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国富  坚润堂 《云南地质》2011,30(4):387-393
斑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介绍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构造环境、成矿斑岩岩浆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蚀变与矿化、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矿床剥蚀程度作为判断矿床保存现状、评价找矿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但也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影响矿床剥蚀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活动、矿床类型、古气候以及成矿后矿床所遭受的剥蚀改造时间等。矿床剥蚀程度的研究经历了定性→半定量→定量的发展历程。虽然目前能够用来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方法较多,如矿化垂向分带法、矿物标型法、矿物压力计法、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法以及地质热年代学方法等,但大多数方法仅能得出一个定性-半定量的对比结果,这使得现阶段矿床剥蚀程度的研究难以满足人们对其精确判断的要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矿床剥蚀程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矿床剥蚀程度的因素,并着重对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有关具体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西藏高原与消减作用有关的斑岩铜(钼)矿和与蛇绿岩套有关的洛铁矿矿床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极大的关注。现根据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对上述两种矿产资源作一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4.
5.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0,他引:19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 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和-2.7‰~ 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 Cu、Fe、Mo、Zn 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 Cu-Te-Bi-Au-Ag 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 Re-Os 年龄是310Ma。  相似文献   

6.
冈底斯渐新世—中新世斑岩铜矿带是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现了多处超大型-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床。然而,渐新世以来铜矿带所处的青藏高原经历了强烈抬升与剥蚀作用,在此背景下带内矿床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尚未清楚,带内剥蚀作用的发育特征及对渐新世—中新世斑岩矿床的分布影响如何,控制机制有待解决。笔者通过泽当以北40km处冈底斯弧内部垂直剖面锆石和磷灰石(U-Th)/He定年,发现成矿带内部发育了早中新世(17.3~15.1 Ma)快速剥蚀作用,期间平均剥蚀速率>1.82 km/Ma,剥蚀量为4.0 km,而后剥蚀速率降低至0.14~0.19 km/Ma,15.1 Ma至今剥蚀量~2.5 km。结合前人数据,笔者发现成矿带内早中新世强快速剥蚀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且受谢通门-沃卡剪切带向南逆冲作用控制,其南、北两侧也发育同期剥蚀作用,强度明显低于剪切带活动区域,说明高原内部中新世以来的隆升与剥蚀作用具有差异性。冈底斯带渐、中新世斑岩矿床分别分布在早中新世强剥蚀区南、北两侧弱剥蚀区内,指示差异剥蚀作用是成矿带内已发现的渐新世—中新世矿床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又称细脉浸染状铜矿,是国外最重要的铜矿工业类型之一.这种矿床常呈大型网状脉产出,规模很大,矿石储量可达几亿到几十亿吨.此类矿床一般品位较低.多数矿床原生矿石含铜在0.4%以下,少数可达0.8%或略高,次生富集带含铜可达2%.除铜以外,矿石还含有0.00n%的铜以及银、金、稀有元素等有用组分.据外刊报道,由于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石工艺性能稳定,金属回收率高,同时便于利用最新矿山设备进行机械化露天开采,所以尽管有用组分含量低,但开采细脉浸染型矿石的赢利率仍是很高的.例如在智利、秘鲁和美国,从斑岩铜矿贫矿(含铜0.8~0.9%)获得的金属成本,与铜品位高二到四倍的黄铁矿型和含铜岩矿床相等.又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对比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位于东天山吐鲁番—哈密陆块南部边缘岛弧环境中。多期岩浆活动和矿化是铜金属超常堆集的主要因素。海底火山活动和热泉沸腾逸散造就了铜金属的预富集(矿源层),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和叠加矿化使铜金属进一步富化和最终成矿。以细碧角斑质为主的火山岩喷发于潮坪—滨海环境,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强还原示踪矿物黄铁矿含量较少。矿石的低品位、矿石的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以及矿石建造具典型斑岩矿床特征;矿石高品位、矿床形成较低温度及大量硅化蚀变又表现为某些热液矿床特征(次火山岩热液)。典型斑岩铜矿床、次火山热液矿床、土屋铜矿床对比,土屋铜矿床矿床类型仍不失为斑岩型铜矿,并具有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斑岩矿床     
二十世纪初首次划分出来的斑岩型铜矿床,在铜和钼的探明储量和产量方面都居首要地位.近年来,加拿大地质学家A.Sutherland和R.Cathro等,把与斑岩侵入体有关的、具有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构造的钼矿床、钨矿床和钼钨矿床,都划归斑岩型矿床.J.Woodcock和V.Hollister描述了北美科迪勒拉的斑岩钼矿床.R.Sillitoe、C.Halls和I.Grant把玻利维亚的许多锡矿床也当作斑岩型矿床.J.Sarcia等在铀矿床中也划分出了斑岩型矿床.分析苏联和其他国家的钼、钨、锡、铀、金和银矿床资料表明,其不少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所固有的特征.这些矿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地质构造、矿化特征、含矿  相似文献   

11.
