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气象与环境学报》编辑部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于2008年初开通了由该公司开发研制的“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和“网站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线查稿系统、在线审稿系统、编委在线审稿系统、主编在线审稿系统和远程编辑系统。实现了作者、审者、编者在线稿件收稿、审稿、退修、发稿通知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网站包括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须知、期刊订阅、广告合作和编辑部公告等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加快了稿件处理效率,缩短了论文刊登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期刊传播影响力,方便了广大作者和读者,促进了编辑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通过对《气象与环境学报》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叙述,概述了网站与系统的功能和设置,归纳了应用效果与体会,讨论了系统和网站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遮光试验模拟不同程度太阳辐射减弱,在大田中设置85%、80%、60%、40%、0%的遮光梯度种植冬小麦,观测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和土壤速效磷、钾、铁、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遮光都延迟了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太阳辐射减弱程度越大,物候延迟越显著。遮光60%、80%的处理促进了小麦近根区和远根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各遮光处理均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和生育后期土壤转化酶活性,遮光80%时最为显著地降低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太阳辐射减弱降低了近根区土壤速效钾、铁、锰含量,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呈CK〉40%〉60%〉80%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国家气候中心各业务系统一体化、精细化监控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气候业务系统运行监控平台。该平台多维度展示了各业务系统的资料及产品完整性、数据库状态、关键进程、数据访问、服务器基础资源等方面的监控结果,并具备故障告警、系统管理、数据推送及展示等功能。本文介绍了平台的运行架构、主要功能,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业务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够帮助业务值班人员及时、快速、全面掌握各业务系统状态,提高了运维效率,有利于推动气候业务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农业气象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oxpro26编程,建立了德州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湿度、蒸发等逐日资料数据库,并由此建立了月、旬、季、年二级资料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作物、土壤等农气观测资料库及常用农业统计资料数据库。设计完成了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基本气象情报资料查询、统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系统采用WEBGIS、SVG、AJAX等技术,建立了基于B/S模式的业务应用系统,解决了高时空密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数据显示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及时、直观的自动站资料应用手段,为更好地开展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业务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功能划分、使用说明和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为团长,部分省气象局领导、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同志组成的中国气象局代表团,于2009年10月18~24日访问了日本气象厅及有关单位。出访期间,代表团按照出访预案,围绕数值预报模式及改进思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发布方式、城市交通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气候信息服务与气候系统模式、大气本底观测网络、信息网络及未来发展等内容与日方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10月24日,代表团回国后进行了工作总结。此次出访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GIS、HTTP通信、数据库等技术,制定了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规范,有效整合了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手机等预警发布终端,开发了气象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实现了地图综合显示、气象数据叠加、任意预警区域选取、一键式发布预警信息等功能,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可视化水平,保证了多终端预警信息发布的高效性、一致性。该系统的一键式信息发布技术,为气象预警发布开拓了新思路,能够有效提升业务水平和预警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气象部门大规模干部培训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了陕西省气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播放和远程培训;建立了结构式数据库,可实现培训班资料的添加、浏览、查询,报表的统计,学习资料(包括文字、PPT、图片等)下载等。系统实现了培训班的网络化管理和资料共享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芳  何荣杰  宋峰 《山东气象》2010,30(3):77-78
介绍了飞信技术应用在气象服务工作中的优势,详细分析了飞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和特点,探索出一种使用、可行、简便、快捷、高效、准确的气象服务新途径,拓展了气象服务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河流域气候监测业务比较薄弱,缺乏有效业务平台支撑的情况,河南省气候中心开展了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系统建设。建立了包括黄河流域气象台站历史资料与实时资料的流域气候监测资料库,开发了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软件,实现了任意时段、任意流域气温、降水、气象干旱的资料计算与提取,实现了暴雨日数、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极端高温、极端低温、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计算,实现了对任意时段、任意站点(或任意省份、任意流域)气温、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线性趋势分析,基于Surfer自动化技术的图形绘制模块可以进行降水量实况图、降水距平百分率图、气温实况图、气温距平图、气象干旱实况图、暴雨日数图、高温日数图、低温日数图等的制作和输出,实现了业务产品自动生成与分发。整个系统功能实用、使用方便,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增强了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黄河流域气候监测、决策气象服务等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原广东省气象业务网文件管理中存在的功能分散、与页面耦合度太高等问题,设计了独立的文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Solr搜索引擎、RabbitMQ消息中间件、Quartz调度管理等技术方案,集中解决了文件资源的同步存储、全文搜索、数据转换、监控告警、备份清理等功能需求。