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组合序列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申 《地质学报》1994,68(3):278-286
本文研究了河南南阳、周口、任店、洛阳、灵宝、潭头、开封第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大量的介形虫化石,并划分为8个组合。研究了各组合的地理分布及地质时代,讨论了它们的组合特征及演化规律,并对各组合生存期的古气候以及它们的石油探工作中的意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济民  曾德敏 《湖南地质》1996,15(4):193-197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分带,进而探讨了它们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 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 其中8个未定种, 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 vena组合带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虫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虫组合对比, 将沃马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5.
从介形虫动物群论南雄盆地白垩—第三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1,6(3):61-72,T002
  相似文献   

6.
广东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裂谷型火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忠驭 《广东地质》1994,9(1):49-57
  相似文献   

7.
贵州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介形虫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维城 《地质论评》1994,40(1):87-92
贵州有许多二叠系至三叠系的连续剖面,沉积类型多样,生物化石丰富,其中介形虫化石不但类型多,数量也很丰富,保存完好,发展阶段明显。即长兴阶介形虫类型多,数量也多,壳饰复杂,以具瘤刺的为多,早三叠世早期介形虫贫乏,数量及类型都不多,壳饰以光滑或具微细纹饰的为主。根据这些介形虫类型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壳饰特征的研究,表明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近的介形虫动物群也同其它生物一样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二叠-三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8.
9.
西宁、民和盆地位于青海东部、甘肃兰州西部,是祁连褶皱东端南侧的山前坳陷盆地,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发育良好。本文是作者近十年来系统研究该区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的成果。文章对西宁、民和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化石组合特征及相关地层的时代,对地层中所含的介形虫、轮藻化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描述,共得介形虫化石39属、214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06个新种;轮藻31属、133种,其中包括1个新科、3个新属、66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9,14(3):41-52
东莞盆地白垩-早第三纪地层累计厚度达3000m,自下而上划分为百足山组,莘庄村组。百足山组为含凝灰质的砂,页岩和复矿砾岩,可与邻区百足山组对比。  相似文献   

11.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下第三系厚约1000m,依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以粗碎屑岩发育为主要特征的丹霞组和细碎屑岩的罗佛寨群,后者自下面上又可划分为上湖组,浓山组和古城村组。上湖组产扣星介动物群,金星介动物群,稍短宽轮藻-常州厚球轮藻植物群、瓣鳃类、腹足类及其口盖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至早一中古新世,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划在上湖组的坪岭段和下惠段之间,即扣星介群与金星介群之间,浓山介和瓣鳃类等化石,时代分别为晚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坪坑-红石寨一线以北的丹霞组是罗佛寨群向西相变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我国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白垩纪红层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就在前几年,当笔者在这类地层中发现了少量与海水有关的介形类时,也没敢定作海相或半咸水相类型,而依旧套用淡水类型名称。直到近年,感到不少介形类似乎都与海水有联系时,我们才开始在这些地层中寻找有孔虫化石。1978年3月,我们在四川盆地四个地方的上白垩统灌口组的介形类分析样品中找到了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及与之共生的丰富的半咸水介形类。后来,在其他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吐谷鲁群早白垩世介形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系1980年由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余静贤、李佩贤、张望平和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采自准噶尔盆地紫泥泉子,呼图壁石梯子剖面、鄯善连木沁剖面。计150余块介形虫标本,经研究共21种,分属于2科6属。化石十分丰富,保存完好,在个别层面上成层出现,几乎成为造岩生物。样品分析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童紫筠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韦玉勤二同志承担,地质研究所黄成彦、杨安国同志进行电子扫瞄摄影,樊小荣同志印制图片。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4.
李友桂  杨藩 《地球学报》1983,5(3):77-86
<正>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系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中生代地层组和青海石油管理局古生物组王思恩、狄恒恕、朱忠浩和笔者等于1974年采自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南麓红水沟地区红水沟组。共分析了34块样品,内含极其丰富的介形虫化石。 文内共描述了9种,分属于3科4属(7个新种)。目前我国真正属于晚侏罗世的淡水介形虫动物群发现不多,正式报导尚属首次。故对于研究我国陆相侏罗—白垩系介形虫动物群的垂直变化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南燕同志给予的充分协助和黄成彦、赵黎宇等同志在化石电子扫描及照像等方面的大  相似文献   

15.
三江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和总声波时差法相结合,辅以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三江盆地白垩系—第三系地层剥蚀厚度。研究表明,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宝泉岭组剥蚀厚度具有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富锦组剥蚀厚度则具有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滨参1井地区剥蚀作用使生烃处于停滞状态,对油气生成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济源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沉积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其构造位置位于山西隆起区和豫皖隆起之间,东与开封拗陷的中牟断陷相接,西南与洛阳盆地为邻。在盆地西缘承留一带曾建立了中、新生代地层剖面,将一套不整合于中生界之上的棕红色碎屑岩建造命名为济源群,从老到新划为聂庄组、余庄组、泽峪组和南姚组,时代为早第三纪,大致与垣曲群相当;但也有人认为属于白垩纪,与王氏组相当。在盆地内部中深钻井揭露了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的发展和演化看,上述地层应属于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济宁地区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组合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济宁地层小区位于华北平原和苏北平原之间,属华北盆地鲁西隆起区。本文将1977年以来在济宁地区成武、鱼台、黄口等凹陷钻孔中获得的早第三纪介形类资料综合研究,材料来自地质部第二石油指挥部、山东省有关地质队、地质矿产部第三地质队等。  相似文献   

19.
邱祖林 《江苏地质》1999,23(4):216-220
江苏早第三纪地层 ,大部分隐埋于地下 ,对其研究 ,只能依据大量钻孔资料 ,分歧意见较多。通过对直溪桥盆地钻孔中系统孢粉资料的全面分析对比 ,来确定该地区的地层层序及时代归属 ,从而阐明早第三纪时期的古气候及古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南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对比及构造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很广,过去认为陆相红层岩性、岩相变化很大,古生物化石缺乏,很难划分和对比。解放后,在红层盆地中找到了许多盐、铜、石油等重要矿产,促进了对红层的科学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初期以来陆续在一些盆地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在若干盆地进行了微体古生物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一些盆地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