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东部海域及周边地壳热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在117°~135°E,21°50′~41°30′N范围内的500多个热流值,对中国东部海域及周边的热流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热流分析表明,冲绳海槽具有极高的热流值,为一现在正在活动的弧后张裂带。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南部地区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各种类型的盆地上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历史。在走滑-周缘前陆盆地--曾母盆地发育了渐新-中中新统层系、晚中新统层系和上新统一第四第层系第三套地层曾母盆地经历了三个发育阶段,拉张剪切盆地--万安盆地发育了下第三系一下渐新统层系、上渐新统一中新统层系和上中新统一第四系层系三套地怪。万安盆地经历了卤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南部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西南部地区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各种类型的盆地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历史,走滑-周缘前陆盆地-曾母盆地发育了渐新-中中新统层系,晚中新统层系和上新-第四系层系第三套地层,曾母盆地经历了三个发育阶段,拉张剪切盆地-万安盆地发育下第三系-下渐新统层系,上渐新统一中中新统层系和上中新统一第四系层系三套地层,万安盆地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分析南海及其邻区新生代沉积分盆地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大地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对沉积盆地的类型进行探讨,并就其演化系列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剖面和地质、钻井资料分析,详细讨论了万安盆地的构造运动的性质及成因:包括晚白垩世内部的燕山末期运动(Tg)、中/晚始新世间的西卫运动(T5)、早/晚第三纪间的西南海盆运动(T4)、早/中中新世间的南沙运动(T3^1)、中/晚中新世间的万安运动(T3)及中新世/上新世间的广雅运动(T2)。并以T5、T3为界,划分出Ⅰ、Ⅱ、Ⅲ三大构造层,分别与自下而上的超层序Ⅲ、Ⅱ、Ⅰ相匹配,从而确定了三个构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海域地处全球三大板块交汇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并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发育世界第2大深水扇−印度扇;此外,还位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问题的天然有利场所。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巴基斯坦东部海域中—新生代沉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该区尚存争议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研究方向。目前,针对巴基斯坦东部海域沉积研究主要有4大方向:中新世以来印度扇沉积研究现状;中—新生代其他典型地质体沉积研究现状;晚第四纪末次浊流沉积研究现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研究现状。相比较而言,对于德干玄武岩之下的中生代沉积、典型沉积体系之外的区域沉积演化、陆域-海域沉积体系对比等方面报道较少,尚需更加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南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周缘盆地的发育特点在基础上,根据盆地分类的理论、观点、方案,将南海及周缘的三二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划为两型十类,各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特点表明,不同类型的盆地,其油远景不同,分析在板内拉张离散环境中所形成的盆地,其含油气远景最佳,是目前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剧烈,地层发育特征复杂,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海域和陆域地层研究程度不均衡,陆域资料多,研究程度高,而海域受各种条件限制,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地层分区方案多针对陆域开展工作,迄今没有开展过统一的海域-陆域的地层分区,制约了对我国地层整体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本文以近几年实施的1∶100万和更高比例尺的海洋区域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开展了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域综合地层分区,系统研究了各地层分区中地层发育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东部海域(台湾以北海域)中生代以来的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海域及相邻陆域可以划分为1个地层大区(一级)、5个地层区(二级)和13个地层分区(三级);渤海海域主体位于华北平原分区,北黄海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层分区,南黄海海域主要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而东海和冲绳海槽主要位于东海陆架分区;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海域内各个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地层发育特征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海域(东海、黄海、渤海)濒临西太平洋,绝大部分为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陆架区,只东南部冲绳海槽为水深2000多米的半深海区。 一、中国东部海域的构造分区 渤海,黄海坐落于中朝古陆陆壳内部,海区基底为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大致相当于陆上的泰山群、朐山群和朝鲜的太白群。中生代构造断裂活动使陆壳解体成块状结构,各块体的差异性运动,形成分割的沉降盆地,其基底最大埋藏深度达7—9公里。其上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主要是陆相碎屑岩,夹海相层,更新世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玉木冰期后,海平面上升,海水全面覆盖渤海、黄海区,为浅海相沉积。因此,渤海和黄海乃是欧亚板块内部由断陷形成的海区,称之为陆陷海区。 东海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陆架浅海区,另一部分是冲绳海槽半深海区。陆架浅海区水深在200米以内,地形平坦,是中国大陆向东海的自然延伸。其磁场特征与相邻的  相似文献   

