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沉积体系类型认识存在争议。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中东部地层的对接关系,以元素录井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盆地西缘海域古环境特征及其与中东部海域的差异,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重点层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建立古环境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奥陶系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古环境演化趋势与盆地中东部的基本一致,纵向上,自三道坎组至乌拉力克组沉积期,海平面呈振荡—上升趋势,古水体逐渐加深,古氧化还原性和古生产力逐渐增强;古气候对古盐度影响明显,其中三道坎组—桌子山组沉积期古气候为干热型,古盐度逐渐升高,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古气候转为相对温湿型,古盐度呈下降趋势。古环境演化对沉积体系类型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三道坎组—乌拉力克组沉积区域集中发育于Y窄相带—X宽相带,三道坎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的浅滩和礁滩,桌子山组以台地前缘斜坡相为主,克里摩里组发育盆地边缘相—开阔陆棚相,乌拉力克组发育盆地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断陷盆地(以黄骅坳陷为例)中广泛的断裂作用不但控制了生油凹陷的形成,而且对油气的运移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断层的三元结构和断裂带的多元结构模型,更能合理地解释断裂作用与油气的相互关系.岩石物性参数分析表明断裂带具有双重性,即对油气的横向封堵和侧向导流.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不同时代断层的断裂带对油气的封堵能力.最后通过断层剖面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归纳研究,尝试性地对断层控制的油气藏作了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3.
早二叠世后由于钦防海槽褶皱成山及金沙江-哀牢山俯冲消减带的形成,使右江地区东部钦防褶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广大西部滇黔桂地区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地。弧后主地经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扩张裂陷,有较强火山活动,以基性熔岩流及安山质火山碎屑流沉积,具有初始洋壳化性质;中三叠世强烈坳陷,以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广大地区回返褶皱成山,盆地向西推移,晚三叠世形成狭窄的北东向萎缩坳陷盆地,卡尼期末充填隆起,盆地关闭。右江弧后盆地的关闭经历了突变式回返褶皱和渐变隆起上升两种不同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豫西济源—义马盆地早中生代地层谭庄组中上段(T3)和鞍腰组(J1)是典型的湖泊体系沉积。谭庄组沉积期湖泊相对较浅,受气候控制。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推测晚三叠世晚期的季节性更强。在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发生了走滑构造作用。鞍腰组沉积期为走滑引张体制下的湖泊,水体较深,反映了构造沉降的开始。在随后的走滑挤压阶段,该湖泊为三角洲和河流相碎屑沉积物充填。  相似文献   

5.
鸡西盆地是黑龙江东部重要的含煤盆地,其以陆相沉积作用为主,同时发育了陆相背景下的海侵事件沉积,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沉积体系。鸡西盆地陆相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冲积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断陷盆地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 ,漳州盆地北西向九龙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7.
渭河裂谷盆地是汾渭裂谷系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喜山期以来秦岭造山带北缘在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联合作用的产物。它的演化经历了前燕山期挤压收缩所造成的正扇形断褶隆起;早喜山期初始扩张断陷;中喜山期的强烈伸展裂陷和晚喜山期的联合扭动改造作用,而形成现渭河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8.
山西断陷盆地是汾渭地堑地裂缝带的一部分,区内大同、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均发生了不同规模的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的重灾区,研究其时空分布,对其进行长期建网监测,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成灾机制合理避让,科学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实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侏罗系的分布范围及宗别立边界断裂对盆地沉积作用的控制。根据沉积相分析及相区展布特点,首次提出该沉积盆地是一个半地堑式陆相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该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及沉积相研究工作,系统地建立了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沉积序列。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肯定该区石炭系存在着三角洲沉积体系,并通过对比,说明为浅水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系线密度与面密度分布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等方法,详细研究了江汉洞庭盆地的新构造活动。认为至少全新世以来江汉洞庭盆地普遍沉降,主要沉降带的展布呈“S”型,“S”的北端分布于武汉至梁子湖一带,中段沿沙湖—湘阴断裂西侧展布,“S”的南端由南洞庭、津市、公安沉降区构成。沉降带这种展布格局可能是盆地内北北东向断裂在北东向挤压、南东向拉伸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顺扭正断所致  相似文献   

12.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内部构型主要研究各级层序单元内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地质体及其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可用沉积总体样式来反映其内部构型;地震层序(层序组)及层序可用沉积体系来描述其内部构型;体系域(小层序组)、小层序及小层单元可分别用沉积相(亚相)、微相及岩性相来刻划其内部构型。泌阳断陷层序组ⅡD(即核三上段)是其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段,其中包含三个陆相层序,在双河—赵凹地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配置。这三个陆相层序共发育四类13个小层序组、小层序达50多个,其中可识别的沉积微相达十余种、岩性相共33种。  相似文献   

13.
岩石圈的层状结构使拆离作用在沉积盆地中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拆离作用具有 4种岩石圈伸展模式。拆离构造具有发育剪切滑移带、多级次滑脱、构造形态上下不协调、发育动力变质岩和地层重复或缺失等特征。拆离作用形成的几种伴生构造可作为油气储集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柴达木各主要成盐盆地中8个深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解释,其结果与古地磁极性年表可以对比。其中除布容正极性带未能确定亚带外,在松山负极性带中,哈拉米洛、奥尔都维、留尼旺亚带均全部出现.并在 B/M 界限之下、哈拉米洛亚带之上还出现一个正极性亚带,其年代接近0.8Ma,相当于上桂亚带;在高斯正极性带中,出现凯纳和马莫斯亚带;在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显示了科奇蒂、努尼瓦克、西杜夫和斯瓦拉亚带。结合孢粉资料,Q/N 气侯界面与古地磁 M/G 界面大致吻合,据平均沉积速率推算,年代为2.508—2.564Ma。结合第四纪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首次确定了青藏高原中的两次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期,其年代分别为2.80—2.00Ma,1.60—1.10Ma,并认为差异升降是造成柴达木西北部与东南部沉积速率变化规律相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金-羊盆地西缘断裂是辽西一系列北东向逆冲推覆构造的典型代表,对金-羊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盆内沉积地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论述了该断裂的构造特征、演化历史和对其东侧金-羊盆地形成发展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脆弱性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概念,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地下水脆弱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关中盆地的地貌、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问题,探讨了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提出了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系是欧亚大陆东缘一个重要的断裂系统,它的左行平移分两个时期完成:1.在印支期(T_(2-3)),此时郯─庐断裂带为转换断层带;2.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J-K_1)。欧亚大陆东缘燕山早期广泛发育的线理走向为北西西向的推覆构造及我国东部燕山早期“Ⅰ”型花岗岩的北北东向带状分布,标志着太平洋板块在燕山早期是北西西向俯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