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能生活会学习,能合作会探究,能实践会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创设一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好自学提纲,提出自学目标,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会学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的核心无乎教学内容的学科逻辑“教什么”才“有地理课要教给学生能够发展有用的地理”。就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以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才“有用”,二是“怎么教”才“有效”。前者关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力量。这才是有力量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教对学生终身“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效的学习,是学生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智慧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感到有新鲜感,兴趣才会持久,教师的魅力也就经久不衰。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4.
杜小慧 《地理教学》2005,(10):12-15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新的特色与功能,同时也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海 《地理教学》2014,(13):63-63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几乎成了老师们每天甚至每节课都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生眼里,新奇的有创新的永远都是感兴趣的。知道了学生们的这种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使用一些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小活动,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下周我将给学生们讲授初二下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打开教材,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探究教材,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责怪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主动性太差,不会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学习只会被动接受,学得很死,实际上根子在教师。因为我们很多教师太“权威”,太惟我独尊,因此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7.
叶成福 《地理教学》2010,(13):58-5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犯错误。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如何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是检验教师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廖建伦 《地理教学》1994,(2):24-24,12
多年来,我在普通中学任教,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地理学习中的困难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曹军 《地理教学》2009,(6):44-45
地理学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现行的教材对地理知识、规律陈述多,而对地理发展中的一些史实却介绍的少,这无疑会削弱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鲜活的地理史实来分析问题,就会吸引学生的参与,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0.
学生已有经验是指学生以往的生活与学习经历,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体验、认识和观点,它们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前认识”,对学生学习新知的影响深刻。多数地理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基于他们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新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盲目化、粗浅化、片面化、绝对化等使用倾向,引发了一些低效的教学行为,值得关注、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堂的教学中,能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而且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1.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本人在教湘教版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节内容时,其中有一块知识点是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大表现:吸收、反射、散射”。在课堂里我没有一开始就叫学生去回答或解释这三大表现,而是叫学生朝窗外看,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上经常会产生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正是这些"意料之外",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变得美丽、灵动。只有教师善于挖掘、捕捉这些动态生成,才会产生令人叫绝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地理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滔滔黄河"一节,接近尾声时,课堂上传来不协调的窃窃私语声,寻声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老师布置作业不单纯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以便巩固提高、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但实际上许多老师布置作业的方法仍停留在陈旧的模式中:同样的作业本、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标准,而且不少学校也把这种作业方法作为考核老师教学成绩的一项依据。学生对这种枯燥的作业形式早就没有了兴趣,抄袭、替做的现象很严重,所以改变一下老旧的作业方式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04,(12):40-41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海水运动”时,通过课件分别展示东亚地区图、南美洲西北部区域图和有关景观图片,以及给出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我们江苏省北部赣榆县有个徐福镇,据研究,这里是徐福东渡日本的出发地,并在图中绘出主要洋流和其东渡的大致路线图;在南美洲西北部赤道附近有一个神奇的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一个干燥凉爽,植物稀少的地方,更为奇特的是栖息着成群的企鹅、海豹等南极海域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曹军 《地理教学》2012,(13):42-43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创新始于提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地理学习或实际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多问一些“为什么”,促使学生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缘由和规律,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16.
孔海君 《地理教学》2006,(10):21-22
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无论是教师的错误还是学生的错误,都是应该尽量加以避免和纠正的。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些错误只要运用得当,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能发挥正常教学难以达到的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究其实质,就是学生充分发挥其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问题是探究的基础,是整个学习与探究过程的主题。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则非常少见,这种现象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8.
陈炳飞 《地理教学》2007,(9):11-13,10
地理课堂教学的多数程序和内容是教师预设的,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循着教师的思路分析和理解问题,教学流程多会沿着教师设计的方向进行。但是,由于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并不完全吻合,以及学生已有地理知识和方法不足等原因的存在,也会有学生突然提出或独自嘀咕一些教师课前没有想到的,与正常教学思路不同的“意外”问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氛围会越来越平等、民主和宽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意外”问题也会随之增多,探讨这类问题的特点、作用和应对策略具有现实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海 《地理教学》2013,(17):60+59
正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是一个喜欢神话传说、富有猎奇心理,甚至仍对动画片感兴趣的年龄。由于地理教材内容枯燥、抽象、难懂,学生对地理学习缺少兴趣,也就显得在情理之中,同时也成为不少教师地理教学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紧扣学生心理,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这样才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吸引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在实践和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情境的创设仅限于导入新课或新课讲授的某个环节,且情境的运用与其它学习环节无关,总让人有情境使用不够充分、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