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8年4—7月黄山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了雾天和非雾天气溶胶颗粒物时间和尺度分布特点。分析发现,黄山光明顶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14×103个/cm3和1.80×103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小于0.1μm的粒子)在春夏季分别约占总粒子数浓度的79%和68%;高数浓度值集中在粒径0.04~0.12μm;积聚模态气溶胶粒子(0.1~1.0μm)在体积浓度分布和表面积分布中占很大比例。结合气象资料比较了雾天与非雾天气溶胶分布的差异,发现细粒子浓度非雾天大于雾天,而气溶胶数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反相关。结果还发现,黄山在春季以西北风和偏南风为主,西北风时气溶胶数浓度较高,在夏季主要以偏南风,特别是西南风为主,但是气溶胶数浓度的高值多发生在偏东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8年4—7月黄山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了雾天和非雾天气溶胶颗粒物时间和尺度分布特点。分析发现,黄山光明顶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14×103个/cm3和1.80×103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小于0.1μm的粒子)在春夏季分别约占总粒子数浓度的79%和68%;高数浓度值集中在粒径0.04~0.12μm;积聚模态气溶胶粒子(0.1~1.0μm)在体积浓度分布和表面积分布中占很大比例。结合气象资料比较了雾天与非雾天气溶胶分布的差异,发现细粒子浓度非雾天大于雾天,而气溶胶数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反相关。结果还发现,黄山在春季以西北风和偏南风为主,西北风时气溶胶数浓度较高,在夏季主要以偏南风,特别是西南风为主,但是气溶胶数浓度的高值多发生在偏东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大气气溶胶浓度及其谱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82,6(2):211-216
本文简要描述了光电仪器测量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工作原理;根据实测结果对不同大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的浓度、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洁净大气和浑浊大气而言,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和谱分布都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变化最大的是那些半径处于0.2—1.0微米范围内的粒子;实际大气中粒子谱的演变过程是复杂的,并且具有多峰分布特征;相对湿度对气溶胶粒子物理特征的影响是明显的,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是改变粒子的谱分布和折射指数。  相似文献   

4.
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1993年11月15日-12月-10日南京北部的大气气溶胶粒子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谱分布以及降水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湿沉降清除。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0年12月13日—1991年1月4日,用LG—83型光电粒子计数器,在重庆市沙坪坝气象站进行大气气溶胶粒子的观测,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平均浓度为252.7个/厘米~3,最大浓度为452.9个/厘米~3,最小浓度为84.8个/厘米~3,均较北京等地浓度为大。 重庆大气气溶胶粒子可分成两部分,细粒子(粒径小于2微米)区间服从Deirmendjian谱分布,粗粒子(粒径大于等于2微米)区间则服从Junge谱分布。气溶胶粒子与相对湿度、雾、降水都有着明显的关系。无雾和降水时,根据气溶胶粒子浓度求出的气象视距和目测能见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上海夏季大气气溶胶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维  邵德民  沈爱华 《大气科学》1990,14(2):225-231
本文介绍了1986年夏季上海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结果,分析表明,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绝大部分为细粒态;粒子谱分布符合Junge分布;粗、细粒子浓度及其对气溶胶质量的贡献大小与天气状况和气象因子关系较密切;降雨对气溶胶的冲刷作用与雨强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鹏  石广玉 《气象学报》2003,61(1):85-94
由大气顶射出太阳辐射的形式解出发,结合球形粒子的米散射理论,由反射太阳光谱推导获得了反演整层大气气溶胶粒子体积谱分布的权重函数。在权重函数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一个简单的线性反演算法,利用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拟的大气顶反射太阳光谱,反演获得了不同气溶胶浓度和复折射率条件下的气溶胶粒子体积谱。结果表明,初步建立了一套自洽的大气气溶胶体积谱分布的反演方法。通过米散射计算获得的反演参数考虑了波长对粒子半径的权重特征,使气溶胶体积谱的反演具有了明确的物理依据;同目前常用的查算表方法相比,简化了反演方案中参数化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安德森分级采样直接获得的大气气溶胶质量密度换算成数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气溶胶数密度谱分布,验证了大气气溶胶的Junge谱与分段三参数谱相结合的谱模式。并且在得出气溶胶粒子谱基础上计算了大气气溶胶的散射、消光、吸收系数。  相似文献   

