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州市低温阴雨的统计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低温阴雨的气候统计  低温阴雨是雷州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按省局制定的低温阴雨天气标准,雷州市在1960~1995年的36年中,共有21年出现,机率为58%,过程次数为32次,其中28次T日≤12-0℃且持续≥3天,4次T日≤15-0℃,日照≤2小时,持续≥7天,平均每年0-9次。出现时间和机率为:2月上旬47%,2月中旬16%,2月下旬25%,3月上旬9%,3月中旬3%。若以T日≤12-0℃,持续≥7天为长过程,则其机率为19%。最长的一次过程达14天,出现在1980年。本文通过分析雷州…  相似文献   

2.
1前言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低温冷害频繁,大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进入80年代,全球性气候变暖,黑龙江省近20多年没有出现过低温冷害,农业发展稳定,粮食总产成倍增加。今年黑龙江省东部又一次出现严重的低温冷害,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这里着重分析今年黑龙江省冷害形势与历史上典型冷害年进行比较,以期为全省粮食产量预报及抗灾夺丰收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方法采用夏季(6~8月)平均气温相对均方差的方法求算各地低温冷害指标:式中△T6-8为6~8月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值之差,n=3。…  相似文献   

3.
华南春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安健  刘小宁 《气象》1995,21(3):25-29
利用华南地区48个台站1951-1990年2、3月气象资料,比较详细地讨论华南春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揭示出如下几点事实:(1)华南的春季低温冷害过程出现频率愈往南去,愈向2月份集中。华南北部,低温过程次数多,持续日数长,温度低,是低温冷害最重的区域,往南依次为中等与轻度低温冷害区域,雷州半岛及海南省基本无低温冷害。(2)低温冷害过程初日与终日的年陆波动非常大,初日极差普遍有1个月左右,终日极差高  相似文献   

