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Jakarta is the capital city of Indonesia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9.6 million people, inhabiting an area of about 660 square-km.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urban development of Jakarta has grown very rapidly in the sectors of industry, trade, transportation, real estate, and many others. This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urban development introduces seve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m. The resulted land subsidence will also then affect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 and process. It has been reported for many years that several places in Jakarta are subsiding at different rates. The leveling surveys, GPS survey methods, and InSAR measurement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land subsidence in Jakarta, over the period of 1982–2010. In general,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nd subsidence exhib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 the rates of about 1–15 cm/year. A few locations can have the subsidence rates up to about 20–28 cm/year.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subsidence that can be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Jakarta basin, namely: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extraction, subsidence induced by the load of constructions (i.e., settlement of high compressibility soil), subsidence caused by natural consolidation of alluvial soil, and tectonic subside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nd subsidence depend on th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s of groundwater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layers and building loads above it. In general, there is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urban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Jakarta.  相似文献   

2.
刘钊  李敏  韩征  张雪  罗勇 《城市地质》2018,(2):98-103
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将建成为地质勘查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型"大数据平台,其中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平台已实现了初步的集成、整合。而WebGIS技术是传统GIS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监测预警平台搭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了以Arc GIS Server构建的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信息,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技术手段上使用B/S模式,以ArcGIS API For Java Script搭建框架,实现空间数据的展示、交互、分析等功能,为加快推进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是一种连续的、缓变的、累积的城市地质灾害,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①,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就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北京市建设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江浙沪地调院开展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环境地质综合研究”项目之子课题——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规划方案研究之初步成果的介绍,着重介绍该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地面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法和分布,并对今后监测工作做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组成情况,简要陈述各种监测方法,为初步了解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对工程沉降监测数据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工程沉降监测中的作业方法及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得出在工程沉降监测中,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际,系统总结了城市高架道路监测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城市高架道路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从区域地面沉降,地质条件等角度分析阐述了城市高架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标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监测要求精度最高。本文介绍了北京地面沉降站内,监测配置和基岩标、分层标孔的结构设计,施工特点,以及适用于冲洪积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略介绍了地面沉降监测标孔的结构及保护管、标杆、扶正嚣、标底的选择原则,详细介绍了各类标孔的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大约有70,000 km2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随着近"# 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以及对地下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呈现加剧的趋势。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的工作思路,并在基础监测设施的建设以及综合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联通管原理,多个测点连通,利用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系统及应用压力传感、数码传换技术实施自动测量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并联网实现同步监测、网络化管理,监测数据并入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种监测数据(水量、水位、水准点和分层沉降等)的信息处理,分析,为控制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矿山开采可能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威胁矿区的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快速准确监测矿区沉陷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本文以山西省大同煤矿为研究对象,获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共13景Sentinel-1影像,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进行地表沉陷监测研究,获取大同煤矿地表累计沉陷量,使用已有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本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大同煤矿沉陷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大同市南郊区西部以及南郊区、怀仁市、左云县和山阴县四县市交界处,监测期间最大、平均沉陷量分别为381.43 mm、13.88 mm,总沉陷面积约为207.91 km2,根据7个重点沉陷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发现沉陷呈现持续扩张趋势,推断地表沉陷仍会持续较长时间。研究证明了In SAR技术在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的可靠性,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开采沉陷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Land subsidence is a worldwide geohazard consisting in the lowering of the ground surface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shallow and deep subsoil.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land subsidence has caused damages and widespread impacts to a variety of infrastructures in coastal cities (Ma et al.,2011;Liu et al.,2016;Minderhoud et al.,2018).Meanwhile,it is particularly alarming as it reduces the ground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GPS监测网数据、气象监测数据与SAR数据、GIS等技术相结合,建立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降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大;平原区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间接导致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形成演化。地面沉降对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响应模式存在着季节与年际差异性,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最大地面沉降速率约为41.43 mm/a;揭示了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空间展布特性存在一致性,但并非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德州市临盘采油区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mble Di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km,二等精密水准30.8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研究的意义,并总结了河北平原地下水状况、地裂缝状况及地面沉降监测网特点,分析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成因机制及危害特征,预测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中心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针对地面沉降现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GeoWatch InSAR技术),具有下述特点和优势:1.对城市和郊区农村全面连续覆盖,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包括路面、广场、飞机跑道等其他地物和半植被覆盖的自然地区;2.合成处理多景/多波段/多模式/多极化/多轨道/多卫星平台的数据,从而缩短观测时间,提高精度和覆盖;3.所有结果为真正射投影图像,支持各种比例尺和范围的面状连续监测;4.支持ERS-1&2、ENVISAT、ALOS PALSAR、JERS-1、RADARSAT-1&2、TerraSAR、COSMO-SkyMed(CSK)和将来中国的HJ1小雷达卫星群。用此技术处理了天津地区的ENVISAT数据,得到了范围(抽样间隔)分别为100km×100km(50m×50m)、天津市(20m×20m)、廊坊市(15m×15m)及胜芳镇(7m×7m)的全面连续的地面沉降率图像,显示了它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豫北平原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快速全面掌握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有效防控地面沉降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中高分辨率RADARSAT-2雷达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豫北平原2014-2016年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两年内豫北平原地面整体下沉,区内共圈定8个较明显的沉降区,总面积约3 006 km2,各沉降区沉降速率在25.00~114.85 mm/a之间;其中,除安阳县白壁镇-内黄县沉降区和辉县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分别达到95.36和114.85 mm/a之外,其余6个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均小于73.58 mm/a。根据沉降区现场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是活动断裂、松软岩土、地下水超采、城市建设活动、石油和地热资源开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将豫北平原地面沉降的防控重点放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超采和城市建设引发的松软岩土层超量堆载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应用GPS定位技术监测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分析、论证了应用GPS定位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理论依据,随后,介绍了实验研究方案和实际监测结果。通过比较GPS和精密水准所获得各个监测点的地面沉降量,以及两种不同方法获得地面沉降曲面的一致性,得出GPS沉降监测在一般监测环境下可能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