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福州平原第四纪晚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福州平原7个钻孔99块孢粉样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古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古植被的演替规律,为确定有关地层的地质时代和划分提供依据。一、地理位置及地层概况福州平原系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位于闽江河口段(25°50′—26°12′,119°08′—119°26′E),面积约400km~2。本区处于我国东南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境内植被系以樟科(Laur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为主的亚热带常绿照叶林,但大多已被开垦(图1)。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长江口外和毗邻东海陆架的沉积过程,由中美海洋科学家联合进行的枯水期调查工作,于去年11月9日开始至11月30结束。调查范围自北纬30°30′至北纬32°00′,东经122°15′至东经126°00′,航程计二千余海里,调查船是“实践号”和“曙光—07”号。这次调查也是去年八月间长江丰水期调查的继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海域范围为115°00′,—119°00′E,20°00′—24°00′N,笔者研究该区碎屑矿物,共分析表层样品60个。 海绿石发现于150多年前,多数人认为海绿石是一种海相自生矿物,形成于稍呈碱性(pH=7—8)的正常盐度海水中,曾一度被视作鉴别海相地层的标志。然而,也有人在非海相沉积中发现过海绿石,但有人认为是从海相地层中带入的。随着科学研究逐步深入,60年代就有人用K-Ar比确定它的年龄,至今已积累不少资料,证实近代海洋中有两种沉积海绿石,即陆源他生海绿石和自生海绿石。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研  相似文献   

4.
Altogether 10 surfaces and 8 cores were sampled quantitatively from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4°00′S—5°00′N, 160°00′—165°00′E and 2°00′—10°00′S, 170°00′—173°20′E) in 1978 and 1979.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faunal composition was quite simlpe, only eight species of macrobenthic invertebrates, four species of Polychaete, two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气候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概述鄱阳湖位于东径115°50′——116°45′,北纬28°25′——29°45′,长江以南,江西北部。平均海拔高度12—21米,平均湖水深8.4米。共接纳162,22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径流量,多年平均年水量约为1470亿立方米。相应于历年最高水位(1954年)21.85米(星子水位,吴淞基面)的容积为290多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九龙江河口西起石码镇,东至大担岛(24°20′—24°30 N,117°49′—118。10′E),全长约35公里,是个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区域,水体盐度随淡水和海水混合程度不同而成梯度变化。该区西部的石码镇,水体盐度小于2‰,东部大担岛一带水域盐度约为25—32‰。雨季,盐度普遍降低;旱季时,盐度随之相应升高,本区气候属亚热带,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北起山东成山角至朝鲜白翎岛一线,南止长江口至朝鲜济州岛一线。在这个面积为30万2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两个大型的第三系沉积拗陷区,统称南黄海盆地。 东经120°30′~124°15′,北纬35°~36°45′之间是一个大型拗陷区,称为北部拗陷区,简称北拗。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9年6~11月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海上采集的数据,对中西太平洋S2°05′~S7°51′,W159°48′~W168°10′海域的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分析.126个站点(钩次)的种类组成分析表明,该作业区域的渔获物有鱼类35种,隶属于9目22科30属;鲸类2种,隶属于1目2科2属;龟鳖类1种.反映种类组成多样...  相似文献   

9.
闽南—台湾浅滩大陆架海绿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闽南—台湾浅滩大陆架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界处,是台湾海峡向开阔的南海的过渡区。调查范围界于116°00′—118°30′E,21°20′—24°00′N之间。本文对表层沉积物中的海绿石进行了研究,共分析样品76个。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东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捞量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弥补在使用各种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决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经过近一年的技术准备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首次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HWL-2型航空红外测温仪、低温黑体、投掷测温浮标及罗兰A/C航空定位仪等配套仪器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东海大面积航空红外及同步浮标测温试验。测温范围为北纬28°30′~32°00′,东经 122°00′~124°00′,航线长度为两千公里,调查海域面积为八万六千多平方公里。两次航测共计四  相似文献   

11.
汞、镉在珠江口海域水体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汞、镉在珠江口海域的迁移转化、最后归宿及评价海区对汞、镉的自净能力,从1980年1月—1984年10月,我们对汞、镉在本海域(113°31′—114°30′E,21°30′—23°02′N的范围)的含量分布、迁移的主要形式、吸附交换情况以及它们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九龙江口位于24°24′—24°29′N、117°49′—118°5′E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关于油泥硅藻的研究,在国外,Aleem(1949,1950)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在国内,除了生产实习记录以外,尚未见正式报告。本文叙述了油泥硅藻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和潮区分布。  相似文献   

