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现国  刘丕新  务宗伟 《地下水》2005,27(4):282-283,318
笔者以河南省偃师市浅层地下水,饮用水源状况为研究对象,综合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农村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污染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岳梅 《地下水》2002,24(2):77-78
浅层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用水动力弥散理论模拟浅层地下水中可溶物质弥散运移时,其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模型,定量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北碚区、璧山县、铜梁县等9个区县地下水为对象,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水质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进行了单项组分评价和质量综合评价,并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以HCO3-、SO42--Ca2+、Mg2+型和HCO3--Ca2+、Mg2+型为主,地下水质量不容乐观,超标率达到了78%,地下水中总硬度、硫酸盐、锰等因子的背景值较高,超标显著,亚硝酸氮和氨氮的超标率达到了18.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86.5倍和44.9倍。  相似文献   

5.
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兰  朱加明 《地下水》1994,16(4):151-153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随着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不但要从量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析计算,而且需要对浅层地下水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对矿化度的高低、灌溉系数的大小有较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为此,依据585个浅层地下水样水质化验资料,就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矿化度以及灌溉系数作简要分析、评价。 1 基本情况 滨州地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东、西分别与东营市、德州地区为邻,南部与济南、淄博两市相连,北临渤海。南北长175km,东西宽120km,总面积为9081.37km~2,全区为六县一市,110个乡镇5358个自然村,总人口351万。 黄河横贯滨州地区,将全区分为南北两部分。黄河北主要河道有漳卫新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秦口河、潮河;黄河南主要河道有支脉河、小清河、北支新河、予备河。  相似文献   

6.
汪庆玖  罗娇 《安徽地质》2022,(3):265-270
某河流是铜陵境内主要长江支流之一,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山众多,矿业活动对流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以该流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取样分析,借助MapGIS等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流域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组分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存在污染现象,主要超标项目有SO42-、pH等,重金属元素Mn超标,Fe、Cd、Pb、Ni等偶有超标,其他基本不超标。研究结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监测预警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典型污染源附近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组分的检出率较高,但检出浓度较低,除苯在个别采样点处超出美国环保局(EPA)饮用水标准外,其余卤代烃和单环芳烃组分均没有超标;平面分布上,卤代烃和单环芳烃各组分的浓度高值点大都集中于该地区东南部的工业区内,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工业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垂向上有浅部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重、深部地下水较轻的特点;典型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重,但随着采样点远离污染源,地下水中各有机污染组分的浓度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9.
蚌埠市地下水水质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华 《安徽地质》2007,17(3):221-224
根据蚌埠市2006年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对蚌埠市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且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旭 《地下水》1994,16(4):167-169
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工业企业集中,人口增长和开采利用上的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了潜层地下水大面积污染,城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并逐渐向深层发展。本文通过对水质污染现状、原因及其机理分析,提出了防治水质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杭州典型城市功能区的代表性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了7种卤代烃、7种苯系物、16种多环芳烃和14种有机氯农药共44种有机污染物的定量分析,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参照检出限和饮用水标准值,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环境影响度评价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及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浅层地下水中除四氯化碳外,其他卤代烃包括:1,1二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都有检出;普遍检出多环芳烃是亚二苊氢、蒽、萘、二苊氢、菲、苯并(a)蒽、苯并(b)荧蒽和芘;有机氯农药是p,p'-DDT,其次为α-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七氯环氧、p,p'-DDE和p,p'-DDD.杭州市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了卤代烃、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轻度污染,七氯环氧和P,P'-DDT甚至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农业区、工业区和垃圾场的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别是七氯环氧和三氯乙烷,已显示出明显的潜在危害作用,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根据地球化学参数和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推测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的施用、各种类型的工矿企业"三废"的排放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某化工区及其周围地区(农业区)34个浅层地下水样点的水质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1项有机测试指标中检出16项,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有二氯甲烷、菲、荧蒽、芘、β-BHC和萘。在平面分布上,化工区内样点检出有机物的种类和项数均大于周围地区(农业区),说明该区有机污染程度与化工企业的分布密切相关;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可通过大气干湿沉降作用污染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地下水污染概况及防治意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养平  姬万里 《河南地质》1993,11(2):151-156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管理和保护永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维系水资源可续利用,必须查明其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在对永城市浅层地下水采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城市发展带来产业布局改变及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其主要污染组分的来源及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城市第二产业(工矿业)发展,GDP的增长与浅层地下水中ρ(SO42-)、ρ(...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下水卤代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某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的测试、研究和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污染物主要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主要污染来源是露天堆放的垃圾场、排污河渠和特殊工业企业;确定了污染源分布和包气带岩性是决定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冲洪积扇顶部和潜水-承压水过渡带是卤代烃污染的高浓度区;最后对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属于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是区内最重要的供水水源。然而,该地区代表性地下水的水质演化趋势与常规污染物分布特征表明,区内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在研究区南部,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污灌、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采矿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鲁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高密度的样品采集、高精度的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受到有机物污染,污染程度总体较低,个别地区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13种,个别有机物含量高。浅层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油田采油区位置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分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有机污染区,检出的有机污染物达29种之多,个别地区有机物含量超过地下水饮用限量标准,致使地下水质量恶化.该文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污染物组分测试为手段,对山东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种类及污染程度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地下水安全性,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李琪 《地下水》2012,34(5):62-63
阐述关中平原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地下水监测及开发利用等实测资料,对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超采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做好地下水管理保护基础工作、压采限采地下水、实行开采总量控制、调整用水结构、强化价格宏观调控手段、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等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淮南市区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市区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为有计划地保护地下水资源、预防水环境质量下降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