9.
张盼想  张鹏  陈林  王维和  车慧正 《气象科技》2018,46(6):1258-1265
粒子尺度谱和复折射率指数是描述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物理参数,也是遥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基本假定量,决定了光学厚度遥感的准确程度。本文分析了中国气溶胶遥感网反演的北京周边的沙尘和霾天气下大气气溶胶的体积谱和复折射指数,结果表明:沙尘和霾天气下气溶胶的体积谱均呈现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霾气溶胶粒子体积谱在细模态(0.1~1μm)和粗模态(1~10μm)的占比大体相当,沙尘气溶胶粒子体积谱中粗模态占比远远高于细模态,以粗粒子为主;将实际测量的复折射率同HITRAN 2008数据库中各种类型的气溶胶复折射率光谱数据相比,类沙尘粒子的复折射指数同沙尘气溶胶最为接近,水溶性粒子同霾气溶胶最为接近,在大气气溶胶遥感中如果缺少复折射率的光谱数据,可考虑将类沙尘粒子和水溶性粒子的复折射率光谱数据(0.2~40μm)外推近似代替沙尘和霾气溶胶用于紫外和红外遥感。本研究可为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定量遥感沙尘和霾气溶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气溶胶的粒度谱分布函数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对用光学粒子计数器在飞机上测量的大气气溶胶数密度-粒度谱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对气溶胶谱形成过程的分析,指出大气气溶胶是四种气溶胶体系的混合物,需要用四个正态分布函数的和来描述大气气溶胶的体积-粒度谱分布.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了谱分布函数的经验参数;研究了粒子浓度、体积、及粒度谱分布函数随高度的变化.观测资料表明,在大气温度和湿度水平均匀、层结稳定的情况下,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分布不均匀,而且垂直方向上也并不随高度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月5~12日,2月21日~3月1日两次在北京方庄居住小区内进行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气象要素垂直探测,历时16天.共获取了83次(一天8次)边界层垂直温、压、湿、风连续的探空资料以及不同高度(地面、100m、500m)逐时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306个.该文分析了低空风日变化规律、时空分布规律、边界层气象条件对污染物垂直分布影响等等;并对1月12日、2月27日两天高浓度污染目的天气特征、温度层结和低空风以及2月25~26日出现100m浓度值高于地面现象都进行了详细分析.观测结果对于了解和研究北京地区冬季低层空气中环境化学污染物质在空中的垂直分布情况及随时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激光遥测大气消光系数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景群 《气象学报》1989,47(3):332-336
激光遥测大气消光系数分布的主要方法,是假设大气消光系数与大气体后向散射微分截面之比值k为常数,并取激光实测的地面值,然后由解光雷达方程求得。本文将讨论由于大气气溶胶物理属性随高度变化以及大气分子散射的作用,使比值k产生相应变化,并分析由此引起大气消光系数的探测误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大气透明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炳忠  潘根娣 《气象学报》1982,40(4):443-452
根据全国65个甲种日射站自建站起至1978年9:30,12:30,15:30各时次直接辐射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大气透明系数。为了便于各地间的比较和绘制全国分布图,所有各时次的资料都统一订正到M=2的情况下,计算中太阳常数取值S_0=1.98卡厘米~(-2)分~(-1)。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论,地势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直接的结果是:高原为透明度高值区,盆地为低值区。 分析了影响大气透明度的两个重要因子——水汽和气溶胶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水汽对辐射的吸收系根据探空资料求得的整层大气的含水量按Mugge和Muller的公式计算的。  相似文献   

14.
全球大气温度廓线的统计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双  尹球 《热带气象学报》2019,35(4):556-566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三代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6年全球大气温度廓线进行统计,分别探讨了南、北半球大气温度廓线平均值和标准差随季节、纬度和海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国内外常用的AFGL标准大气廓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半球各高度层温度的平均值、频数最大温度区间和最大值垂直分布均随高度先减小后增加;在大气低层,多年的温度波动较大,200 hPa处波动达到最小;不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气温度平均值廓线均具有典型的纬度差异,其中低纬度季节性差异较小,中纬度次之,高纬季节性差异最大;各季节大气温度廓线的海陆差异不同,且南半球海陆差异比北半球大。大气温度标准差廓线同样存在纬度、海陆和季节分布差异。根据ECMWF再分析资料构建的温度廓线较AFGL标准大气廓线而言具有更加丰富的时空分布等细节特征,并且代表了气候变化后最新的大气温度状况。有关结果可作为现有标准大气廓线的更新和完善,为新型卫星仪器应用性能评估、辐射传输算法和大气反演方法评价和对比分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沈志宝  文军 《高原气象》1994,13(3):330-338
  相似文献   

16.
In nested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MM5,the characteristic quantities of atmosphericturbulence,i.e.,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turbulent fluctuated speeds for three directions inPBL are computed by Mellor-Yamada's level 2.5 closure scheme.The magnitudes and the verticalprofiles of these quantities computed from the model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emperature andwind speed profiles as well as the type of the ground with a significant diurnal variation,and are inagreement with known magnitudes and regularities in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Hence themethod in this paper is reasonable and convincible.Their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depends on the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ratification.The method of predicted characteristic quantities ofturbulence from mesoscale model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e problem of atmospheric diffusion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0,9(3):293-306
本文用一个全球大气电导率模式和一个全球大气电路模式,计算了地形、大气气溶胶及太阳活动对大气电参量的影响,并估算了它们对地面电流密度和电场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地形的存在使电离层电势增加,雷暴分布的改变对大气电参量平均值无影响;气溶胶浓度与电离层电势及晴天电阻成正相关。宇宙射线与电离层电势及气—地电流成正相关;气溶胶浓度和宇宙射线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晴天区电场以及雷暴区地面电流密度和电场;太阳质子流的注入使全球地面电场和电流密度增大,电离层电势不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南半球对流层500hPa平均地转西风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平均地转西风季节变化特点,计算分析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同期计算结果作了对比比较,指出了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two balloon soundings du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of 1993 from the Xianghe Observation Station are being utilized 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aerosols.The balloon,gondola,instrumentation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are described.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concentration,size ratio,mixing ratio,and size distribution for both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a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20.
In nested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MM5,the characteristic quantitie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i.e.,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turbulent fluctuated speeds for three directions in PBL are computed by Mellor-Yamada's level 2.5 closure scheme.The magnitudes and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these quantities computed from the model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profiles as well as the type of the ground with a significant diurnal variation,and are in agreement with known magnitudes and regularities in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Hence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reasonable and convincible.Their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depends o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ratification.The method of predicted characteristic quantities of turbulence from mesoscale model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e problem of atmospheric diffusion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