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单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技术可对动态目标进行实时监控,不需要价格相对较贵的双频接收机即可满足工程需要.给出了单频GPS和载波相位平滑的伪距差分定位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了相应的程序模块.对某湖水上动态目标的监测试验,验证了程序模块的正确性,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伪距差分定位,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技术监测动态目标应用效果较好,可获得分米级精度的水上动态目标监测.  相似文献   

2.
单频伪距差分模型用于动动目标监控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给出了相位平滑伪距进行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写了单频GPS接收机用于实时米级动动目标监控的相对定位的程序,试验结果表明此单频伪距差分模型完全可以用于米级实时动动目标监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Hatch滤波方法进行GPS单频伪距相位平滑及其单点定位的研究,针对单频伪距相位平滑的离散性,给出了移动窗口分段平滑方法的具体处理方案,并研制了相应的软件模块。采用自编软件,利用IGS跟踪站观测数据,以静态模拟动态的方式,对GPS单频伪距进行了相位平滑处理和动态单点定位计算,并对单频相位平滑伪距及其单点定位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基于Hatch滤波和移动窗口分段平滑的单频伪距相位平滑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卫星实时定位的精度,利用载波相位测距精度高,伪距测距可实时解算的优势,并兼顾多卫星可有效提高定位几何精度。本文采用BDS/GPS组合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定位理论,应用于导航系统实时位置解算,试验表明BDS/GPS组合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定位可有效改善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满足了高精度动态实时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GPS/INS组合系统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国际和国内GPS/INS组合系统研究动态和热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一个低价格单频伪距差分GPS/INS系统,辅以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同时施用模拟的多路径效应和多普勒改正,使定位精度达到分米级,运用联邦卡尔曼滤波,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斗/GPS双系统接收机于2013年第144和145天采集两组北斗和GPS单频数据,分析对应时段的GDOP值,发现北斗卫星GDOP值在4-6之间,略大于GPS的GDOP。并利用单频相位平滑伪距,分别计算各个系统平滑前后NEU方向的单点定位误差,对比结果发现,北斗的伪距单点定位经过相位平滑后精度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需要一定的收敛时间;而GPS平滑后的误差收敛很快,但精度改进不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接收机的动态模型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频移观测的高动态GPS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利用GPS伪距测量值以及利用信号载波的多普勒频移所获得的伪距率测量值,在GPS动态滤波中同时观测伪距和伪距率。借助于移动目标的运动矢量模型以及GPS定位误差模型建立了滤波方程。重点讨论了运用该模型进行Kalman滤波的实现过程。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与传统的方差自适应模型相比,位置精度提高了32%、速度精度提高了25%,应用本文算法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和改善接收机的动态性能,拓宽高精度、高动态导航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观测数据和自适应抗差Kalman滤波算法进行差分动态定位的方法,用试验数据说明了车载GPS道路测量系统所能达到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市场对高精度定位需求增加,基于低成本小型化设备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高精度定位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以低成本多系统GNSS接收机μ-blox M8P型号为例,分析其观测数据质量,研究其伪距单点定位和单频载波相对定位的定位性能和特点,为低成本GNSS接收机高精度定位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结果表明,与测量型接收机相比,μ-blox输出GNSS观测值的载噪比略小,伪距和载波相位的测量噪声较大. 静态模式下,μ-blox的单频载波相对定位(基线长度约为430 m)可以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城市环境动态模式下,其单频载波相对定位可提供亚米级至米级的定位精度. 信号受限环境下,GPS/GLONASS双系统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0.