10.
11.
西沙海槽盆地处于南海北部陆坡洋陆壳过渡带,为一个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沉积环境演化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南海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南海陆坡区域地震地层对比,将西沙海槽盆地新生代以来划分出9个地层单元,采用地震线描和地震相分析方法,恢复各地层单元沉积时期的地层结构及古地貌,探讨其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西沙海槽盆地为河流和湖泊沉积环境;渐新世—早中新世初,演变为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古陆、贯通琼东南盆地和西北次盆的海峡,沉积环境由滨-浅海过渡到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盆地进入陆坡海槽发育阶段,晚中新世以后中央水道形成,演变为一个陆坡内深水海槽,为海流和浊流通道,整体处于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于1986-1991年,应用地震地质方法,对台湾海峡的地震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调查,采用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台西盆地的构造演估进行研究,认为该盆地由厦澎坳陷,乌丘屿坳陷,新竹坳陷和台湾坳陷等组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中始新世初始张裂,晚始新世一渐新世全面断裂,中新世构造调整,以及中新世末以来挤压-收缩-封闭等阶段,现今已成为残留陆缘裂谷盆地,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4.
15.
16.
黄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与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黄海海域跨越扬子和华北两个板块构造单元 ,发育了北黄海和南黄海两个盆地构造单元。扬子和华北板块在这里沿五连—荣城—朝鲜的临津江断裂构造带于晚三叠至早中侏罗世碰撞缝合 ,形成了与秦岭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成因意义完全相同的苏北张八岭 -朝鲜临津江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北黄海盆地就位于该变质造山带北侧的华北板块上 ,而南黄海盆地则位于该变质带南侧的扬子板块上。地震剖面和北朝鲜钻井资料证实北黄海盆地是晚中生代早期 ( J3 —K1)和新生代的叠合盆地 ,盆地基底为晚印支—早燕山期碰撞花岗岩和前寒武纪变质岩 ,局部可能残留有古…  相似文献   

17.
以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样式,总结了研究区的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东部坳陷断裂发育,F1、F2断层为最重要的控制性断层,其次为F9、F10、F11、F8断层,同时在研究区识别出了伸展、挤压、扭动、反转等构造样式;结合构造研究与沉积发育史,将东部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为中侏罗世初始断陷期、晚侏罗世断陷扩展期、早白垩世断拗期、早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构造反转期、渐新世强烈断陷期、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构造反转期、中新世-第四纪区域沉降期。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参考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东部坳陷的成因机制:中侏罗世,研究区的初始断陷与块体逃逸的伸展作用有关;晚侏罗世,板块俯冲导致地壳减薄,东部坳陷持续断陷;早白垩世,由于伊泽奈崎板块运动行为变化使郯庐断裂左行走滑,在区域左旋并伴随热沉降的同时研究区发生断拗;晚白垩世,板块正向俯冲导致东部坳陷挤压反转并持续至始新世;渐新世,因太平洋板块转向、俯冲带后撤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郯庐断裂带右旋,研究区在右旋张扭背景中强烈断陷;渐新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印度-欧亚板块远程效应的增强及俯冲带抑制作用,研究区再次发生构造反转;中新世-第四纪,东部坳陷因岩石圈热衰减发生区域沉降。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南海新生代经历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和地块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南部是碰撞挤压边缘,东部为俯冲聚敛边缘,西部是走滑边缘。在这种构造体制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上发育着张性沉积盆地和走滑拉张盆地;在南部边缘上,其北部发育着张性盆地,南部为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前孤盆地;东部边缘上发育着前孤盆地。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究其原因,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同时,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大型油气田较少,中小型油气田较多。  相似文献   

19.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盆地成因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主要受左行郯庐断裂带和右行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的控制。这两条断裂都是新生代岩石圈断裂。在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以西,新生代伸展盆地为NNE走向的铲形正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两断裂之间为北断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郯庐断裂以东的北黄海盆地为南断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这些构造特征继承了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但其构造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两条走滑方向相反的断裂带控制下,这两条断裂带内古近纪以张扭作用下的裂陷为主,随后以伸展断陷为主,第四纪沿两断裂带局部发生挤压,而鲁西地块和渤海湾盆地区仍然为伸展正断。渤海湾盆地及邻区这些新生代复杂的断块或断裂构造格局受控于应力-应变-基底格局3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南沙海域中建南盆地的磁性基底及地壳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沙海域中建南盆地重磁资料的分析及反演计算,依据盆地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基底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磁性基底与莫霍面深度,确定了地壳类型,并对盆地内的深部大断裂及磁性基岩属性作了推断,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