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辨率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填图和海底灾害的研究中,特别是针对海底气烟囱和泥火山等小目标体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在海底大洋钻探的目标区,P-cable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有利于海底大洋钻探的井位选取和井位钻探时间评估。与常规的工业界使用的长电缆三维海洋反射地震比较,高分辨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cable系统具有简单、高效和经济实用性的优点,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为科研人员开展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有助于为今后我国在深潜方面发现的海底"烟囱"开展详细地下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结构调查,成为深潜方面的一个补充和一个强有力的海洋填图工具。依据实例分析并讨论了高分辨的三维海洋地震P-cable系统在海底气烟囱和泥火山内部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的应用和科学研究。建议今后在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中开展高分辨的三维海洋反射地震调查和研究,特别针对广阔海域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海底泥火山和气烟囱以及海底滑坡灾害方面开展更为精细的三维海洋反射地震调查和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海洋高分辨率地震调查主要受震源系统、接收系统、缆源的调谐组合技术、地震记录系统和野外作业条件的影响。缆源的调谐组合技术是整个方法研究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通过对“电缆、震源的沉放深度”等野外参数的合理组合,达到最理想的勘探效果。受地震勘探中“鬼波效应”的影响,缆源的调谐组合参数与地震系统的接收频率直接相关,对地震调查资料影响很大。文中从地震系统的滤波效应、直达波与鬼波传播路径及时间差及野外资料的处理对比和理论计算,分析了直达波和鬼波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际资料在陷波点及幅频特性方面非常一致。研究结果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对缆源沉放深度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描述和预报拖曳系统的性能及运动规律是海洋地震勘探拖曳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多年研究水下拖曳系统及拖缆定深器的基础上,对海洋勘探拖曳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自行研制的某型拖缆定深器进行仿真计算,最后提出一些在工程实践中比较有用的结论,可为地震勘探拖曳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验光纤水听器阵列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应用的性能, 在南海, 使用1024基元的光纤水听器阵列与进口的360道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 采用相同的作业方式在同一位置进行海洋地震勘探调查, 对两个设备采集的海洋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光纤水听器阵列采集的数据主频范围达到10~120Hz, 宽于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的主频范围10~80Hz; 地震剖面分辨率优于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光纤水听器阵列在经过适应性改进后完全能够满足海洋地震勘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光纤水听器阵列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应用的性能,在南海,使用1024基元的光纤水听器阵列与进口的360道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采用相同的作业方式在同一位置进行海洋地震勘探调查,对两个设备采集的海洋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纤水听器阵列采集的数据主频范围达到10~120Hz,宽于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的主频范围10~80Hz;地震剖面分辨率优于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光纤水听器阵列在经过适应性改进后完全能够满足海洋地震勘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深拖式高分辨多道地震勘探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海洋地震拖缆数据的实时传输系统。系统由数传包与地震采集站连接组成,采用推荐标准485(Recommended Standards 485,RS485)串行总线实现了采集站与数传包的物理连接,利用低电压差分信号(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预加重/均衡器、8位/10位(8 bit/10 bit)编码等技术实现了数传包之间的通信链路。设计了无等待反馈重传的差错控制方法,提高系统高效性和可靠性;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内部采用先进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构建多优先级任务队列的多级流水线设计,解决了大容量数据并发而产生的数据漏帧问题。在实验室用已知正弦信号对系统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海洋多道地震勘探的数据传输需求,对于海洋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可靠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率日益凸显,而完善的海洋观测系统和环境信息是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欧洲地区5个典型海洋观测系统的实例,分析了欧洲海洋观测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并指出了其对我国海洋观测系统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海洋拖缆主动源多道地震技术是应用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的主要技术方法。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勘探,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复杂多样,海底似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BSR)特征与水合物赋存并非完全对应。为提高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识别的可靠性,地震属性技术在水合物资源调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的关键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及筛选试验研究。试验针对海洋高分辨多道三维地震数据,采用三维地震层速度控制综合处理技术完成了BSR区域的成像,提取了与BSR相关的多种地震属性,并对BSR地震属性体的内部特性进行了分析,实现了BSR特征水合物矿体的识别,并提取了BSR上方和下部结合层带的地震属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合物赋存地层极其复杂的条件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海洋复杂浅地层水合物识别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GeoEast系统所具有的软件和地球物理功能优势,使其在海洋二维拖缆资料处理中,能够快速地将单炮数据进行解编和观测系统加载.