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城游憩带(ReBAM)是城市旅游产品空间拓展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在信息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环城游憩带原有的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在旅游“时间剩余”前提下游客旅游行为存在多种可能性。“时空缩减”过程给环城游憩带的开发带来机遇,但同时具有高风险性。以距离的多维尺度特征为切入点,分析游客的出游距离及目的地选择变化规律,对大城市旅游市场规模变化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指出对客源市场的准确预测及在更大尺度范围对旅游地的竞争力分析是环城游憩带开发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体系与北京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提出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概念,用于描述环城游憩带的发展阶段与状态。建立了内部结构、区域整合、配套设施、网络空间信息4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因子的成熟度评价体系,实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定量评价,并将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近成熟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以距市中心10km为单元,将北京环城游憩带划分13个圈层,对每个圈层进行成熟度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状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在成熟度随距离衰减的整体趋势中存在明显波动。40~100km圈层是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相对活跃的区域,也将成为北京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并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边境城市的游憩资源发展研究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地进行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分析和空间方位、地形效应分析,得出延吉市各类型游憩地在方位分布上具有南部密集、西部分散的不均匀分布特点,距离市区3~6 km的范围的"带状"区域为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发育最为成熟的区域,40 min单程车程为延吉市的最佳环城游憩半径;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受地形阻隔作用明显,短途短时的环城游憩圈层结构沿中高等级公路走向延伸,环城游憩地这一空间结构形态反映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建设自发阶段的市场特点,环城游憩地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该文指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是滨水城市规划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以武汉市为你,在重点论述汉口外滩,汉最最南岸嘴和武昌东湖三个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以滨水区建设为中心的武汉市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区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福州环城游憩带发展日趋成熟,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需求也日益旺盛,其游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州环城游憩带游憩功能的发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游憩形式、游憩吸引物及游憩区位3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区居民的环城游现状,为福州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区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福州环城游憩带发展日趋成熟,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需求也日益旺盛,其游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州环城游憩带游憩功能的发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游憩形式、游憩吸引物及游憩区位3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区居民的环城游现状,为福州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是滨水城市规划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 ,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以武汉市为例 ,在重点论述汉口外滩、汉阳南岸嘴和武昌东湖三个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的基础上 ,提出以滨水区建设为中心的武汉市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该文阐述城市商业游憩区研究的意义,论述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的动力,建立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并对大城市建立商业游憩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游憩休闲的需求也呈逐步上升趋势。该文从游憩定义人手,探讨了城市游憩用地选择的以人为本原则、娱乐性原则、美学价值原则、个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游憩用地的储备构想:根据城市历年开发资料的用地状况、专家学者建议的标准及人口成长的合理需求来测算城市游憩用地量,然后在游憩用地多少与集散程度原则、全局观念原则、突出特色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及资源保护原则基础上布局游憩用地,最后提出建立游憩用地规划开发处对城市游憩用地进行专门管理,这样可更好地执行游憩用地规划,发挥好城市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城市商业游憩区研究的意义 ,论述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的动力 ,建立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动力系统结构模型 ,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 ,并对大城市建立商业游憩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85,自引:8,他引:185  
吴必虎 《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定义了环城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ReBAM)的概念,并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为案例,对影响ReBAM的形成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旅游成本与土地租铁相互作用是决定ReBAM区位的主要力量,而游憩需求,投资偏好和政策导向是影响ReBAM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ReBAM的土地利用特征根据游客进入成本的不同可以区分为高,中,低3种不同等级;ReBAM的空间特征可由可达性,等游线和活动密度等指标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环城游憩带(ReBAM)发展到高级阶段将出现空间聚散形态。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动要求ReBAM在供给面形成响应。在不少城市,ReBAM已具备一定的整体开发水平,但内部节点(旅游地)发展不均。在此情况下,优化需求-供给的结构性匹配成为ReBAM发展的内在趋势。环城游憩汀(ReLAM)是指依据游憩需求导向,向特定时空内其他游憩节点引送游憩流的现实或潜在功能较强的优势节点。ReLAM以改善ReBAM节点关联为导引,扩展游憩时空行为,促进节点整合互惠,提升居民游憩品质和ReBAM利用水平。ReLAM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游憩需求增强和时空条件滞后之间的矛盾,分为主观因素驱动、客观因素驱动和混合驱动3种基本类型。游憩需求状态、垂引节点吸引力、时空结构对ReLAM的形成及其功能具有关键影响,游憩市场规模发挥调节作用。ReLAM是兼具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新型空间要素,对非均衡发展的游憩区域具有优先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制定与设计大城市国土开发整治政策是国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武汉市为例,探讨地域国土政策的制定原则、理论基础、制定设计程序与方法及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南部“大城市圈振兴”理论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rt.  AM 《地理学报》1996,51(3):272-282
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传统理论,对亚洲的某些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且还在发展中的“大城市圈”不能充分地解释,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南部空间经济转为的“大城市圈振兴”理论进行了批判地评论,根据最新的现场调查结果,从根本上对“转为过程”的假说提出质疑,并且提出了更适当的的区域发展战略,此外还证明,关于亚洲大城市带的一般结论,必须建立在对地方性经济变革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丁焕峰  陈烈 《山地学报》2002,20(3):307-312
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对大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系统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山地旅游的竞争优势,实现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对中心城区发展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中心城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商务活动平台优越、城市旅游兴起、旅游形式丰富等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着竞争压力大、与城市规划需要衔接等劣势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心城区旅游吸引物由特色旅游、游憩商业区、特色街区和环城游憩带构成,提出了开发休闲度假游、文化感悟游、娱乐购物游、公务旅游、工业旅游、公共资源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思路,并针对这些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北京环城游憩地类型结构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市城市游憩地发展特点,在已有分类体系基础上,构建了由人文观光、自然观光、人工娱乐、运动休闲和民俗体验5个游憩地一级类型、18个二级类型、部分三级类型的分类体系,1 172个游憩地样本统计显示,人文观光类型数量最多。通过分析游憩地与地形地貌、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空间关系,发现自然风景区受高程约束较小,历史文化遗迹、主题公园、度假村等则明显受高程约束;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游憩地主导类型也发生变化;100 m、500 m9、00 m高程是北京市环城游憩地数量分布的明显分界线。游憩地与河流分布关系密切,其中历史文化遗迹、主题公园、自然风景区和度假村近水特征更加明显。游憩地类型和数量特征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典型自然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为游憩地理论发展及城市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郑州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对城市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象草图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市游憩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居民和游客构图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草图中有一些城市意象5种要素无法涵盖的成分。通过对草图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郑州市的游憩地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云才 《地理研究》2003,22(3):324-334
城市化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城乡一体化整合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主题。面向都市圈的游憩产业和游憩景观成为郊区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和景观要素。科学合理地利用郊区开放空间和进行游憩景观规划对保护都市圈景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在典型研究郊区景观利用与景观生态破坏和定量评价景观行为相容度的基础上,论述了都市郊区景观开发与游憩景观规划的规律、游憩景观区域规划和乡村游憩景观规划,并提出了建设北京市郊区完善的游憩景观体系和景观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城市鞍山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践,论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客观性、必要性,及其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成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