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活动,为了在一节课中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恰当的教学行为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由教研员与执教老师一起精心准备(备课、试讲),然后与听课、评课老师一起观摩。其实,笔认为,真正能给教师带来启发的应该是这节课的设计过程,比如试讲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调整解决、产生怎样的效果差异。将这些幕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呈现给听课、评课老师,或许更有研讨的价值,教师也更容易认同与接受这节课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潘建 《地理教学》2008,(7):31-32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我们要尽快的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研方式。这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开展各种听课观摩活动,教师对教学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作为一堂公开课,听课者往往会记录下这堂课的实录。听课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许多新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听课笔记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校本教研活动的角度对班级授课制下7~9年级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探讨.主要研究了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关注点以及评课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倪刚 《地理教学》2005,(12):35-36
听课是中学教师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组组织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提供了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不少教师却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5.
吴君 《福建地理》2006,21(2):150-152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校本教研活动的角度对班级授课制下7-9年级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探讨。主要研究了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关注点以及评课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行动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2月初,我们成立了地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小组并于2月16日至2月24日进行第一轮听课活动。  相似文献   

7.
地理是一小学科,从教人数较少,很多学校没有独立的教研组,即使有,也因势单力薄,成不了“气候”。高考选考地理的人数少,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很重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理教研组的发展。然而,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基层组织.,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苴接的场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教研组的建设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质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整合资源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型的教研活动无法针对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必须把教研重心下移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上来。而每个学校的地理教研组活动是实现教研重心下移的最重要环节。但目前学校教研组活动实现“以校为本”的改进仍不明显,如何提高学校地理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呼唤互助、合作的校本教研方式,为实现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的“三高”课堂教学目标,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等都作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在众多模式中,“同题异构”已经成为近年来教研活动中团队行动研究的独特形态。同题异构即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实施教学;抑或一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班级进行授课,这其中涵盖了授课者的设计研讨与反思,还有课堂观察者的跟踪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徐秀玲 《地理教学》2010,(15):28-29
有人把教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白玲 《地理教学》2010,(15):31-32,19
我作为教研员曾策划组织过形式多样的地理教研活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说课评课、经验介绍、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式的常规教研形式,在我的记忆中大多或已淡忘、或已模糊、或尚留有少许记忆。但其中的一次却令我回味至今且感触颇多。究其原因,那是缘于教研活动的形式创新和教师热情的放大激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二期课改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的转变,而且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欲望也越来越高。中学地理教研活动的开展理应顺应课程改革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地理教研活动应抓好以下几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评课泛泛而谈、浮于表面、程序化且笼统的弊端,厦门市思明区初中地理教师研修共同体提出主题评课模式,聚焦某一主题或某个视角,借助课堂观察数据,将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让听评课活动评有主题,研有深度,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参与某校教研活动之后,因听课者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不同意见,引发了对评课标准的思考。通过专题式的阅读与研究之后,发现国内有很多关于观课和评课的研究与实践,并设计了大量的量表以供使用。但是量表设计的泛化反而阻碍了其在更广范围内的推广,其背后则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价值标准把握的失准。梳理分析以后,发现课程理解才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互助合作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于200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沈毅和崔允漷老师主编,是“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系列丛书之一,着重强调了课堂观察是教师基于合作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教师研究教学、获取教学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是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了解实际教学、评估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为了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在听课中要思考以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陆静 《地理教学》2013,(4):7-11
正教学研究就是教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善于观察、思考发生在工作中的现象,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研究,改进教学。有了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生涯会更加有滋有味。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教研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角色转换,及时准确地将教育理论转换演绎成教学实践行为,及时了解一线教师的发展状态,发现优秀教育经验,并提炼为具有理论色彩的经验进行传播,就必须深入课堂听课,反思课堂生态。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真实案例,在别人熟视无睹的日常教学中捕捉有价值、有分量的典型事件并对之进行研究,在专业理论的引领下提炼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进行推广,是教研员的重要职责,也是教研员提升自己教育专业水平,提高教研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校本研究的现状 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其实,校本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初60-70年代就为欧美等国教育界所关注与探索。“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农村三级达标完中,地理教研组只有7名成员,其中有参加工作多年的中年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有兼职行政老师。成员构成人数少、差异性大,同时学校教研制度尚不够健全,教研文化不够浓厚。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研形式与内容,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绩效,下面谈谈我们的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