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斯洛文尼亚考察喀斯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地理学名词“Karst”一词的诞生地,斯洛文尼亚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最早开展喀斯特与洞穴研究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与洞穴实地考察,介绍了该国不同类型和成因的喀斯特地貌和洞穴,和久负盛名的旅游洞穴的开发与管理经验,以及该国在喀斯特与洞穴的研究水平、机构组织。作者并认为,尽管从国土面积、人口来看,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相比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喀斯特分布面积所占国土面积的比例(44  相似文献   

2.
云南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地域上的普遍性、共性大,独特性小、空间竞争替代性强、开发后资源本身变化大等方面的特征。同时,喀斯特洞穴又具有特殊的旅游生命周期,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因此,以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通过实地调查,对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编制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分析影响曲线的因子,提出调控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途径和方法,将对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与洞穴合作研究是中国与斯洛文尼亚两国1995 ̄1998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之一。通过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在这3年中的合作与交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旅游洞穴的管理、保护、客源与市场分析等几方面,对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的云南省两者的洞穴旅游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中国云南省的洞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旅游洞穴资源,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而斯洛  相似文献   

4.
张捷 《地理研究》1995,14(2):108-108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及南斯拉夫和英国多种样品进行了生物喀斯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生物喀斯特溶蚀侵蚀方面,对地表及地下(洞穴、土下)生物(藻类、地衣、真菌等)喀斯特溶蚀侵蚀机制及其微形态,以及海岸各种生物(藻类及软件动物等)喀斯特侵蚀微形态特别是钻孔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沉积方面,总结了各种喀斯特沉积与生物的关系,对各种生物(细菌、真菌、藻类、苔藓类等)的喀斯特沉积及其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对生物喀斯特微形态与非生物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微形态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生物喀斯特微形态研究的方法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云南石林洞穴发育特征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林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南部,喀斯特极其发育,以发育了典型的石林地形面闻名退途,倍受国内外喀斯特学者的关注。研究区内喀斯特洞穴极为发育,洞穴在发育分布上受到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洞穴分布的相对集中性、洞穴发育对地层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等特征。洞穴发育规模绝大多数为中小型洞穴;洞穴多为现代地下洞河,埋藏浅且多天窗,并且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有强烈的方向性。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有强烈的方向性。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林斯特洞穴发育条件、洞穴发育规模、分布特征和洞穴发育的古地理环境特征的条件,论述了石林地区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某些基本原理和洞穴发育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个地下流域看作一个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系统。将这一系统的洞穴发育分为流入(输入)洞穴,流出(输出)洞穴和含水层洞穴三大部分。分析和讨论了它们的发育机制、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整体系统有序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保加利亚洞穴联合会主席贝龙(P.Beron)教授邀请,由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环境资源室主任宋林华副研究员率领,由地理所、省科委、省国土办六人组成的云南洞穴组,于1989年秋赴保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察与合作研究。此次重点考察与合作研究内容是喀斯特地貌、水文与洞穴领域。访保期间受到保共中央委员、全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我国喀斯特地貌研究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巨大进展 ,特别自 80年代 ,喀斯特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 ,借助于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 ,开辟了许多研究领域 ,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本文着重评述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化 ,喀斯特溶蚀强度与速率 ,深部喀斯特发育机理 ,生物喀斯特和喀斯特与古环境等方面的新进展 ,展望了 2 1世纪初将在喀斯特生态系统、古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改善与景观风化的防治、实验和量化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等方面将得到加强和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南部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原因,喀斯特洞穴不象滇东地区那样分布广泛和发育强烈,在以往对云南喀斯特与洞穴的研究与开发中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喀斯特与洞穴学的探测和研究工作在滇西地区进行得不多,可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1993年至1994年间,笔者等人在滇西保山市、施甸县和景谷县等地的洞穴进行了实地综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的洞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云南—斯洛文尼亚洞穴旅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与洞穴合作研究是中国与斯洛文尼亚两国1995~1998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之一.通过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在这3年中的合作与交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旅游洞穴的管理、保护、客源与市场分析等几方面,对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的云南省两者的洞穴旅游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中国云南省的洞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旅游洞穴资源,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而斯洛文尼亚的洞穴旅游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和良好的旅游洞穴管理水平,已进入一个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但“空间替代竞争”现象同样存在于两国的洞穴旅游业中.对于正处于起步和发展中的云南洞穴旅游业,斯洛文尼亚在洞穴旅游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滇召开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22~26日在著名名胜风景区云南省石林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喀斯特与洞穴专业、中国风景名胜协会、国家旅游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洞穴河床壶穴是记录洞穴微地貌演化、洞道走向、水流与地下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通过对贵州绥阳双河洞穴系统,属娄山关组白云岩地下河段108处洞穴壶穴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实地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河河床壶穴分为两种形式即跌水壶穴(plunge holes)和旋转流壶穴(eddy holes)。它的规模、形态及分布特征规律性较地表河床壶穴强,主要受水动力、洞道走向控制。由于洞内气候环境长期稳定,洞穴河床壶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水动力条件、洞道走向、岩性、洪冲积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将丰富与完善壶穴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岩性特征及成因,为洞穴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提供科学论证,为洞穴微地貌演化过程及洞穴水动力研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治平 《地理研究》1982,1(1):103-103
我国岩溶(又称喀斯特)分布十分广泛,无论是在华南还是在华北都有许多天然洞穴。岩溶区洞穴中各种碳酸钙沉积物、丰富的古脊椎、古人类化石和许多洞穴生物组成了一个奇异的地下博物馆,这里是研究碳酸岩溶蚀过程、第四纪生物的演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普及岩溶科学知识的场所和宝贵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喀斯特洞穴发育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光 《地理研究》1986,5(4):36-46
本文从影响喀斯特洞穴发育区域分异的因素,探讨我国喀斯特洞穴发育的一些区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保继刚 《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蒙吉军  王钧 《地理研究》2007,26(5):857-866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量总体均呈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2)植被指数年际变化与气候因子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区域分异比较明显;(3)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有着不同的响应特征;在该研究区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要高于降水量变化对其影响;(4)植被指数年际变化与气候因子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的规律性比较明显。本研究将会增进对影响喀斯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过程的认识,同时也会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来自全国的岩溶洞穴专家、国内外洞穴探险者、旅游洞穴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宋林华 《地理研究》1985,4(3):100-103
1984年,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国际洞穴协会副主席、加拿大马克(Mc Master)大学D.C.福特(Ford)教授、英国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T.C.阿特金森(Atkinson)博士,英国特伦特工业学校(Trent Polytechnic)A.C.沃尔什姆(Waltham)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D.吉利森(Gillison)博士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洞穴联合会主任D.惠斯勒(Whistler)先生等相继来华访问考察,他们在京期间所作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国外喀斯特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有益于我们了解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江油观音洞是近年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风景溶洞,因拥有酷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南海观音"立像的特型石笋而赋名,以丰富的洞穴化学沉积景观和古代火药原材料——硝石生产系列遗迹为特色,属于难得的喀斯特自然遗产与火药历史文化遗产叠加的复合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从洞穴系统、溶洞喀斯特风景、溶洞古代硝石生产遗址和保护与开发战略构思对其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贵州普定喀斯特发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锦标 《地理研究》1985,4(3):32-39
本文从喀斯特类型、不同地文期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洞穴形态及分类、喀斯特地貌等方面阐明高原峡谷喀斯特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