应用结果表明,文件管理子系统保障了业务网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提升了文件搜索服务能力,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干旱监测预警业务及科研需求,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平台下,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建立了全国720个国家级站点自建站以来日最高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日蒸发量等要素历史和实时资料数据库,实现了实时、历史资料的对接,为干旱监测预警业务试验提供了资料保障。在此基础上,采用C#等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了全国气象干旱监测预警业务试验平台,该平台整合了K、SPI、CI等干旱指数算法,实现了气象要素的多条件灵活查询、统计计算及指数计算等功能,提供了色斑图、折线图、EXCEL表等形式多样的产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复杂地形上的三维非定常雾模式,用于研究西双版纳地区雾的生消规律。模式详细考虑了湍流、长短波辐射、凝结、蒸发、重力沉降等影响因子,特别注意了植被和气溶胶辐射效应对雾的生消的影响。利用本模式对山谷风及雾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实况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改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水平,推进气象为农特色服务,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为农服务效益,基于J2EE技术架构,利用Eclipse开发环境,开发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与溯源平台。该平台采用3层Web体系结构和MVC模式,设计了接口层、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层、JSP通用架构框架、业务服务层、Web应用层组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移植性以及开发效率。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其中认证模块采用了平台评分与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认证信息的可靠性;溯源模块采用了AES和RSA混合加密算法生成二维码,保证了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降暴雨; 8月上半月嫩江流域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频繁的强降水使长江、嫩江、华南西江等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 支流河水不断涌入干流, 使得干流洪峰迭起。雨水和洪峰迭加,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998年7月副热带高压南落是造成长江流域“二度梅”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冷空气和从青藏高原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等4个因子的最佳组配, 有利于长江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气象》2010,30(2):F0003-F0003
临沭县气象局始建于1962年1月1日,为国家一般气象站,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1人。2008年至今,按照建设"一流台站"的要求,将业务值班室、观测场等进行了改造。在业务值班室安装了可视会商大屏幕、高档值班台及防静电地板,修建了职工活动室。目前,由天气预报大屏幕、电视天气预报、电话传真、短信平台等构成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已覆盖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乡镇及行政村,在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气象软科学》2010,(2):97-102
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是气象行业唯一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除收藏多种类型的纸质文献外,近年来图书馆还引进了以Sciense Direct、Springer、CNKI、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中外文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大亮点。本文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揭示图书馆的电子馆藏资源,对理工A数据库近几年的访问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图书馆经过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扩大了读者范围。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服务这个窗口为气象业务、科研、培训等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激光雷达在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激光雷达的结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跟踪激光雷达最新的发展和应用,根据探测物质的不同,分别讨论了激光雷达在探测气溶胶、云、边界层、温度、能见度、风、大气成分、水汽和钠层方面的应用,综述了目前国外星载激光雷达的发展和新的应用动态。进一步讨论了在激光雷达探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激光雷达将向多波长、多探测功能、商业化、区域化及全球化方向发展,它在气象与环境监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按照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理念,基于云端部署技术,提出了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架构,建设了宁夏气象基础数据库、业务产品库、服务产品库,构建了业务产品自动化生成系统、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系统、服务信息智慧型发布系统和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存储、数据服务接口、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加工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了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的集约化数据环境。通过数据环境集约和业务系统集约,设计了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化产品加工系统,形成统一的数据加工流水线。突出智能化要求,设计了以智能化为目标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智能化系统运行控制,并在业务产品自动化生成、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服务信息智慧型发布方面进行了探索。平台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前沿,流程简洁,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充分体现了数据资源标准化、业务系统集约化和计算运行智能化的要求,平台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地推进宁夏气象现代化进程,对于发展智慧气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水旱灾害、雪灾、火灾、环境事故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快速采集事发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洛阳气象局购置了气象应急指挥车。该指挥车集成了车载气象监测、通信网络、信息传输、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应急指挥、系统保障等功能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克服卫星通信系统使用费用较高困难,我们在应急指挥车上增设了基于3G网络的VPN通信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应急指挥车与远程指挥中心之间的气象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实时通信,大大提高了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