桐村地区与德兴矿区岩石系列相似,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结构上,桐村地区花岗闪长岩为似斑状结构,德兴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为斑状结构。两者均为钙碱—碱质镁质I型花岗岩。桐村岩石富Si和K,A/CNK和K/(K+Na)值均小于德兴岩石。微量元素、同位素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桐村地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为有大量幔源物质参与的壳幔混合型,其原因可能与两区不同的构造位置有关。中晚侏罗世时,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下插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岩石圈地幔楔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斑岩岩浆是桐村和德兴地区可能的成因模式。桐村矿床含矿斑岩的氧逸度、演化程度和地壳混染程度均较德兴斑岩铜矿高。对于同时代、近距离的岩浆岩形成如此规模悬殊的矿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成矿带斑岩铜矿和其他类型矿床找矿勘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天山地区横跨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两大板块,是新疆最重要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地之一。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泥盆纪古亚洲洋形成、消亡→石炭纪-早二叠世后碰撞造山→晚二叠世至今的陆内造山等阶段。主要成矿期为晚古生代早期(泥盆纪-二叠纪),成矿作用复杂、类型繁多。其中,北部形成岛弧斑岩型和火山岩型铜、钼、金矿,中部形成拉张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金、铜、镍、银矿,中南部形成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叠加改造的层控-热液型铅、锌、银矿,南部库鲁克塔格和北山地区形成拉张铜、镍、金矿。通过研究认为,东天山地区尤以铜、镍、钼矿产资源潜力很大,优选出28个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议,冶金部赴南斯拉夫地质科技合作组于1981年5月间访问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地质局(Geozavod)及其所属金属矿物原料研究所和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以及贝尔格莱德大学地质采矿系;考察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波尔、大克利维利、马伊丹佩克和马其顿共和国的布奇姆铜矿.本文介绍南斯拉夫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洪卫  张善明  冯罡  张建  刘雅峰 《地质与资源》2013,22(5):388-396,430
从区域尺度和矿床尺度两个方面论述了斑岩铜矿系统的特点.区域尺度上:1)斑岩铜矿多呈矿带或成矿域出现,带内众多斑岩铜矿呈簇或组合呈线状产出,这是构造作用控制下不连续岩株呈线状侵入就位的表现; 2)主要产于俯冲作用形成的岛弧和陆缘环境,构造应力属挤压但与中等拉张作用也有关,最近的研究证实大陆碰撞造山带也是斑岩型矿床产出的重要环境;3)其形成是通过具氧化性,S饱和,富含金属的岩浆熔体侵入所致,岩浆侵入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4)围岩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组成对矿床的规模、品位以及矿化类型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碳酸盐岩围岩主要赋存近源Cu-Au夕卡岩矿床,少量远程Zn-Pb或Au夕卡岩矿床,在夕卡岩前缘还形成交代型Cu和Zn-Pb-Ag±Au矿床.矿床尺度上:1)含矿斑岩与斑岩型矿床时空相依,成因相联,是斑岩铜矿重要的含矿母岩和金属-S的可能载体;2)火山角砾岩筒在深部与矿化体平行或斜交,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一般也是富硫金成矿带的一部分;3)与矿化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内的角砾岩主要有爆发角砾岩、侵入角砾岩、爆发侵入角砾岩、热液角砾岩和热液卵石脉;4)斑岩铜矿系统中的热液蚀变自下而上可分为不含矿的早期钠质-钙质蚀变→含矿的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绢云母化→高级泥化,热液蚀变互相套合,矿化互相叠加;5)岩帽是斑岩型热液-成矿活动-蚀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甘肃崖湾金矿微量元素特征及矿床剥蚀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启明  李岳 《甘肃地质》2005,14(1):27-32
崖湾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断裂罗坝—礼县断裂中段,是李坝大型金矿床的外围矿床之一。通过对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的总结,结合地质因素,指出矿床的主要微量元素为As、Bi、Sb、Ag、Hg。与Au矿关系密切的伴生元素依次为Sb、As、Ag、Hg、Bi。矿床微量元素具有垂直分带性,从上至下的序列为:Ag—Mo—Hg—Pb—Bi—Sb—Au—As—Zn—Cu。对矿体标高和微量元素垂直分带性的研究后认为矿床总体剥蚀程度为上部,矿床向西、向东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西藏斑岩铜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藏为世界聚合板块最发育的地区之一,金沙江缝合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怒江-班公错缝合带都集中于西藏,它们都有较长的大洋向大陆消减和陆-陆碰撞的历史,在它们的岛弧带和大陆边缘火山-花岗质岩浆弧是找寻斑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玉龙,驱龙和多不杂等斑岩铜矿的发现,揭开了西藏斑岩铜矿的面纱,本文除了讨论冈底斯,玉龙和班公错三个矿带的斑岩型矿床外,还讨论了钾玄岩,埃达克岩,拉分盆地,裂谷和富金斑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木里德工牛场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区的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西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该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区地质特征,对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及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探讨,从而得出该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结合已有的地质勘探工程成果,提出了应注重三个方面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包括了两个超大型矿床、一个大型矿床和一个中型矿床。矿田内4条主断裂切割成5个构造断块,矿床产于西部和东部上升断块中,含矿岩体为海西中晚期中本乡性复式岩体,成矿与晚期富碱高钾浅成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具有成矿元素高含量和低Li、Rb、Cs含量的特点。矿床具有良好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矿石中高钾钠比值说明矿化 富集与钾质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级的斑岩铜矿大多与O型埃达克岩有关,表明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最有利于成矿,而我国的斑岩铜矿大多与C型埃达克岩有关.埃达克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找矿思路,对寻找超大型和超巨型斑岩铜矿会有所启发.文中指出,中国北方造山带、吉黑东部和冈底斯地区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