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前言在1800年代中期以前,洞穴硝石(钾硝)一直是用来制造黑色火药供美国早期三次战争军队以及家庭使用的。黑色火约是用七份硝石(KN)_3)与五份木灰和五份硫磺一起混合人工制成的。亚硝酸的硝石土类系从洞穴中采掘装在大槽中经淋滤处理,然后将滤液和木炭一起煮沸使其浓缩成硝酸盐(硝酸钾)结晶体(希尔 1979年)。  相似文献   

2.
洞穴黑色沉积由几种不同物质构成。本文主要论述的有锰矿、煤烟、鸟粪、沥青和腐殖酸盐。锰呈一种黑色薄层盖在洞壁及河流冲积物上,也可呈斑点状存在于洞穴碳酸钙沉积物上,或作为一种黑色充填沉积。在黑色沉积中已发现了几种不同的锰矿,有钠水锰矿、杂硬锰矿(硬锰矿)、钙硬锰矿、锂硬锰矿和钡镁锰矿,这些可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鉴定。火把和提灯产生的煤烟往往沉积在洞顶和洞壁上部。在新墨西哥州瓜德罗普山的黑洞中发现地面燃烧的煤烟已由渗流水带入洞穴中。洞底鸟粪沉积中的灰份是过去鸟粪燃烧的证据。深褐色到黑色的鸟粪沉积可通过鸟粪的气味、屎粒特征、骨头、羽毛或昆虫的存在来识别,若鸟炎分解后则有较高的磷酸盐含量。洞穴中略带黑色的有机腐殖酸盐和其它酸质物必须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由 x 射线的衍射术及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分析来鉴定。虽然氧化锰是洞中最普遍的黑色物,但它仅是可能造成染色的色剂之一。本文之目的是论述洞穴中存在的几种黑色沉积,以便指导读者鉴别它们。  相似文献   

3.
4.
洞穴气象学涉及洞穴大气的瞬间过程,洞穴气候学则是它的平均状况。但是风是一个例外,它们的少数参数的变化在瞬间值与平均值之间仅有轻微的差别。因此,除了观点不同以外,洞穴气象学与洞穴气候学往往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广东韶关市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及白斑成因,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内玉女拦江洞中采集的6个砂岩蜂窝状洞穴样品,以及在鸭麻岩地区采集的4个白斑样品,进行XRF和ICP-MS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结果表明,发育蜂窝状洞穴的砂岩体与其基岩砂岩体的成分含量相近,岩体内部成分差异不是蜂窝状洞穴的成因。综合分析认为,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的产生是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洞穴所在的地形条件、气候因素和蜂窝状洞穴所形成的微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白斑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发育白斑的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红色基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白斑形成于还原环境中,赤铁矿被还原形成白斑。  相似文献   

