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台西坳陷新生界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在对台西坳陆地层、构造及沉积环境等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指出台西坳陆上第三系中新统生油条件较好,下第三系西部稍好,东部较差.台西—台中凹陷西部为油气远景最有利区,台西—台中凹陷东部、南日岛凹陷、澎西凹陷次之.观音凸起、澎北凸起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部对北部湾盆地的石油勘探,已发现三个含油构造;获得上第三系角尾组、下第三系流沙港组一、二、三段、石炭系碳酸盐岩古潜山等五个工业性油层.从现有分析资料的研究表明,下第三系流沙港组为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层,它具有生油泥质岩厚度大(暗色泥岩总厚793.5米,占本组厚度64.8%.地震资料解释在凹陷中部厚达2000米以上,为弱—无反射波组,反映大套泥质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1.0—2.6%,氯仿沥青“A”含量 0.1—0.28%,总烃含量700—1800PPM);有机质类型好(腐泥型—混合型);转化程度高(A/C>0.1,烃/C>0.05);广泛分布于各凹陷中,埋藏深度在1500米以下,按我国陆相生油岩评价标准属于好一最好生油岩,可与我国东部各主要含油盆地下第三系生油层媲美.  相似文献   

3.
继珠5井下第三系珠海组获得工业油流后,又在珠7井上第三系韩江组见到原油.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珠江口盆地找油开拓了新的领域,而且也为我们研究上第三系生油的可能性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珠江口盆地上第三系能否生油?珠7井上第三系原油的油源何在?这是当前评价该盆地油气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通过对珠7井钻遇的可能生油岩地质-地化特征和原油-生油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等资料对比分析,提出如下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乌石凹陷是北部湾盆地的一个以下第三系沉积为主的生油凹陷。主要生油层流沙港组泥页岩生油指标高、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具有丰富的油气源;在早第三纪已形成的四个局部构造带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凹陷东部流沙港组存在高压异常,而凹陷西部存在流沙港组与涠洲组两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该书对渤海湾盆地的下辽河坳陷、渤海海区、冀中坳陷、黄骅坳陷、东濮坳陷;江汉—洞庭湖盆地的江汉坳陷、洞庭湖坳陷;南襄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南海盆地等的第三系地层进行系统的孢粉相和孢粉颜色研究,获得各含油盆地第三系生油岩孢粉相与孢粉颜色的数据和特征,探讨其沉积环境、生油母质与油气成熟度,评价其生油潜力,为我国东部第三系含油盆地的石油勘探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孢粉学研究增添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是叠合含油气盆地,其中闽江凹陷中生代分布广,厚度大,垂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整个东海陆架盆地经历的全区性构造运动有基隆运动、雁荡运动、瓯江运动、渔山运动和龙井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闽江凹陷划分为伸展型构造样式、挤压型构造样式和复合型构造样式3类。断裂是盆地构造分析的基础,闽江凹陷主要发育雁荡主断裂、台北主断裂和虎岩北断裂等。各种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严格受盆地构造样式和断裂的控制,呈有规律的分布。可以推测,基隆—新竹凹陷带是主要的生油凹陷,闽江—厦澎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指向,而斜坡上发育的局部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的中生界和古新统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目的层主要为下第三系。西部坳陷带虽然第三系厚度薄,但中生界和古新统厚度大,分布广,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圈、运、保条件,可能成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地震反射特征及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终止形式和不连续类型 ,对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地层进行层序的划分 ,并对不同体系域内部及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 ,歧口凹陷下第三系发育有六个层序 ,每个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对应于区内七个地震反射界面。不同成因及不同沉积环境的层序内部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相。并讨论体系域与油气赋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样品的微量元素、有机物、粘土矿物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区生油岩的无机元素和有机质组成特征;并结合沉积环境的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生油岩沉积时的古沉积环境。生油岩的B、Cl-及伽玛蜡烷含量表明,沉积时的水介质条件是半咸水—咸水环境,并伴随湖盆沉积中心北迁过程各层位地层的盐度发生规律性时空]化;生油岩的Fe2 /Fe3 、S2-、Pr/Ph比值、藿烷碳数分布模式及黄铁矿含量反映其沉积时的沉积环境为强还原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含量揭示这些生油岩的沉积相带介于中心咸湖相和边缘咸湖相之间。  相似文献   

