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7年7月13日我省的寒亭、青州、昌邑等县市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昌邑、寒亭等十几个县市下了冰雹,冰雹实测最大直径5—6厘米,并伴有大风和降水,沂水等县市还出现了龙卷。14日、15日全省还有十几个县市又降了冰雹。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盛夏,且连续三天发生降雹,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沿海槽后西北气流冰雹发生条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3年4月1日和3日盐城市所属城区、郊区、大丰、建湖、东台等县区,以及南通市各县发生了历史上仲春罕见的冰雹。1日下午5时,盐城市所属城区、郊区以及大丰、建湖先后出现降雹,一般蚕豆大,最大的如鸡虿,市郊实测雹块直径为2.5公分,是该台最大的一次降雹,各县均有损失,个别乡村损失相当严重。4月3日冰雹过程主要发生在盐城市东台县和南通市属各县,其损失也是相当严重。而4月2日和4日天气晴好。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天气都是在500mb高空图上沿海槽后稳定的西北气流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冰雹是临沂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一、气候概况 据1971年—1986年成灾冰雹天气资料统计,16年内全区有101个雹日(全区有一站出现即为一个雹日),因地理环境不同,各地冰雹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1.地理分布: 本区冰雹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分布特点。位于沂沭河谷上游的沂水和莒县最  相似文献   

4.
张军 《气象》1986,12(8):9-10
一、雹景概况 1985年7月2日和8月8日,保定市遭受到两次强雹暴袭击。7月2日的雹暴从1时35分开始至18时50分,历时15分钟。最大雹粒直径达70mm,重14g。最大阵风速36m·s~(-1)。过程降水量69mm。8月8日的雹暴,从19时50分起至20时13分止,历时23分钟。最大雹粒直径48mm,重10g最大风速34m·s~(-1)。降水量48mm。两次强雹暴地面平均积雹约7cm,最厚处17cm。降雹后气温骤降,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 这两次强雹暴天气使保定市主要街道冰水没膝、交通中断,行人受阻。市内大部分地区停水、停电。房屋迎风面玻璃被砸碎。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三日十四时四十五分至十六时四十分,我区余姚、鄞县、镇海三县十个公社以及宁波市(郊区),自西向东先后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时间半分钟至五分钟,冰雹大小如同黄豆(最大1.8cm)。这次降雹虽波及面较广,但由于降雹时间短,以及伴随冰雹没有出现雷雨大风等剧烈天气,故灾情不明显。本文从天气形势及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等方面,对这次冰雹过程作了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照以往降雹实例,寻找一些规律,供今后预报冰雹参考。一、天气形势背景分析在500mb图上,途经高原东部分裂的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3年5月19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以卫星云图为主的中尺度分析。对降雹云团的发生、发展和移动以及产生降雹的环境云场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这次降雹过程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南宁地区出现一次连续大—暴雨天气过程。为了弄清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原因,我们对一些影响的不同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一些物理量得出几点初步的看法。一、暴雨概况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南宁地区除西部(天等、大新、隆安)三个县外,其余普遍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见图一),地区的西南部(凭祥、宁明,崇左、邕宁),北部(马山、上林、武鸣)七个县份发生了洪涝。二十六日降水最先出现在龙州、凭祥、扶绥三个县,为阵性降水,雨量不大。二十七日整个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大,大于25mm以上有12个县(其中大于50mm的有6个县,超过100mm的有一个县),有二个暴雨中心,一个在上林附近为65mm,另一个在宁明一带为115  相似文献   

8.
11996年榆林地区冰.雹天气气候概况1996年是榆林地区发生雹日17个,34县次,其中区域性冰雹2次,造成灾害的5次。多雹时段在6月下旬~7月中旬。其中7月9日~14日持续6d,是历年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冰雹过程。1996—06—26,神木、佳县、横山、绥德、子洲、清涧等县降雹,子洲境内冰雹最大直径40mm,该县成灾面积4220ha。2冰雹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分析2.1天气形势分析影响榆林地区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西北气流型,另一种为蒙古低槽或低涡型。2.1.1西北气流型。此型是造成榆林地区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2003年5月13日21时青海省东部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成雹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成雹的物理机制、云图资料等方面的特征,从冰雹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计算了一些表征大气的大气稳定度等物理量参数,绘制成图。总结出了几点降雹过程的预报技术要点。对自动站资料的应用,得出这次降雹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一中β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0.
台风暴雨具有范围广,历时长、雨量大等特点,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临沂地区地处中纬度沿海,夏季常受登陆台风影响,产生暴雨乃至特大暴雨天气。 一、天气气候概况 据1956—1985年资料统计,直接影响本区造成暴雨的台风共有14次,其中有大暴雨的11次,特大暴雨3次。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是7412号台风,1974年8月13—14日,受12号台  相似文献   

