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肖金成 《今日国土》2009,(12):27-28,21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国家安全与国土经济.我认为国土经济与国家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近两年一直在研究国土规划问题.因此,想就国土规划方面阐述一些自己的意见。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空间规划编制——基本情况与设想》,为什么叫空间规划呢?鉴于“十一五”期间,国家推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已经连续做了几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文本已经完成.各省也在编制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相似文献   

2.
《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最根本的改革,就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管理和利用土地。而要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最重要的是土地利用规划本身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在规划实施中,特别是乡镇规划实施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好“吃饭”与“建设”、“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积极稳妥、适时适度地调整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作者从多年工作的实践体会中,就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原因以及调整完善中要注意的问题等阐述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07,(6):15-17
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指导各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为加强和规范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国土资源部出台了《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第15页)。《编制要点》强调,要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索,切实加强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提供重要依据。《编制要点》要求,在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中要合理继承,创新发展。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提高深度,注重实施。完善体系,做好衔接。统筹兼顾,协调关系。开门编制,科学决策。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基础,省级矿产规划要以全国规划为依据,自下而上做好预编,自上而下进行审批。要体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结合、“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统筹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这次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办发3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今天下午,曾培炎副总理还将在中南海听取贯彻落实国办发32号文件情况的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规划修编及前…  相似文献   

5.
今天召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规划修编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省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依法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浙江省是以山地为主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浙江省以全国约l%的土地,养活了约占全国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8%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多地少是基本省情。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从设想到现实竞如此艰难,仅规划论证就整整用了50年1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开了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方案进行比选,终于在2002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通过三冬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目前,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地上报的开发区审核资料对拟保留开发区加紧进行规划审核,并开始对通过规划审核的开发区向社会公告。从对省级开发区的规划审核结果看,大部分省(区、市)上报保留的省级开发区符合清理整顿的要求,开发区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但是,一些省(区、市)上报保留的部分省级开发区突破“两个规划”的问题比较严重,还有个别开发区标明的“两个规划”不是经依法批准的“两个规划”。为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江苏,素有我国“东部粮仓”之美誉。“苏湖熟,天下足”,江苏以占全国3.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4.4%的棉花和5.1%的油料。可江苏人多地少,土地总面积仅占全国的1.06%,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各省之首,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的省份之一,加之土地利用率较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一直很大。面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难题,近年来,江苏省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方针,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控制;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07,(6):29-2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适应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审批工作的需要,切实做好用地报批与规划、计划审核工作的衔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规划实施状况核定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测算工作的通知》(第29页),将对报国务院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组织开展中心城市规划实施状况核定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测算工作。《通知》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根据省(区、市)上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中的“四清查、四对照”报告,汇总、核定本省2007年~2010年可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二是对报国务院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城市,根据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遥感监测成果,汇总1997年以来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实际使用情况。三是梳理各有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今年国务院审批城市建设用地中规划、计划审核工作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兵 《国土资源通讯》2005,(14):i004-i00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对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土地主管部门,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在治理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又要切实保护好耕地,结合永川城市建设实际,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并重之路。一、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贯彻“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持舆论先行,正面导向为主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三宣传”、“三到位”,即向领导宣传,向工作人员宣传,向群众宣传:从上到下形成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国土资源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好。二、正确处理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面落实“五个不准”和“六个不报批”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不占用耕地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项目用地报批程序上,做到先进行用地预审,再立项、选址,不能先斩后奏。重大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也必须在调整规划后再用。  相似文献   

11.
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处等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遥感与计算机技术在修编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于11月5~9日在湖北省襄樊市通过省级鉴定。这项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航摄资料,以遥感解译、航空测图技术搜集规划基础信息,如三种比例尺的正射影象图、城市形态与结构演变、人口密度、土地利  相似文献   

12.
《今日国土》2014,(8):43-43
8月7日.湖南省安乡县召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县委书记宋云文在会议上说.规划编制工作讲到底.就是要改变规则.在座的各位都要成为安乡改变规则的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县级领导要加强对专项规划编制的领导保障.编制规划要体现“三性”,即: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对接的规划项目要注重“四有”,即:有政策依据、有跟踪衔接、有充分理由和有奉献精神:实施规划编制要讲究“五到”.即:“三个三”的底线要到位、设计规划程序要到位、项目资金监管要到位、推进计划实施要到位、“三重一大”的决策要到位。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通讯》2005,(7):45-45,48
2005年规划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根本出发点,以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规划为核心,保证两项重点,推进三项规划,开展四项改革,争取五项突破,继续六项工作。一、保证两项重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力量,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修编,年内完成报批。同时,加强对地方规划修编的指导。总结试点经验,制订和修订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办法和有关技术规程,有序推进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80年代.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确立了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198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提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经济事业要继续发展”.城市性质不再提“经济中心”。1997年中共北京市第八次代表会议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建设“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今天召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部署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义重大,非常及时。按照会议的安排,结合湖南实际,现就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和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下一步安排作一汇报:一、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湖南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9年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5年多来,全省各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  相似文献   

16.
张吉 《地图》2001,(1):51
武汉市中长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997~ 2 0 2 0年 )对武汉市未来的城市是这样描述的 :以主城为核心 ,以阳逻、北湖、纸坊、金口、常福、蔡甸、宋家岗 7个“卫星城”为支柱 ,生态平衡 ,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恰在“九五”末期 ,中国跨世纪的国道高速公路———南北之京珠、东西之沪蓉相继规划并开工。两线在武汉西南形成惟一十字交汇 ,不用武汉投资分文 ,这种交汇自然打造出三镇绕城高速公路的“半个环”。人们摊开地图打量着 ,讨论着 :国家规划与武汉市规划巧妙结合相遇 ,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百年难遇 ,环武汉经济圈跃然纸上。武汉作为华中重镇…  相似文献   

17.
李劲  王华 《测绘科学》2008,33(2):202-204,209
对城市固废治理系统规划管理是有效进行治理决策的根本方法,由此提出了GIS支持的城市固废规划管理智能决策方法。该方法用规划管理的思想将"城市固废治理系统"的决策划分为操作性、战术性、战略性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总体规划。同时,将KBS与总体规划中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模型相结合,提高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将GIS与模型整体集成,增强决策的直观性和全面性。给出了该方法的一般性决策模型及决策过程与主要创新,并以该方法为指导,初步建立了GIS支持的城市固废规划管理智能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1):I0003-I0003
“两规合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要素,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合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的规划体系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协调且衔接不足以致于冲突频现,矛盾频出.我国的规划由于涵盖部门多,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划期年不一致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开发管理的混乱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我国的规划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简称"三规"."三规合一"就是要使这三种规划的内容相互统一衔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规划平台上去,形成一个一张图的大规划体系.本文将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三规合一信息化平台构建方案的研究,为三规合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保障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在分析驻马店市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内容,通过成对比较法识别规划期内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计算权重,灰色关联度模型预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驻马店市带来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都能够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找出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积极的措施来缓解不利影响,从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