11.
海底沙体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军事行动等必须密切关注的底质类型。台湾海峡沙体面积分布广泛,主要有台湾浅滩、台中浅滩及海峡内受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影响的沙体。近年来,台湾浅滩沙体空间分布、大型沙波与小型沙波形态特征及剖面结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台中浅滩不同区域的沙体演化对应了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海峡西侧陆架上残留的中小河流沙体地貌也获得了一些新发现。本文归纳了台湾海峡窄陆架上不同沙体的平面分布特征、剖面结构及成因。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聚焦于进一步获取不同区域高分辨率的地层、地貌证据,并进行对比研究。这些工作能深化对末次盛冰期以来台湾海峡不同地区沙体成因、关联及演化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人类海洋活动与海底沙体演化的响应关系,丰富海底沙体发育和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The Woodlark triple junction region, a topographically and structurally complex triangular area of Quaternary age, lies east of Simbo Ridge and southwest of the New Georgia island group, Solomon Island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Pacific, Australian and Solomon Sea plates. SeaMARC II side-scan imagery and bathymetry in conjunction with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3.5 kHz records, and petrologic, magnetic and gravity data show that the active Woodlark spreading centre does not extend into this region.South of the triple junction region, the Woodlark spreading centre reoriented at about 2 Ma into a series of short ESE-trending segments. These segments continued to spread until about 0.5 Ma, when the lithosphere on their northern sides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Solomon Sea plate to the Australian plate. Simultaneously the Simbo transform propagated northwards along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transferred lithosphere, forming a trench-trench-transform triple junction located NNW of Simbo island and a new leaky plate boundary segment that built Simbo Ridge.As the Pacific plate approached, the area east of northern Simbo Ridge was tilted northwards, sheared by dominantly right-lateral faults, elevated, and intruded by arc-related magmas to form Ghizo Ridge. Calc-alkalic magmas sourced beneath the Pacific plate built three large strato-volcanic edifices on the subducting Australian plate: Simbo at the northern end of Simbo Ridge, and Kana Keoki and Coleman seamounts on an extensional fracture adjoining the SE end of Ghizo Ridge.A sediment drape, supplied in part from Simbo and Kana Keoki volcanoes, mantles the east-facing slopes of northern Simbo and Ghizo Ridges and passes distally into sediment ponded in the trench adjoining the Pacific plate. As a consequence of plate convergence, parts of the sediment drape and pond are presently being deformed, and faults are dismembering Kana Keoki and Coleman seamounts.The Woodlark system differs from other modern or Tertiary ridge subduction systems, which show wide variation in character and behaviour. Existing models describing the consequences of ridge subduction are likely to be predictive in only a general way, and deduced rules for the behaviour of oceanic lithosphere in ridge subduction systems may not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华胃 《台湾海峡》1993,12(2):136-144
台湾海峡重矿物平均分布0.95%,其分布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由北部经台湾浅滩朝粤东方向缓慢递减。碎屑矿物46种,以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片状矿物为主,它们占重矿物含量的67%。据主要重矿物含量将海峡分成8个矿物组合区。碎屑矿物来自海峡两岸基岩,通过河流搬运入海,有部分片状矿物为海峡以北的物质随浙闽沿岸流进入海峡而沉积。其海绿石是台湾西岸、澎湖岛第三系或第四系含海绿石岩层剥蚀后搬运入海沉积而成的。台湾浅滩的残留沉积物为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期的河口滨海相沉积物。由于处在开放的海洋环境,至今没有接受现代沉积。残留沉积物中的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等重矿物相对富集,含量高于近源海域,有可能赋存浅海砂矿。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沉积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海峡沉积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经历了早第三纪陆缘裂谷、晚第三纪挤压收缩和第四纪隆起封闭等发育阶段,属残留陆缘裂谷,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其中,海峡中部油气远景最佳。  相似文献   

15.
于1986-1991年,应用地震地质方法,对台湾海峡的地震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调查,采用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台西盆地的构造演估进行研究,认为该盆地由厦澎坳陷,乌丘屿坳陷,新竹坳陷和台湾坳陷等组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中始新世初始张裂,晚始新世一渐新世全面断裂,中新世构造调整,以及中新世末以来挤压-收缩-封闭等阶段,现今已成为残留陆缘裂谷盆地,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6.
张镇海 《台湾海峡》1991,10(1):85-92
本文根据近年对福建邻近海域油气普查成果,研究了福建东部海域的油气构造,认为福建东部海域新生代沉积的基底面,由大陆向海倾斜延伸,其间形成较厚的新生代沉积,有厦门、乌丘屿、东引岛盆地和九龙江、晋江、韩江等构造凹陷。提出了可能存在的油气储层为古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可能存在“新生古储”和“古生新储”等组合,对佛昙群还应注意“自生自储”的可能性。各时代地层中的泥岩、页岩及孔渗条件较差的玄武岩则作为盖层。  相似文献   

17.
陈园田  谢志平 《台湾海峡》1997,16(3):348-354
本文从第三系,第四系特别是全新世珊瑚礁,海滩岩,海相淤泥层等的分布,对比研究了海峡两岩的地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新生代以来地壳升降交替,海陆变迁频繁。地壳运动的幅度和速度,远远大于福建沿海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亦大大超过福建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烃类地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成  刘崇禧 《台湾海峡》1997,16(4):379-385
通过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烃类项目的分析,经过常规数理统计圈出闽江口外,南日东南,厦门东南和东山东南等四块综合异常。提供的异常显示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盆地成因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主要受左行郯庐断裂带和右行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的控制。这两条断裂都是新生代岩石圈断裂。在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以西,新生代伸展盆地为NNE走向的铲形正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两断裂之间为北断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郯庐断裂以东的北黄海盆地为南断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这些构造特征继承了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但其构造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两条走滑方向相反的断裂带控制下,这两条断裂带内古近纪以张扭作用下的裂陷为主,随后以伸展断陷为主,第四纪沿两断裂带局部发生挤压,而鲁西地块和渤海湾盆地区仍然为伸展正断。渤海湾盆地及邻区这些新生代复杂的断块或断裂构造格局受控于应力-应变-基底格局3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