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对暗条激活和耀斑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用数值方法讨论光球物质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式-剪切运动和会聚运动对活动区背景磁场及暗条电流的影响,并由此分析它们与暗条激活以及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所得结果表明:(1)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在激活暗条和驱动耀斑爆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作为耀斑现象先兆之一的暗条激活过程,主要是由暗条电流的增强和背景磁场的演化所决定,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耀斑现象物理机制和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林元章 《天文学报》1994,35(2):219-224
本文主要根据Ha线心和不同偏带的观测资料,结合紫外CIV1548谱线的测量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年6月25日AR2522活动区中一段暗条在耀斑爆发前15分钟所经历的三次逐渐增强的间歇式扭绞,最终导致暗条破裂和耀斑爆发的物理过程,并且用无力场磁绳近似模拟时间条的扭绞运动,估算了暗条扭绞引直怕无力因子a的变化,轴向电流增大和守能,讨论了暗条的稳定性,试图对暗条的瓦解和耀斑爆发予以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耀斑—暗条电流模型的观测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敖敖 《天文学报》1991,32(4):343-352
  相似文献   

4.
暗条的垂直运动与耀斑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敖敖  吴桂平 《天文学报》1990,31(2):187-194
  相似文献   

5.
唐玉华  郑瑞民 《天文学报》1995,36(3):301-308,T001
本文收集了1986年2月4日大耀斑的Hα、微波、X射线和γ射线全波段的观测资料。利用暗条电流环模型分析了该耀斑的物理过程,测量了活动暗条的上升运动,求解了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结果表明:(1)1986年2月4日的3B/X3耀斑可能是由暗条电流环之间的合并不稳定性所致;(2)电阻撕裂摸不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耀斑前预热机制;(3)耀斑的高能观测资料进一步表明了电流环合并不稳定性是引起该大耀斑期间所有高能粒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光球磁场、色球Hα单色像和Hβ速度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1993年5月日面AR7500中3个暗条的演化和动力学行为,得出4个结论:(1)3个暗条中两人是右旋暗条,一个是左旋暗条。(2)暗条附近两侧的色球纤维和光球横场几乎平行于暗条长轴,暗条端点处的黑子没有呈现明显的涡旋结构。(3)尖角处因为轴向场取向不同,一直没有发生暗条合并,即使其中一个右旋暗条消失后又重新形成也如此。(4)几天持续存在的左旋暗条,在两天的观测中未出现扰动激活,其中部为杂乱而不明显的运动因素。本文还讨论了可以用暗条的扭曲磁流绳模型来解释暗条的这些动力学行为,以及一些尚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989年11月15日观测到的2B级耀斑,有以下特点:1.耀斑前无暗条:2.发生淹盖了(?)型黑子群;3.耀斑第2亮带是依次发亮的;4.引起射电爆发并使电离层产生三级扰动.但未有与之相应的高能粒子流和X射线暴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天文台色球Hα单色像、SOHO/EITEUV单色像、SOHO/LASCO白光日冕观测、SOHO/MDI光球磁图及Nobeyama17GHz微波射电观测资料对2004年4月11日AR0588中的环形暗条爆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爆发的暗条呈现封闭的环形。在Hα观测上爆发前有明显的激活态,表现为西半环变粗变厚,断裂出现缺口并缓慢向西南方向上升。在EIT195 观测上,此暗条爆发表现出两条扎根于爆发源区的亮带,其顶部可能是爆发中的暗条,而这两条亮带是暗条的两条腿。该暗条爆发是动力学爆发,但暗条等离子体在爆发过程中也受到明显的加热。(2)该暗条爆发伴随有一个明显的双带耀斑。一个带位于暗条爆发的中心,几乎不动,而另一个带呈环状包围爆发的暗条,展示明显的分离运动。这两个带之间,在耀斑后期出现明显的耀斑后环。(3)这一暗条爆发及耀斑与LASCO观测到的一个快速的、具有典型三部分结构的partialHaloCME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1989 年8 月17 日耀斑后环的观测视向速度场,在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梯度和大气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沿环腿螺旋上升和环内物质密度由环腿向环顶和环足线性递增的假设下,理论上计算了该环系的视向速度场,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似乎为耀斑物质由色球蒸发作上升运动的观点提供了间接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胡菊 Hiei  E 《天文学报》1994,35(4):396-405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4年9月10日白光耀斑的光谱资料,并利用Non-LTE理论计算了它的半经验大气模型和辐射损失。由光谱测量得到:(1)连续辐射强度在巴耳末系限(3647)附近发生跳跃。在极大时刻,巴耳末跳跃可达约11%;(2)该耀斑有强而宽的巴耳末谱线发射,其高项巴耳末谱线轮廓的全半宽随主量子数n而变化,在8<n<9达到极小;(3)连续辐射极大时刻同微波爆发极大相一致,比Ha耀斑极大时刻提前几分钟。这三个特征很可能是Ⅰ类白光耀斑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7,38(4):394-396
白光耀斑研究近年来获得较大进展,对其连续发射起源机制目前流行三种解释.一是耀斑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色球凝聚[1-3],二是非热粒子注入大气致氢原子非热激发和电离[4-6],三是色球强加热所引起的对大气深层的辐射反加热[7].这三类解释具有一个共性,即除了自身直接对连续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在日冕中发现了许多准周期脉动现象,对脉动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译注了三类典型的脉动理论机制,并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理论机制有助于研究和解释新的观测事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表面边界位置对太阳ρ模绝热本征振荡频率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v4000μHz的中低阶p模,表面边界置于温度极小点所引起的本征振荡频率的计算误差随着v和l的增大,表面边界点位置对太阳理论振荡频率的影响增大,色球结构对太阳p模振荡频率的影响已变得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1991 年6 月6 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 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 约1 - 4 秒) 脉动现象等) 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7.
太阳活动高产区NOAA6891是一个岛型δ黑子,它有5条中性线,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中第3条的横场比较弱,但是由于有剪切,所以有耀斑活动.而第2条中性线的横场较大,剪切得非常厉害,所以在这个区域产生了大量的耀斑,包括2个白光耀斑.正因为如此,所以要对磁场作三维分析,其中用磁场拓扑界面来分析是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