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用分形图的自动综合,提出以一组数学公式和少数控制缺点数据来表示地貌数据库的问题,叙述了地貌仿真库研究的思路和数学模型,并通过概述仿真库在军事上的作用,说明了该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貌及等高线表示的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问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鑫  廖鹤  赵美玲  周文龙  曹水艳  周世宏 《测绘学报》2014,43(12):1238-1244
针对斜坡地形、台阶地形和植被地貌、分界地貌建立了4种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的地表空间起伏和反射率分布对回波信号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了4种模型下Geiger探测模式星载激光雷达的高程测量精度,发现:地形起伏主要影响回波信号的时间分布特性,统计条件下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回波信号空间分布特性变化主要由地貌(反射率)的变化引起,误差较小可以忽略.研究结果表明:激光三维测绘卫星对垂直陡变地形(如城市建筑)、斜坡地形(如山坡)、分界地貌(如水陆分界)和折射率起伏地貌(如植被地貌等)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貌晕渲生成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貌晕渲生成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讲述了ArcInfo和Atlas3D软件在生成地貌晕渲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貌晕渲图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貌表示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游雄 《测绘工程》2000,9(4):1-6
在地图上表现地貌的三维形态.是地图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地貌表示法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代表了地图学的进步。回顾地貌表示方法的演进,有助于把握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脉搏.加深对地图学未来发展的认识。表文按年代顺序,来描述地貌表示法的三种主要类型一写景符号法、水平投影法和地景仿真法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与技术背景和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现状、流程,对其进行改进的同时,首次用智能方法对建库有关图斑、辖区、线状地物等要素的建库成果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7.
艾比湖阶地三维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STER、ETM、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软件对影像增强处理,突出了艾比湖湖积堤信息。将实际采样点、卫星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叠加,确定了湖岸线和阶地遗址。通过构建水淹模型,方便准确地获得艾比湖阶地的实地三维信息,制作高精度DEM数据,生成仿真的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实现了艾比湖的三维显示以及三维水淹,可以从不同角度、视点和高度观察地貌的整体和部分特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还可以准确地计算不同时期湖面面积、体积,确定水淹范围,反演不同时期艾比湖湖面情况,对研究艾比湖难以到达区域的地貌形态和地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敏 《测绘通报》1993,(1):31-32,41
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要求,做好测绘保障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必须建立测绘数据库。数据库中信息的获取通常以图幅为单位,它包括了地形图各类重要地形信息,如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地貌、土质、植被、数字要素、各类注记和文字等。分幅获取数据使建库工作能快速进行,也使得地图信息便于管理和利用,但是分幅建库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接边和合幅。接边是指将相邻两幅图的同种地物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地物单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传统手工晕渲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原理,着重研究了坡度和坡向对地貌晕渲中阴影强弱和明暗程度的影响,提出了变比例调整高程和晕渲笔调调整两种方法。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能有效改善地貌晕渲图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型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中集成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型遥感图像处理应用系统中,往往需要实时获取各种背景或专题数据,该过程即是数据动态集成过程。集成数据库是建立在各种专题数据基础上的数据集成使用框架体系,该文描述了集成数据库的结构及各类子库的组成,根据项目的特殊需求提出了虚拟数据库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了集成数据库以元数据为链条的使用机制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介绍了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技术路线、方法、数据库结构以及数据集成等。数据库建设基本分为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档案数据库3个方面的创建,概述了在数据库建设中对数据的使用原则和检查处理过程,以及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汇总的基本流程,使宅基地使用权达到了数字化的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地名地址数据库属于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软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如何保障这个数据库的现势性,为政务和公众应用提供一个全面、准确、能及时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库,一直是个难题。根据厦门市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数据动态更新的方法——基于业务驱动的数据动态更新策略,即将地名地址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与日常办公业务和工作流机制结合起来,保障数据的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养分数据库的建设是我国数字土壤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基于县域大比例尺耕地土壤养分数据,以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库建设为例,对数据库构建中的土壤养分空间数据库建立、属性数据库建立、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关联、土壤养分分析等具体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基本形成了省域跨尺度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库构建关键技术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省域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耕地资源的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混合架构下C/S和B/S对空间数据并发修改操作带来的空间数据库一致性问题,提出了在同一数据库中建立过渡数据库和生产数据库的方案,并以某省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以及2000年京津地区的沙尘暴,使得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更加重视。为了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就需要恢复植被,一些耕地就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哪些耕地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这些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如何?为此,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耕地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包括4个步骤。首先,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指数、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其次,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并在GIS的支持下,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最后,利用降雨数据进一步分别确定退耕还林或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关系数据库的时空数据库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数据库是研究如何存储历史和当前的时空数据,从而跟踪分析某一区域的变化,最终实现时空模型化和模拟地学过程.采用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时空数据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时态数据库时态查询功能和GIS空间分析处理功能这些方面成熟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系统,降低时空数据库建立的费用和开销.分析了采用扩展关系型时空数据库的原因,介绍了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时态关系代数和查询语言,研究了采用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在全关系化空间数据库中组织时态信息的方法,从而实现时空数据库.以麦地轮作为例说明了采用历史关系数据库模式建立时空数据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三维模型库的原理、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如何实现城市景观的精确三维重建正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数字化三维表达的复杂性,为实现城市景观的快速三维重建,本文提出建立城市景观三维模型库的思路。基于城市地物人工构造所具有的相似性特征,将其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归纳,为不同地物的建模服务。本文设计了由建筑物特征库、建筑物纹理库、地面覆盖纹理库和独立地物模型库组成的城市模型库结构,并通过在若干三维数字城市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具体构建方法及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宗地变更的地籍时空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剑锋  秦奋  张喜旺 《测绘科学》2006,31(4):149-151
地籍信息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怎样有效地处理时间信息,以及如何将时间、空间及属性数据合理地组织在地籍信息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目前TG IS和各种应用模型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宗地变更的时空数据库设计思想,针对地籍系统中地籍信息的历史查询和回溯的需求,将数据库分为现势库、历史库和变更库,弥补了有些时空数据库过于臃肿、或实体分类过于复杂从而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等缺陷,以期对时态G IS在地籍信息系统中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地形数据库作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提供了数字化空间平台,在产业用地综合数据库整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ArcGIS建立合肥市地形数据库的工作方法和建设方案,然后对建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今后进行相关的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