11.
雹暴发生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雹暴是雷暴天气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是一种中尺度的灾害性天气.是不稳定能量的制造、积累和突然释放的过程.我们试图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寻找有关雹暴形成与发展的条件。1997年7月8日至9日,在我省关中西北部的黄土台源地区发生一次较大面积的降雹,通过对这次雷暴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冰雹云产生之前,中层以下能量和变温有一较大变化,对我们今后的冰雹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97年7月8日,旬邑县、彬县和长武县等地区有降雹,雷拉较小,未造成灾害.9日,礼泉县、经阳县、三原县、用县等地区有一次大的降雹过程,冰雹尺度为3cm左…  相似文献   

12.
1雹灾概况1996-07-09~14,榆林地区发生了连续6d的降雹过程,其中以7月12日的降雹持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全区有7个县降雹,中心位于横山和绥德、米脂县一带,平均雹径20mm(测站),最大雹径27mm(测站),造成严重的损失。2天气形势21500hPa形势7月9~14日本地区一直受脊前偏北气流的影响,在7月12日08:00500hPa图上(图1)在北纬40~45”,东经105~115“蒙古到我国华北一带维持稳定少动的一个冷涡,槽线约在呼和浩特一太原一西安一线。榆林地区处于槽后西北气流冷平流之中,不稳定能量一旦被触发释放,将造成强对流天气。2.2700…  相似文献   

13.
熊志强 《四川气象》2007,27(2):F0004-F0004
2007年4月14日21时30分左右至22时30分左右,沿龙门山和邛崃山脉东侧,北起安县,途经蒲江、眉山、青神、仁寿等县境,一条自北向南的雹线路径大约绵延上百多公里,雹线宽度1.5公里左右。风雹历时近1个小时,发生在如此较大范围内的强降雹天气过程是少见的。在这次降雹过程中,凡暴露在降雹袭击下的瓜、果、菜、苗等粮食经济作物无一幸免,基本绝收。同时降雹强度大,眉山万冲村多数屋顶盖瓦被击成碎片,直径不足1cm的幼果伤痕累累,多数果树花果荡然无存。降雹在一地驻留时间大约5-10分钟,以蒲江寿安降雹11小时后取得的图像资料显示,当时…  相似文献   

14.
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海拔1000—1700米,地势西高东低,中部两侧有六盘山脉南北耸峙,地形较为复杂,是甘肃多雹地区之一。年平均雹日18天,初夏(6月)最多,占全年雹日的三分之一。我们通过对天气图表的三维分析,寻找本区降雹前日的条件,确定预报指标。 雹日资料为1970—1981年初夏5—6月本区各县气象站记录,包括各社队降雹情况。1970年以来共计雹日108天。用相应时段地面、700mb、500mb天气图和T-Inp图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5.
1989年5月8日下午到夜间,在高空阶梯槽与地面北方冷锋影响下,我省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全省十地市的32个县不同程度遭受到风雹灾害。关于这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已有人从环流形势角度进了分析。但在冷锋影响下的冰雹天气与地形和中尺度系统有更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这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以揭示直接造成降雹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2日和3日,梧州市连续出现了2d降雹天气,而在3日的降雹过程中还伴有雷雨大风天气,为历年所罕见。通过天气图、测站实测资料和有关物理量场的计算和分析,探讨这次降雹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西省109站1981-2018年的短历时强降水资料,采用趋势系数、归一化、中尺度天气分析等方法,对1 h、3 h、6 h、12 h短历时强降水的极值、频次、日、月以及年代际等趋势变化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极值空间分布具有山区大于盆地、南部大于北部,时效越短,极值分布的局地性越强等特点。(2)12 h内不同历时强降水出现频次具有"南高北低、山区高于盆地、东部山区高于西部山区、东南明显集中"的空间分布特点。(3)不同历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每年的7-8月,其中,1 h≥20 mm的短历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最高。(4)1 h雨量≥20 mm、3 h雨量≥30 mm以及12 h雨量≥50mm强降水发生频次日内分布均为单峰型,6 h雨量≥50 mm强降水发生频次日内分布为双峰型。(5)1 h、3 h和6 h短历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为山西省东南部的增长速率最大;12 h短历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为山西省的东部和西部山区最大。(6)6 h和12 h与1 h和3 h短历时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明显差异,61%的6 h和12 h短历时强降水个例为系统性降水与多个中尺度强降水的组合造成。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套地区1980—2004年降雹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河套地区25年降雹天气发生的时空规律及特点。结合河套地区降雹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及主要天气系统,归纳总结出其短期预报的着眼点,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7年4月2日3日,梧州市连续出现了2d降雹天气,而在3日的降雹过程中还伴有雷雨大风天气,为历年所罕见。通过天气图,测站实测资料和有关物理量场的计算和分析,探讨这次降雹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1996-7-12-12:00至13-02:OO,关中地区经历了一次强飓线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损失严重。7月12日下午4时,宜君遭暴雨、冰雹袭击,降雨持续178min,雨量达67.0mm,17~18时降雨量达52.6mm,最大冰雹直径5cm。当日晚,麟游、渭南也遭暴雨、冰雹袭击,冰雹持续20多分钟,最大直径达4cm,并伴有大风。据初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4221万元以上。这次过程显著的特征是:①飑线上中尺度强对流单体群活动极为活跃,致使所经地区差异较大。②飓线最初影响延安地区北部,然后南移,影响关中地区,历时约14h,时间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