4.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51年—1995年5月—9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东北地区65个测站的夏季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频率,结果表明,低温冷害频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严重低温冷害的频率却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山区的频率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大。整个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年份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逐渐减少,各省夏季低温冷害出现的次数大体相当,大约为3年—4年一遇,但出现的年份并不完全相同,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5.
2001年7~9月江西省气候特点是:(1)炎凉相间。7月份高温天气集中,天气酷热;8月晴雨相间,天气偏凉;9月秋高气爽。(2)冷空气强度弱。9月份没有出现寒露风天气。(3)我省中北部7月和9月分别出现中度伏旱和秋旱,但由于大部分县市积极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减轻了旱灾。2001年7~9月平均气温全省为25.7~28.2℃,距平为-0.9~0.6℃,北部、西部略偏高,南部、东部略偏低;降水全省为117~737mm,距平为-6.5~7.2成,赣北赣西北偏少2~5成,赣南及武夷山西侧偏多2~5成;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干旱与低温冷害复合逆境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KCWDI)、≥10℃积温距平(H)指标,分别对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低温冷害进行判识,规定同一站、同一年内干旱、冷害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复合发生,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数理统计方法构建KCWDI和H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7,3(6):5-6
低温冷害是影响我省农业生产最大的气象灾害,它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增产稳收。为了认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我们对长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看出有这样的趋势:第一,以作物生育期5—9月积温低于2850℃为低温年指标,1950—1976年这27年中有8年属于低温年,平均3年多出现一次低温年;第二,5—9月积温低于2800℃的重低温年,1950年以来共有5年,近10年就出现3次(1969、1972、1976年),频率加大;第三,5次重低温年下一年的温度均高于历年平均温度,但是解放前5次重低温年有两年是连续发生的(1912和1913年)。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昆明粮食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昆明近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10℃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计算了逐年的旱涝,冷暖指数,针对制约我省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发生时期进行诊断,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1-2月的冬旱和2-4月的倒春寒,大春作物的主要灾害是5月干旱和7-8月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9.
春播期间(4月份)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春播作物有很大影响。我们根据省气象局制订的低温连阴雨的三条标准:1.日最低气温≤5℃;2.连续3天阴(日照时数≤2小时);3.过程雨量≤5mm。普查了1951-1980年30年气象资料,同时符合上述三条标准者没有,也就是说,最近卅年中泰安地区无低温连阴雨天气出现,这是不符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5):4-5
1977年2月27日至3月6日,农林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东北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经验交流会。会上总结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交流了抗御低温夺丰收的经验,制定了北方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研究协作计划。现将该协作计划简介如下: 一、提出依据低温冷害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以东北三省为例,解放后的27年中,发生过8次低温冷害灾年,一般3—5年一遇。低温冷害使粮食产量下降20—30%,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1996年5-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88-1995年5-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暴雨、大暴雨财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生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中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工作提供背影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筠君  龚乃虎 《高原气象》1993,12(4):442-449
本着重研究了在过冷云风洞中,温度为-4—16℃,含水量为1.4gm^-3,爆泡后增长45s的初始冰晶的一些特性。结果表明:(1)初始冰晶质量在-4—13℃有两个峰值,它们是-5.7℃时的1.8×10^-8与-11.4℃时的6.3×10^-8g,而在-8.4℃和-13℃时出现的极小值分别为2×10-9g和5×10^-9g。(2)初始冰晶的浓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三个递减的峰值,它们分别是-4.2℃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秋季华南低温冷害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尚印  刘小宁  孙安健 《气象》1995,21(9):21-24
利用1951-1990年9-10月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48个气象台站资料,讨论华南秋季低温冷害气气候特点。分析发现,低温冷害过程频数自北往南递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年总日数自北往南迅速减少,南北差别大;出现的时间和降温强度随高度分别提早和增强,持续时间从北往南迅速缩短,极端最低气温从北南升高,沿海高于内陆,强低温冷害所有9年,主要集中在60年代后期到80年低初。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0-2009年5-9月黑龙江省24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玉米品种及发育期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逐月500 hPa高度格点资料,分析玉米种植期间低温冷害的历史特征和低温冷害期间各类型500 hPa环流月平均距平合成场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期间,8-9月份最容易出现冷害,其余的排序是6、7月和5月。玉米种植期间,北部出现低温冷害的次数最多,东部、中部、西部次之,南部最少;南部出现低温冷害时,北部、中部和西部均出现了低温冷害,东部大部分出现了低温冷害。发生玉米低温冷害的月份,低温冷害发生区域月平均500 hPa高度距平场大多为负距平;玉米低温冷害发生区域对应的500 hPa高度距平值明显具有严重区域小于一般区域小于轻微区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3月总的天气特点是 :冬有雨雪 ,春无严寒 ,光照不足 ,降水适量。2000年1月~3月 ,赣北、赣中平均气温分别为7.9℃和8.9℃ ,比常年偏高0.5℃和0.2℃ ;赣南10.5℃ ,比常年仅偏高0.1℃。1月份赣北平均气温为5.1℃ ,与常年持平 ;赣中、赣南各为6.7℃和9.1℃ ,比常年偏高0.4℃和1.0℃。2月份全省气温偏低 ,北、中、南3片平均气温各为6.0℃、6.8℃和8.0℃ ,分别低0.3℃、0.9℃和1.4℃。3月份全省气温明显偏高 ,北、中、南3片平均气温为12.7℃ ,13.2℃和…  相似文献   

17.
近45年来云南8月低温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1996年云南气温资料,分析云南夏季低温的气候特征。分析指出,云南夏季低温冷害并不仅仅是障碍型冷害。45年来云南出现5个低温年,与我国东北地区5个低温年不同,低温年主要出现在气温偏冷年代。  相似文献   

18.
陕西果树花期低温冻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利用陕西省30个苹果(梨)基地县气象站1961~2000年3~5月气象资料及2001~2006年9个苹果(梨)基地县气象站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象统计、田间试验和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不同等级果树花期冻害的预警指标:严重低温冻害(TD≤-2℃)、低温冻害(-2℃相似文献   

19.
张德寅 《气象》1981,7(2):15-15
出现一次明显的天气过程,必有相应的同期环流形势为背景,而同期环流又与前期某一段时间环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前后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单站要素上必然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依此思路,我们以温江县春播期间的低温冷害(以下简称冷害)为例,用1960—1976年的资料,分析产生冷害天气与同期环流的关系,以及同期环流与前期环流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9月平均温度与平均绝对湿度的距平和来预报春播期间的冷害天气。经4年试报和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另外,还用与温江站相邻的5个站资料作试验,结论与温江站基本一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东地区降雨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河东地区降雨强度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6-9月雨量是年降水量的主要来源。降雨强度以≤2mm/h为主,>10mm/h雨强对雨季雨量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河东地区东南部6-9月各级雨强的雨量为正距平,河东地区北部6-9月各级雨强的雨量为负距平。各级雨强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与雨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