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航海保障和海洋沉积学研究需要,分析了航海图和海洋底质专题图上底质类型符号系统逻辑体系的特点及参考价值,提出了专用底质类型符号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航行图及其显示和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用途,详细叙述了一些世界航运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和今后计划,并分析了世界各地建立区域性电子图中心的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海洋测绘?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洋制图的总称。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4.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考察目前我国航海通告编制作业流程入手,分析、总结出其中所需要解决的各种辅助计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软件的方法设计和实现这些计算功能的关键技术?由此提高了制作航海通告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面向航海应用的底质范围分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含砾Folk三角形的底质范围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海图底质注记转化为含砾Folk法底质类型,进而逆向利用Folk(G)三角形,将其拆解为各组分的比例,最后对海区内各组分单独插值并通过地图代数的方法整合各插值结果,生成底质的范围分布。对比实验表明其生成结果较传统的Voronio图法可更好地应用于舰船抛锚等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第六章 海洋沉积——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渔业和航运事业的需要,早年在水文调查的同时也进行了海洋沉积的观察,成果多绘于各种海图上。1932年Shepard以海图底质标记为基础,讨论了亚洲东岸沉积物的分布。第二次大战期间应美国海军的要求,Shepard等人根据海图上的40多万个底质标记编绘出东海大陆架沉积分布图,于1949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研究海洋底质测量专用标准体系构成及作业规范技术要点.分析专用海洋底质测量的任务构成和技术特点,依据底质测量的专用需求和国内外底质测量技术规范与数据格式标准的发展趋势,对海洋底质测量专用标准体系构成、数据格式标准及作业技术规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指定航路》在现代航海中的重要作用,对其编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内容结构、装订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方法,并对编制的实现提出了具体建议,提高了该书的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分析了我国航海通告生产流程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备考图的航海通告数字化生产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S模式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存储与共享,解决了电子备考图的自动改正更新和航海通告的自动排版输出等技术难题。实际应用表明,提出的航海通告数字化生产新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它实现了航海通告生产方式从手工编辑制作到计算机辅助生产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人工识别浅剖图像层界方法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的航道底质层界智能识别方法。利用航道浅剖数据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来描述底质层界纹理,粗略提取层界边缘;通过浮泥流变特性模型智能识别、连接同一层层界矢量点,准确识别底质层界。对比智能和人工提取连云港航道浅剖数据层界实验的结果表明:结合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算法的层界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底质分布情况,快速自动识别层界线,智能化提取航道底质层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海底底质分类要素单一造成的底质分类类别不够细致和底质信息获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顾及声图纹理特征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综合利用海底底质来源、地理等属性以及声图纹理特征等分类要素,进一步细化海底底质类别,解决了海底底质分类信息混淆或表达不充分等问题。实例数据分析表明,该分类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单一考虑底质粒度信息的缺点,可以真实反映海底底质的时空变化特性以及一定范围内的表面起伏特征,并且所包含的海底底质分类信息量更全面,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直接形象的海底底质信息。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粘土矿物的电镜观察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是我国最大河流,也是水运网大动脉,全国最大的上海港便位于长江口内,它在我国四化建设和对外贸易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随着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兴建,对长江口入海通航水深的要求也将提高,因此研究长江底质分布和浮泥特性,以便为深水航槽的选择,疏浚和维护,提供沉积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及其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海洋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是近二、三十年间由于以下各方面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由于回声测深仪在航海和海洋调查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不断有人尝试从回声测深记录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亦即希望遍及世界海洋底部的大量回声测深结果不仅提供单一的海洋水深读数,而且能附带地给出有关底质类型及其分布范围、海底浅层物质的结构和层理等资料。这对军事部门和海洋研究者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回声测深记录曲线的灰度进行分析和判读,似乎能解决前一个要求,即确定底质的类型和分布。旁测声纳的发明和投入使用,更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给以新的有力推动。 (二)水声学特别是浅海水声设备作用距离的研究表明,在基本相同的水文条件下,不同底质的海区可能使传播条件出现重大差异,因而引起了水声学家们对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的注意。实践表明,海底沉积物的性质对海洋中声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一系列特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水声学的许多问题不能脱离海底这个下部边界的条件而取得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从1976年底开始,苏联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南方分所开始对于《Apryc》号潜器进行试验。《Apryc》潜器重约10吨,推进器由两个翼型旋转电机组成,备有四个观察窗。壳体外面装有控制器,可有效地完成底质取样和搜索任务。潜器还装有大功率照明设备,磁带录相机,导航设备,水文物理调查设备。《Apryc》号可搭载乘员三人,目前,《Apryc》号潜器已完成150多次下潜任务。该次下潜深度达512米,采集了底质  相似文献   

16.
吴宇晓 《海洋测绘》2020,40(5):78-82
基于北极航道的自然条件、地缘政治因素及当前通航情况,从航海图书、航标导航、海上通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北极航海保障现状,分析了我国开展北极航海保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在加强北极航海保障能力方面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建议,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北极航海保障服务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亚丁湾护航任务的常态化对海军航海保障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探讨护航任务中航海保障的相关情况,总结护航任务中航海保障的经验,提出护航任务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展望,对今后的护航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香港维多利亚港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5年3月和8月对香港维多利亚港8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40种大型底栖生物.其中多毛类25种,软体动物4种,甲壳动物7种,鱼类4种.根据各取样站耐污种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得出,靠近机场的VS2和VS4两取样站底质受到有机质严重污染;处于港的西部和中部的VM8、WM2、VS5和VS64个取样站底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处于港的东部的VS1和VS3两取样站底质相对较好.这些特征与维多利亚港输入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及水动力环境有关.上述结果还与维多利亚港底栖生物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采矿车行走的稳定性。文章选取Burger’s接触模型作为深海稀软底质的本构模型,对某海域海底稀软原状土开展室内三轴试验,通过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实际三轴试验,对稀软底质的Burger’s蠕变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同时依据标定结果改变相应参数,针对5种不同底质条件的工况,建立海底采矿车的数字仿真模型,模拟各工况下采矿车在不同行驶速度时的下陷深度。结果显示,下陷深度会随行驶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结果还表明,该区域海底稀软底质具有更高的黏粒含量(38.1%~48.4%)、含水率(88.13%~137.79%)和压缩性(压缩系数:1.86~3.73 MPa-1,压缩模量:1.26~2.13 MPa),具有更低的密度(1.3~1.5 g/cm3)和强度特性(贯入阻力:0.19~1.32 N,黏聚力:3.7~6.9 k...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6~17日,英国海道测量局局长埃森海少将和该局远东制图部部长斯基特乔先生来华访问。5月17日,埃森海局长一行到天津,访问了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其间双方就航海图书资料交换和电子海图发展进行了技术交流。双方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扩大双方业已存在的航海图书资料交换关系,愿意进一步加强海道测量、制图,尤其是电子海图生产方面的技术交流。访问期间,英国客人还参观了海军出版社,并进行了技术交流。据英方介绍,英国目前已生产光栅海图450幅,计划到1995年底生产光栅海图1500幅,其电子海图发展分两类,一是由现有纸质海图扫描生成光栅海图,二是生产矢量海图。交流过程中,英国客人还现场演示了英国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