6.
7.
风化洞穴在全球不同气候区广泛发育,其形成过程和主控因素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尤其对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研究还较少。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陡坡上发育形态和规模各异的风化洞穴,是丹霞地貌的重要景观要素,为认识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化洞穴成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文章以丹霞山砾岩和砂岩陡坡上的5处典型风化洞穴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考察、形态测量、气象监测、样品显微观察及盐化学实验等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湿润气候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特征和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在砾岩中发育的洞穴一般个体形态较大,洞穴具有较明显的向上和向内生长趋势;砂岩中发育的洞穴大多密集排列,形态较小,常具有蜂巢结构。2)岩石性质是洞穴发育的基本影响因素,在宏观尺度上决定了洞穴的发育位置和排列方式,也决定了不同岩性下发育的风化洞穴的形态特征。在微观尺度上,岩石含有较多长石、钙质胶结物等易溶矿物组分,在酸性雨水渗流过程中发生化学溶解,加上盐结晶作用导致岩石微观结构破坏,诱发洞穴初始形成。3)洞穴尺寸变大后,洞穴内适宜的微气候是洞穴演化的关键因素,为水和盐的聚集及盐风化提...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8月,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6个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构成的"中国丹霞"系列——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丹霞地貌的研究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但中国丹霞地貌理论和成因研究滞后于应用研究。由朱诚、马春梅、张广胜等编写的《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于2015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南部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原因,喀斯特洞穴不象滇东地区那样分布广泛和发育强烈,在以往对云南喀斯特与洞穴的研究与开发中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喀斯特与洞穴学的探测和研究工作在滇西地区进行得不多,可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1993年至1994年间,笔者等人在滇西保山市、施甸县和景谷县等地的洞穴进行了实地综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的洞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华东中部地区的洞穴划为五种成因类型,并以典型洞穴为例,阐述了各类型洞穴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本区洞穴的形态特征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保继刚 《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穴生物是洞穴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生物科学的一个特殊领域。本文回顾了洞穴生物的历史进程以及国内在十多年来所做的工作,认为我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与国际上目前的研究尚有较大差距。同时结合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开展洞穴生物研究呈述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五大特征:1.不可再生性但可永续利用。2.资源旅游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3.在岩溶分布区具遍在性和景观自身的雷同性。4.因属环境脆弱性资源,故旅游开放后表现出高度变异性。5.存在旅游生命周期律。在溶洞资源开发中,必须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即:1.调查、研究、评价。2.科学规划。3.合理开发利用。4.有效保护和管理。此外,对在溶洞资源开发中的近邻互斥效应和立法保护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第八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9月 15~ 17日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举行 ,会议由中国地科院岩溶所和四川省江油市白龙洞旅游公司共同主持召开 ,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地理地质专家学者及洞穴旅游部门等代表共 10 0多人到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致开幕词 ,到会代表根据近年来有关石灰岩洞穴的研究成果和旅游开发的情况畅谈自己的意见。其中 ,有关广西、四川两省区岩洞大坑的研究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引起与会者很大的兴趣 ,洞穴环境的保护也是重要的议题。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副研究员陈升忠 ,华南师范大学莫仲…  相似文献   

15.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洞穴河床壶穴是记录洞穴微地貌演化、洞道走向、水流与地下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通过对贵州绥阳双河洞穴系统,属娄山关组白云岩地下河段108处洞穴壶穴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实地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河河床壶穴分为两种形式即跌水壶穴(plunge holes)和旋转流壶穴(eddy holes)。它的规模、形态及分布特征规律性较地表河床壶穴强,主要受水动力、洞道走向控制。由于洞内气候环境长期稳定,洞穴河床壶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水动力条件、洞道走向、岩性、洪冲积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将丰富与完善壶穴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岩性特征及成因,为洞穴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提供科学论证,为洞穴微地貌演化过程及洞穴水动力研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陂塘景观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陂塘景观的特征与功能、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管理模式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锋瑞  刘七军  李光棣 《中国沙漠》2008,28(6):1174-1179
导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水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水资源的短缺及缺少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而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缺乏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水资源高效配置和节约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因此,建立一种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本文重点对国内外常见的几种主要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其管理手段和功能特征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思路,初步提出: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是我国未来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相比浅海暖水珊瑚礁,对深海的冷水珊瑚礁研究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水下机器人和深潜器技术的进步,国际上兴起了深海珊瑚礁研究热潮。文章综述了:1)冷水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及格局分布特征;2)冷水石珊瑚的生长特征及测量方法;3)冷水珊瑚礁的类型、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4)海洋酸化对冷水珊瑚礁的影响;5)冷水石珊瑚对海洋古环境的记录等。最后提出中国南海冷水珊瑚礁研究展望,建议开展探测南海冷水珊瑚礁的分布,监测珊瑚礁区的生态环境,分析冷水石珊瑚群落特征,探讨冷水珊瑚礁对海洋酸化的响应机制,并利用南海冷水石珊瑚重建南海冷水珊瑚礁的发育历史及所记录的古海洋环境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应保加利亚洞穴联合会主席贝龙(P.Beron)教授邀请,由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环境资源室主任宋林华副研究员率领,由地理所、省科委、省国土办六人组成的云南洞穴组,于1989年秋赴保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察与合作研究。此次重点考察与合作研究内容是喀斯特地貌、水文与洞穴领域。访保期间受到保共中央委员、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