消除低频涌浪噪音及压制多次波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异常振幅衰减技术对于消除涌浪噪音效果较好.然而,针对本区多次波发育的特征,选取了SRME、Radon变换组合方法压制多次波,实际证明压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剪切波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中必测的参数之一。和室内剪切波波速测试方法相比,剪切波波速原位测试技术可以提供准确和更详细的波速测试资料,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等特点。因此,在陆地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海上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剪切波波速原位测试技术在国内海洋岩土工程勘察中尚未广泛应用。介绍了英国RG公司的悬浮式P-S波速测井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测试原理,并将该波速测试系统在海洋岩土工程勘察中进行了测试应用。测试结果与室内的剪切波波速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比表明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且其具有测试间隔小、数据量大和可快速提供测试结果等特点,在海洋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海底的泥底辟和泥火山构造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识别泥底辟构造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因为泥底辟构造和火成岩侵入体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容易造成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就目前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存在的这些特殊技术问题。通过对海上高精度磁力测量技术方法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的海上试验、对试验结果的系统研究分析以及磁测和地震剖面两种手段的综合解释,成功地尝试了用高精度海洋磁测成果中的磁力总场和梯度变化特征来识别水合物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的泥底辟构造真伪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洋地震信号幅度小、动态范围大、噪声干扰强等特点,设计了基于高精度32位Δ-Σ(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ADC)的海洋多道地震拖缆四通道采集包。该地震信号采集包以STM32L432为核心,使用SPI总线控制4片32位模数转换器完成地震信号采集,采用九轴姿态传感器实时监测拖缆姿态,通过RS485接口将地震数据和姿态数据上传到数传包。测试表明:该装置自噪声小、动态范围大、功耗小、运行可靠,对海洋地震勘探高精度信号采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海洋地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型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空间数据引擎SDE技术,将SEG-Y格式海洋地震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并按照“航次—测线—点”的数据组织结构设计了海洋地震数据库.论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流行的地震数据组织和访问方式,然后阐述了地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介绍了数据查询、数据库管理、SEG-Y地震数据查看和地...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是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图件。通过对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所展示的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和显示,可以有效地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模型构建流程,基于Open Inventor平台开发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软件,结合实际海洋地质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地质体三维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三维地震的研究到2006年,美国海洋地球科学调查船的能力将由研究船“Marcus G.Langseth”而得到加强。目前,“Langseth”还是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的三维地震采集船(西方传说号)。在对船只改装后,它将成为能采集高质量三维地震资料的科学研究船。目前,它已试验性地用一条电缆按密集的网格采集了一小块三维地震资料。这种工作方式的效率极低,其质量也不高。“Langseth”将做真三维地震采集工作,以得到和工业三维地震相近的高质量资料。我们会议(指拉蒙特将召开一次三维地震采集会议)的主题是:三维地震图像:海洋地学研究的新机遇。我们将讨论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船模式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一种有效的作业方法。作业中对双船的精确导航定位及实时控制与状态调整是这一方法获得高品质地震数据的关键。根据海上双船地震作业导航定位特点,采用"框架+插件"体系结构,开发设计"双船地震实时状态观测系统",实现了对双船作业的实时状态监控及视图化管理功能,并依据偏移量对双船的航速与航向进行及时调整直至使之近于同步。系统的应用使导航定位的精度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保证了野外采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西太平洋边缘试装深海钻空地震仪获得成功。这标志对将来的地震予报工作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深海钻空地震仪是一种高级海洋地震系统,由监测和记录两大部分组成。监测部分按装在深海钻空底部的基岩里。用以监测地震活动。记录部分—包括电源电子器件和盒式模拟记录器,可以安装在船上也可以布设在海底。  相似文献   

18.
10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移交了“海洋六号”船舶适航证书。这标志着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正式入列,使得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海洋六号”总造价近4亿元人民币,采用国际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技术及设备,配置了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深海取样分析和高分辨率地震调查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调查设备。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海洋科学调查船都装备了剖面仪系统。我们研制的中深层剖面仪样机,1978年6月经海上试验,获得一千多公尺深的地层记录,效果是好的,为样机进一步完善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深层剖面仪是单道地震测量系统,与海上多道地震测量系统比  相似文献   

20.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