13.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辽渔1号"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调查资料,对作业渔场的渔获量和水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周产量(t/week)与各水层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周产量在70t以上的作业区域全部在60°02′W—60°40′W,44°59′S—46°04′S范围内(简称南渔场),周产量在70t以下的作业区域绝大多数集中在57°47′W—58°2′W,41°54′S—42°2′S范围内(简称北渔场);(2)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2.2℃~15.1℃,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0.0℃~12.3℃,两渔场在20~70m水体均出现了强度不等的温跃层;(3)整个作业区域,周产量与水温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15,其中南渔场相关系数R=0.9985,北渔场相关系数R=0.9313。  相似文献   

14.
浙江滩涂贝类养殖高产技术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自然环境概况1.1渔业生态环境浙江省面临东海,海区北部以长江入海口为界,与黄海相毗邻,南部与福建近海交接,包括北纬27°06′~31°03′,东经120°00′~123°10′的广大海域,大陆沿岸线长达1840km,形成了许多海湾(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等)和广阔的滩涂;500㎡以上沿海岛屿3061个,岛屿岸线长达4797km,10m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76万ha,滩涂面积约25万ha(其中八大港湾滩涂面积约13万ha,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象山港、漩门港、浦坝港、大渔湾、沿浦湾的滩涂面积分别为:50100,29500,22100,17200,4300,4000,2700,1500ha)。境内河川密布…  相似文献   

15.
冲绳海槽第二航次地质调查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部海洋地质司领导的关怀下,由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成调查队,再次借用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调查船,于1981年8月22日至9月15日对冲绳海槽进行第二航次地质调查.本航次调查范围涉及的地理座标为123°—129°07′E;24°26′—31°N,包括东海陆架外缘、陆坡、海槽、琉球岛坡及琉球海岭的一部分.其中,123°—127°20′E、24°26′—25°30′N之间的沉积物取样,在国内是首次进行.此次调查共完成测深线2465公里,取样站位71个,调查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通过调查并综合国内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拟将对海槽区地形地貌、底质等的新发现、新认识,扼要报导如后.1.地形地貌(1)调查过程中并未发现海槽中有大于2400米水深的海域;(2)陆坡(相当海槽西或西北坡)平均坡降为0.042,坡角为2°24′:岛坡(相当海槽东或东南坡)平均坡降为0.045,坡角为2°36′;(3)海槽的平面形态呈单个香蕉形.总体走向为北东,实际上其北段为北北东,向南逐渐过渡为南南西,呈开阔弧形,在宫古岛以北地区向东南突出.海槽槽底平均宽100公里,最窄处约60公里,最宽处位于奄美群岛西北部,可达125公里;  相似文献   

16.
东海大陆架底栖生物群落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0—11月和1978年9—10月,在东海大陆架进行了两航次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底栖生物资料整理而成。调查范围为26°00′—34°00′N,124°00′—128°30′E。水深为39—569m。全区共布设定量采泥站285个,定性拖网站74个(图1)。获得了定量标本1200份,定性标本4750份。调查的仪器与方法见水刊第四卷第一期第89页.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员在北大西洋布莱克诺斯大洋钻探计划1049钻位(北纬30°08′,西经76°06′)白垩纪与早第三纪之间的生物地层剖面发现一10cm厚的绿色球粒层。此球粒层富含岩屑(白垩、灰岩、白云岩、燧石、云母片和片岩),含有撞击石英、大量白垩纪浮游有孔虫,...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对浙东海域(28°00′N~30°00′N、122°00′E~127°30′E)25个站位浊度的监测结果,结合水温、盐度等相关环境要素,本文对该海域浊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温、盐变化对浊度分布的影响.初步揭示海区浊度夏、冬季受不同水团控制,分布为近岸高于外海,底层高于表层...  相似文献   

19.
厦门港湾粘土矿物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土矿物是海洋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粘土矿物的组合、含量变化和成因等,能为阐明海洋沉积作用、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1981—1982年间,在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时,我们对24°20′—40′N,117°50′-118°15′E内厦门港湾的65个站表层沉积物样品和23个站位的悬浮体样品(图1),进行了X—衍射,差热、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夏季东海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08-18-29在东海海域(25°00′~32°00′N,120°30′~127°30′E)52个站位进行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调查,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集运用Uterm(o)hl方法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68属198种(含13个未定种).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蓝藻、金藻和绿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