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太阳质量损失对地球轨道改变的长期影响。太阳质量损失包括太阳因光于辐射和太阳风流失两方面产生的质量损失。利用二体问题的中心体变质量的Jeans理论估计了太阳目前在主序阶段和将来后主序 (红巨星 )阶段由于上述两种机制造成的质量损失对地球轨道改变的长期效应。计算结果表明 :太阳质量损失在主序阶段对地球轨道改变的影响较小 ,但在后主序阶段对地球轨道改变的影响甚大 ,且此估计只是一种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2.
将作者在变质量天体力学所得理论结果应用于太阳质量损失对流星群轨道根数变化的长期效应上。太阳质量损失包括光子辐射和太阳风造成的质量损失。利用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的一阶和二阶解对15个流星群轨道半长轴、近日点距离、轨道周期和近日点经度因太阳质量损失造成的每世纪的长期改变效应做了数值计算,并得出计算结果。其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质量损失使流星群轨道半长轴每世纪的改变效应较明显,它们同太阳距离的扩大影响值得关注,但对轨道周期的拉长每世纪的影响甚小,对近日点经度只有量级变化小到可以略而不计。  相似文献   

3.
太阳质量损失对高阶行星轨道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1]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太阳质量损失对三阶行星轨道的影响解,并计算了二、三阶解的长期效应的数值结果。理论结果表明,在三阶解中对于质量变化模型κ=3的情形,太阳质量损失对轨道半长轴继续产生长期项、混合项和周期项,但对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角距只产生周期项,三阶解的效应值虽小,但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文[1]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太阳质量损失对三阶行星轨道的影响解,并计算了二、三阶解的长期效应的数值结果。理论结果表明,在三阶解中对于质量变化模型k=3的情形,太阳质量损失对轨道半长轴继续产生长期项、混合项和周期项,但对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角距只产生周期项,三阶解的效应值虽小,但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阳质量变化对小行星轨道根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变质量天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质量变化对小行星轨道根数的影响,质量变化包括因光子辐射和太阳造成的质量损失以及因太阳吸积周围星际物质造成的质量增加两个联合因素,利用Gylden-Meshcherskii(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的一阶和二阶解对7颗小行星轨根数的长期和周期性的影响作了数值计算,在一阶解中太阳质量流失对小行星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辐角的变化率产生增大作用,而质量吸积起减小作用,在二阶解中两者起到增大作用,不过质量流失不大于质量吸积的作用,故总的趋势是使半长轴,偏心率和近点辐角的变化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歆 《天文学进展》2003,21(4):281-288
月球探测器的运动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向月飞行的过渡轨道与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实为一种地球卫星轨道;过渡轨道则涉及不同的过渡方式(大推力或小推力等);环月飞行的月球卫星轨道则与地球卫星轨道有很多不同之处,它决不是地球卫星轨道的简单克隆。针对这一点,全面阐述月球卫星的轨道力学问题,特别是环月飞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轨道摄动解的构造、近月点高度的下降及其涉及的卫星轨道寿命、各种特殊卫星(如太阳同步卫星和冻结轨道卫星等)的轨道特征、月球卫星定轨等。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143颗早型和125个晚型双星系统轨道偏心率与轨道周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几乎所有P〈1.7d的早型主序双星都具有圆或近圆轨道(e≤0.05),即早型主序双星和晚型主序,晚型巨星组双星的圆轨道临界周期约为1.7d;而早型巨星,特殊和10d。比较理论预期与实测统计关系,动力学潮汐机制及粘滞理论与实测数据较好地吻合,而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我们的统计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天体力学中的摄动理论和天体物理学中的气体星多方模型理论研究了太阳多方模型对行星轨道要素变化的长期摄动影响。文中给出了太阳日多方指数n=3的模型由于自转、扁度和内部密度分布等因素对行星轨道要素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的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星轨道要素除长轴、偏心率和轨道倾角不受长期摄动外升交点经度、近日点经度以及平近点角均受长期摄动的影响。最后利用理论结果对行星轨道要素的长期投动效应做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在表1中给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磁制动作用下太阳在主序阶段质量流失对自转角速度在主序前半程和后半程随时间的演变的影响.根据推导给出了理论结果.理论结果表明:磁制动作用对自转角速度的影响在主序前半程比后半程影响更大.计算了在主序前半程(1×10~9–5×10~9yr)和后半程(5×10~9–10×10~9yr)内角速度演变的数值.数值结果表明:无论在主序前半程还是在后半程自转角速度随时间逐渐减慢.最后详细讨论了给出的理论和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用功能转换原理和摄动理论的两种方法重点研究了导体卫星在地球磁场和有电导率介质空间飞行时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半径的摄动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导体卫星在圆形轨道上受磁感应阻力后轨道半径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外还有周期性变化。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的其它要素的摄动影响概况。  相似文献   

