈达地体)位于东北亚大陆边缘,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锡霍特-阿林增生造山带相连,它们共同构成环太平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中生代海相沉积建造出露区。这些增生造山带的形成与古太平洋的俯冲增生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外来地体、微小陆块、岛弧、洋壳、海山、大洋高原、蛇绿岩等复杂的地质块体。传统的岩石地层填图方法在研究区不合适,无法反映杂岩属性。因此,在传统野外地质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填图方法,这将对本地区的地质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蛇绿岩中的铬铁矿广泛分布在全球不同时代和地区的造山带中,是工业铬矿的重要来源。金属铬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其耐高温、耐腐蚀和抗氧化等许多特性,是生产不锈钢等特种钢、用于军工、航天等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尽管研究历史悠久,但许多关键的科学问题并没有解决,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简述了铬铁矿的性质,综述了全球铬铁矿资源的分布与需求现状;通过大数据分析,回顾了铬铁矿的研究历史和进展;概述了蛇绿岩铬铁矿的主要产出特征和地质背景;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成矿母岩浆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聚集成矿作用以及成矿动力学背景;讨论了铬铁矿成因的不同模式以及相关的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蛇绿岩铬铁矿中新发现的一系列新矿物及其地质意义,提出蛇绿岩铬铁矿是研究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的重要窗口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A new aeromagnetic map together with new ge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has led to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Arabian Shield.
The magnetic anomalies outline an orogenic complex containing a network of mostl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s, including the Nabitah Belt and several peripheral mountain ranges. Oblique accretion resulted in obliteration of early volcanic-arc magnetic fabrics, which were almost completely replaced by a NW–SE magnetic fabric in the northern Shield; the southern Shield, however, reveals extensive E–W anomalies related to post-accretion magmatic intrusions. This complex web of orogenic zones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synchronous molasse basins that formed 680–610 Ma.
The distribution and chronology of orogenic zones, related to the closing of East and West Gondwana, brings into question several earlier assumptions, such as high continental growth rates, palaeogeodynamic reconstructions, the definitions of the Nabitah and Najd faul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olasse basins.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单元及构造变形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东部,其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震、钻井和地球物理等多方面资料,对下扬子地区断裂、地层发育特征精细解释,建立了贯穿研究区的两条区域地质剖面,即宿迁绍兴大剖面和连云港苏州大剖面。研究表明:下扬子地区可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变形单元,依次为苏北胶南造山带、苏北冲断区、南北对冲带、苏南冲断区、浙北冲断区和江南造山带,并可进一步细分为14个二级构造变形单元,这些明确表现出本区中、新生代对冲构造变形特征;两条区域大剖面表现出了挤压、伸展、反转等3类典型构造变形样式,具体可分为5亚类、10小类。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雄伟版图的东北部,属于兴蒙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本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其中尤以中生代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分布最为广泛,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质背景入手结合锆石同位素测年资料探讨该区中生代岩浆岩和岩浆作用。研究本区中生代岩浆岩及其岩浆作用有助于我们还原其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并掌握其地质演化发展规律,为该区科研及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普遍认为修正后的板块构造模式仍适用于新太古代地质研究,但是早期板块构造过程与后期有明显差异,包括陆块规模、造山带类型、碰撞造山过程等。典型碰撞造山带在地史上的初次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构造演化意义,涉及典型板块构造初始发生过程、最早超级大陆拼合、威尔逊旋回及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方面。华北中部保留一条近南北向的碰撞造山带(2 600~2 500 Ma BP),保留特征的巨型复式褶皱、不同层次推覆构造、蛇绿岩混杂带等。围绕华北中部造山带及其25亿年重大构造热事件的研究,对认识华北早期构造演化及其超大陆再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早期板块构造研究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开展其不同地壳层次构造变形及其前陆盆地的研究,将深化早期板块边界及其造山过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