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贵州秋绵雨天气的气候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贵州省1951~1998年秋季绵雨日数、北半球500hPa高度场格点资料分析全省秋绵雨的气候特征及典型重绵雨年的环流特征。在实时预报业务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省83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21年逐日降水数据,定义贵州省单站秋绵雨过程,构建了综合考虑秋绵雨最长时段日数、其余时段累计日数、9—10月雨量占年雨量比例的秋绵雨综合强度评估指标,通过小波分析、突变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秋绵雨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绵雨指数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条带状分布,自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秋绵雨指数年际波动大,近61 a来以0.064/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秋绵雨指数EOF分析第1模态空间型表现为全区一致分布型,是贵州秋绵雨气候变率的主模态;贵州省秋绵雨存在2~4 a的年际变化周期;1997年为贵州秋绵雨突变点;重秋绵雨年500 hPa高度场欧亚大陆上空位势高度距平呈“北正南负”的距平分布,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850 hPa距平风场南海及其周边地区为显著的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了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ENSO对贵州秋绵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前期8月热带东太平洋偏暖、热带西太平洋偏冷时,对应El Niño年贵州秋绵雨偏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1961—2020年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冰雹天气观测资料,分析贵州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首末次降雹时间、冰雹直径、持续时间等开展讨论,最后提出人工防雹的建议。结果表明,贵州年平均冰雹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多南北少的特征;近60 a冰雹日数呈显著(P<0.01)减少趋势;每年2—5月是贵州降雹频发月份,占全年雹日的85.0%;雹日中14:00至次日02:00是降雹的多发时段;近60 a贵州冰雹首次出现的平均时间从2月下旬至5月中旬自东向西推进,而末次出现平均时间从3月下旬至7月下旬自东向西依次结束;冰雹直径以中冰雹出现的频率最大达68.9%,一次冰雹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0 min以内。因月季变化、日变化、首末次冰雹出现时间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各地开展防雹工作时应充分掌握本地的冰雹规律,合理安排人工防雹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贵州暴雨洪涝,秋绵雨和凝冻的气候特征及灾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贵州省47个站点的气象资料钭全省1951-1995年爆雨洪涝,秋绵雨及凝冻等灾害的气候特征及历年变化情况作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分析,并评述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20年9—11月贵州省出现了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最强的秋绵雨天气,1149站(总数的75.0%)出现特重级秋绵雨。秋绵雨天气造成秋收进度缓慢、秋种进度受阻,同时也不利于水果成熟采摘上市,2020年水稻单产较上年减产1.9%。针对该次秋绵雨天气过程,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及时启动应急保障服务,修正秋收及秋种气象适宜度等级指标,建立6 h、12 h、24 h秋收(抢收)气象适宜度指标,提前预警、及时发布秋收气象适宜度等级,滚动跟进服务,采用多种手段对外发布各种预报、预警信息,减少损失,保障贵州省水稻收获、颗粒归仓以及秋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8.
9.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评估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的方法 ,比较了相关系数(R)、预报技巧分 (S)和准确率 (P)的特点 ,并对当前国内外气候预测业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着重对大气环流、气温、降水及 ENSO的预测水平进行了评估 ,指出国内外月、季尺度的降水预报的水平目前在 55%~ 60 %左右 ,对 ENSO的发生、结束和强度的预报水平有限 .文中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问题 ,提出月、季尺度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的理论上限可能为 6~ 1 2月 ,准确率在 80 %~ 85%之间 . 相似文献
10.
11.
从分析贵州倒春寒与环流异常特征人手,寻找确定贵州倒春寒的5个短期气候预测信号,并在此基础上以1957~1995年为样本建立了贵州倒春寒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1996~1999年独立试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辽宁省近10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考了现阶段国内外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办法,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办法,并对近10年(1994年以结果表明:新办法的指导思想、评分原理以及预报评分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均优于来)辽宁省短期气候预测资料进行客观评定,把原办法的评定结论与之对比分析。原办法,更符合实际,客观性更强,突出了气候预测的趋势性,提高了异常事件趋势的预测能力,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新办法评定的月、季、年尺度气候预测质量较原办法有明显提高,其中,全年降水预测质量平均提高4%,平均气温预测质量平均提高9%,所以新办法客观地评定更有利于促进短期气候预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运用预报评分(P)、技巧评分(Ss0和距平相关系数(Acc)三各方法、对青海省近十几年业务上使用的20个代表站1988~1997年10年夏季(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的准确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虽然青海省的地理环境特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但青海省的预报质量仍较全国平均水平略高;用P方法比用以往评分方法(Ts)进行预测评定的质量高出近6个百分点;1998年夏季的预报质量远较前十年的平均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7%站点增温0.1~0.5℃。(2)近30 a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增多3.8 mm,年内6~10月降水量差值变化大,川西高原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以增多为主,盆地和攀西地区以减少为主。(3)启用新30 a气候平均值后,四川省大部地区年、月平均气温距平有所降低,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不大,但各地年、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区域差异显著。(4)四川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近42 a中(1981~2022年)暖冬减少6 a,冷冬增加5 a;春季平均气温升幅大,盆地常年春季开始日期提早,持续天数增加。(5)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及气候事件监测评价等业务应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影响2018年汛期气候的先兆信号及预测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准确预测了2018年我国汛期降水"南北多,中间少,旱涝并重"的总体布局,尤其是准确预测了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的特征;对2018年东部地区季节内雨季进程前晚后早和夏季全国大部气温正常到偏高的预测也与实况一致;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数量偏多、西北行和北上为主的移动路径、活跃程度前强后弱的预测与实况吻合。2018年汛期气候预测重点分析了冬季达到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及其衰减后热带印度洋海温偏低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强的机理,还参考了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预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菲律宾为气旋式异常环流的结果。对先兆信号影响的诊断分析以及动力模式的结果均预测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因此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海温对其滞后响应的偏冷特征是有利于预测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的重要先兆信号。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