11.
天体自转因素导致的相对论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PPN框架中得到了太用系内自转因素产生的瞬时轨道根数改正的一阶封闭分析解.轨道半长径和偏心率不受长期效应的影响,只受周期效应的影响;轨道倾角、升交点经度、近星点角距,平近点角既受长期效应又受周期效应的影响.我们用两种引力理论分别计算了太阳自转对地内大行星及—些小行星轨道,行星自转对自然卫星轨道,地球自转对人造卫星轨道所产生的各相对论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365.26天旋转一周,地球的轨道平面被称为黄道。月亮围绕地球公转,每27.3天完成一次周期运转,月亮的公转轨道面称为白道。白道与黄道之间的夹角略有变化,平均为509’。由于地球和月球的轨道运动,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阳恰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在地球上处在太阳和月球连线方向的区域便会观看到日全食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143颗早型和125个晚型双星系统轨道偏心率与轨道周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几乎所有P<17d的早型主序双星都具有圆或近圆轨道(e≤005),即早型主序双星的圆轨道临界周期约为17d;而早型巨星、特殊星和晚型主序、晚型巨星组双星的圆轨道临界周期分别约为20d,75d,7d和10d。比较理论预期与实测统计关系,动力学潮汐机制及粘滞理论与实测数据较好地吻合,而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我们的统计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14.
LEO卫星轨道设计中的主要摄动源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地球低轨道卫星(LEO)轨道设计中的摄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估计了其量级。然后针对用于GPS无线电掩星的LEO卫星轨道设计对掩星地面测点稳定性的要求,对力学模型进行了取舍,同时估计了各摄动力模型对轨道设计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阳光压是影响高轨卫星轨道精密确定的主要因子之一,这种摄动的有效模制将进一步改进卫星轨道的预报精度.主要对太阳光压模型中面质比误差对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预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20%面质比参数标定误差对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位置预报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一天内前16h,x、z分量的预报误差幅度相对较小,y分量误差相对较大;一天内最后8h,x、y、z各分量误差发散明显,但z分量的误差发散程度较大.20%面质比参数标定误差对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速度预报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一天内,x、y、z各分量的预报误差幅度不超过1 mm/s.  相似文献   

16.
从计及J2项的地球重力场度规出发,我们导出在这样的度规场中人造卫星的摄动加速度及在径向、横向和轨道面法向等方面的摄动函数,进而计算了轨道一阶导数的平均值,讨论了在这种重力场中卫星的轨道特性。其主要结论是:1、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摄动仅对近地点角距ω和平近点角τ产生长期项,而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不仅对这两个根数有长期摄动,而且对升效点角距Ω出有长期摄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半长轴a,偏心率e及倾角i都没有长期摄动;2、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倾角i和升交点角距Ω仅有短周期摄动,但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除了对它们有短周期摄动外,还有长周期摄动,对Ω甚至还有长期摄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今天太阳系角动量的特殊分布提出一种说明:太阳在进入主序以前,在引力收缩阶段内曾经大量抛射物质,通过沙兹曼机制而损失了绝大部分角动量;但太阳当时抛出的物质绝大部分不进入星云盘,行星物质已有足够的角动量,不需要太阳把角动量转移给它。结合对角动量特殊分布的说明,本文对太阳系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了一些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8.
一种解析定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计算的一种解析方法,定轨方案中摄动计算考虑了地球引力场非球形摄动的J2,J3,J4的长期项,长周期项,J2短周期项,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及日月引力摄动的长期项。初始根数改正量估计采用微分轨道改进算法。在定轨迭代收敛后,残差的均方根误差在5″左右,资料使用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9.
对地球低轨道卫星 (LEO)轨道设计中的摄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估计了其量级。然后针对用于GPS无线电掩星的LEO卫星轨道设计对掩星地面测点稳定性的要求 ,对力学模型进行了取舍 ,同时估计了各摄动力模型对轨道设计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零开始     
太阳系八颗行星中金星和水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的内圈,称为内行星。在地球上观测,内行星总是不离太阳左右,它们有几个月时间出现在太阳东侧,另外几个月出现在太阳西侧,夜半时分是看不到内行星的踪影的。当金星或水星运行到同太阳正好在同一个方向的时候称为合日,与地球各在太阳一侧的称为上合,金星或水星正好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叫下合,合日前后是看不到它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