GPS相位与伪距联合实时定位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动态 GPS差分定位中 ,相位观测值整周模糊度的实时确定比较困难 ,利用伪距观测值求解位置虽不存在解算整周模糊度问题 ,但观测噪声较大。将相位和伪距联合起来处理 ,给出了相位平滑伪距和相位与伪距联合解算两种算法 ,两种实时定位方法的精度都远优于单纯的伪距差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推导GPS 3个频率相位平滑伪距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荣 《测绘通报》2003,(8):23-24,32
伪距观测值不含模糊度,在GPS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降低伪距误差的影响,需采用相位平滑伪距观测值。单频、双频相位平滑伪距公式在各种参考书中都有,当有3个频率数据时,这些公式有些可以引用,有些不行,因此推导3个频率时的相位平滑伪距公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房产面积测算的方法,包括坐标解析法、实地量距法、图解法等,以及房产面积测算的精度要求。同时也指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尚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测算理论和规范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在实际中给予弥补谈了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国际上InSAR观测值大气改正方法最新的研究进展,应用实例证明了由于大气(尤其是水汽)的影响,传统的InSAR形变量的监测精度往往只能限制在cm级;而利用GPS数据,通过基于地形的GPS扰动模型(GTTM),大幅度削弱了大气对干涉影像的影响,并成功地探测出了美国洛杉矾地区明显的季节性地表形变,形变量精度可提高到5mm左右。通过与GPS/MODIS集成大气改正模型的结果的比较表明,GTTM和GPS/MODIS两种大气改正模型在削弱InSAR观测值大气水汽影响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伍吉仓 《测绘学报》2000,29(4):369-369
本论文旨在研究利用地壳形变数据来研究地壳形变和地震的物理机制。受到板块构造运动的驱使,全球地壳形变最大和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位于板块的边界处。参照地震孕育的过程,地壳形变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震间形变、震前形变、同震形变和震后形变。本论文主要研究震间和同震形变,提出了一种刚体运动加断层位错的板块边界断层运动模型。该模型假定板块间的相对运动长期(数千年到数百万年)不变,其大小可以通过数年的VLBI测量和全球板块运动模型来确定。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的断层面上受到阻碍,从而引起周围地壳的形变,产生应变和应力累积。当累积的应力超过断层岩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破裂和滑动,即地震。传统的边角测量方法和现代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如GPS、VLBI等,都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形变。利用观测到的形变数据可以反演地震时地下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以便进一步研究地震的物理机制;也可以反演震间形变所对应的断层带上的应变和应力累积速率(通过反演负位错模型参数求得),从而给出活动断层中长期地震预报。所涉及的形变数据反演一般都是非线性反演问题,其解不惟一。为此论文详细讨论了顾及模型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反演方法,针对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提出了两种构造先验信息矩阵的方法,经验统计法和物理约束法,较好地克服了反演问题的不惟一性。运用上述刚体运动加位错模型和贝叶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GNSS进行高精度导航定位的前提是正确固定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模糊度。由Galileo系统的4个载波观测值可以形成诸多有良好特性的组合观测值,利用这些组合观测值,结合MCAR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整周模糊度。MCAR方法是一种利用多个载波观测值及其组合直接解算整周模糊度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层叠”步骤,最大化模糊度解算的成功率。利用Galileo组合观测值,采用五步层叠的MCAR方法,分析选用不同的观测值组合时模糊度解算的成功率。比较发现,如果选用适当的长波长观测值组合,MCAR方法能够以较高成功率固定Galileo E5a或E5b甚至是E2-L1-E1信号的模糊度。借助Galileo组合观测值和MCAR方法,Galileo信号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GPS测量中的多径误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多径误差是小区域(<3000km2)GPS点位测量的主要误差源。论述多径误差的简化模型和4种参数(卫星方位角、卫星高度角、截止高度角和时段长度)对多径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btained from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observations is from the ellipsoid (a mathematical surface), and therefore needs to be converted to the orthometric height, which is from the geoid (represented by the mean sea level). The common practice is to use existing bench marks (around the four corners of a project area and interpolate for the rest of the area), but in many areas bench marks may not be available, in which case an existing geoid undulation is used. Present available global geoid undulation values are not generally as detailed as needed, and in many areas they are not known better than ±1 to ±5 m, because of many limitation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obtaining precise geoid undulation with some example computations, and proposes a technique of applying corrections to the best available global geoid undulations using detailed free-air gravity anomalies (within a 2° × 2° area) to get relative centimeter accuracy. Several test comput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decide the optimal block sizes and the effective spherical distances to compute the regional and the local effects of gravity anomalies on geoid undulations by using the Stokes integral. In one test computation a 2° × 2° area was subdivided into smaller surface elements. A difference of 37.34 ± 1.6 cm in geoid undulation was obtained over the same 2° × 2° area when 1° × 1° block sizes were replaced by a combination of 5' × 5' and 1' × 1' subdivision integration elements (block sizes).  相似文献   

20.
米定义来自光在1/299792.459秒的时间里所穿过真空路径的长度。在维塞拉比长仪中,对于米定义的可探知性来源于石英尺的使用。对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的NO30、49和51号石英尺所做的最近的全部测定,是1995年在德国布朗施威格市理工学院(Technisehe Bundesanstalt in Braunsehweig)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