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火山地震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地震专家特别感兴趣的课题之一。预测预报火山的喷发,减轻灾害损失,一直为我国政府和地震学界的专家们所重视。为了掌握火山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地震观测工作,环绕火山口设置了一个由... 相似文献
2.
3.
4.
“九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模拟地震观测向数字地震观测的转变中,从仪器的管理维护到地震的观测分析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我台用数字地震仪观测一年多来,积累了一定经验,摸索了一些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于此,以便于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8.
数字地震资料是以一种无量纲的“数字数”(Counts)形式记录的,但在数字地震资料的应用中,却需要实际的物理量;而“数字数”与实际的物理量联系的桥梁是数字地震仪传递函数。根据这一实际需要,分析了数字地震资料的产生过程、数字地震仪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以及“数字数”与数字地震仪传递函数的关系。这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举了DD—1地震仪在地震监测中记录通道的常见故障,用具有代表性的检修事例,介绍了对故障源的查寻及检修方法,并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数字地震仪系统传递函数的特征和测定方法,给出了地震仪标定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步骤。结合实际波形数据处理过程,着重对标定计算中参数的设置,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这对于正确快速地获取地震仪的传递函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国家数字地震台站和区域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系统的定期标定工作,同时也将促进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SZGC-93型数字工程地震仪是专为工程地震勘探而研制的。经过两年多的实际生产使用表明:该仪器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是一种实用性较好的野外专用设备。本文介绍了它的组成:论述了其各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最后说明了该设备两年多来的实际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建立了大批的数字化地震台站,数字地震观测正逐渐取代模拟观测。而其地震计因采用电子反馈技术及其较宽的频带等,容易受到潮湿、气流扰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地震记录产生无规则的漂移,尤其是仿真中长周期后更明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一种用于FBS-3A型地震计的保温防潮防护罩的设计制作原理,鹤岗地震台实际使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开发的便携无线遥测式浅层数字地震仪.系统以无线自组网为核心,基于双ARM和FPGA平台,采用多功能IP软核驱动方式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从硬件方面提高系统的集成化程度,缩小设备体积.设计可动态配置信号调理单元保证系统前端的动态范围和保真性,采用并行双缓存循环预采集存储技术,实现不确定传输延时情况下的多道严格并行采集.文中详细分析了适合于地震数据传输的无线射频和无线以太网两种传输方式,以及相应的组网方案和关键技术难点,解决了分布式无线信号采集站的采集同步和非均匀采样问题.信号采集站单站集成12路并行采集道,各通道在4 k采样率时有效分辨率达18位,且参数可远程配置.软件中所集成的现场质量控制功能,非常适于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勘探,且由于移除了多个附加配件,从而缩小了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施工布线的复杂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值守台数字化地震仪标定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人工台数字化地震仪的分段标定公式,提出数字化记录系统的微分近似标定和拾震器阻尼衰减法标定的方法,并提供了不同短周期地震仪与数字化地震仪并行的藕合方式和标定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之间,陕西省数字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参数作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台站作为地震系统基础单元,是设置地震监测设施并开展地震监测的基层机构,完备的地震监测设施和良好的地震观测环境是地震观测的基础。掌握完整、准确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是做好地震台站管理的关键。由于观测手段更新、观测环境变迁和建设条件差异的原因,投入运行后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与规划设计有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的意义,通过实例说明准确、有效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在地震观测干扰排查、观测环境保护和台站升级改造方面的应用,旨在引起行业重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应用,进而确保地震观测数据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igital seismograph system has been adopted in largequantities for earthquake observ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will replace gradually the original analogseismograph system. This is a big leap in the earthquake observation. The digital seismograph system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erform fast great earthquake reports,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from earthquake records, whichcomes from the Earth interior media and the source process, and carry out further the researches on seismic sci-e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