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苏联计划召开五十余次地质类及有关的学术会议,涉及构造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矿、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固体矿产、燃料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保、探矿工程、地震学、地质经济开发与管理等学科.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及地层古生物方面的学术会议有:地球历史中的重大生物事件(一月,开会日期——下同),利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模拟地质构造(四月),关于“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会议(五月),南西伯利亚第四纪地质及考古(六月),新西伯利亚及其周缘地区深部构造的综合研究(九月),第六届第四纪研究学术会议(九月).建造分析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矿床普查和大比例尺预测的基础(十月),地貌对比问题(苏联科学院地貌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十一月):  相似文献   

2.
岩石圈流变学研究,近年来国外已取得较大进展。国内学者在岩石圈热结构、强度剖面和盆地流变学演化、构造流变计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岩石圈流变性取决于岩石圈的地热状态、物质组成和结构,并量化为岩石圈总强度。不同构造区的地热状态可由地表热流值获得,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热力学结构可由地球物理资料获得,在此基础上可得出岩石圈流变性在区域上的变化。岩石圈流变性的空间变化产生了构造上的软弱带,成为极易变形区域。岩石圈流变性及岩石圈总强度反映的岩石圈热力学性质在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它决定了岩石圈的变形位置、盆地的几何形状及格局。构造流变计用来研究不同尺度地质体的流变结构和地质体的流变学演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苏两国科学院协议,我们于1987年7月2日至16日在苏联进行了冻土科学考察和访问。对苏联研究冻土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向、任务、成就及主要科研骨干有所了解,为两国冻土学界今后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亲眼看到苏联冻土区一些工程建设情况,也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现将我们耳闻目睹零碎情况整理作一介绍。 一、在西伯利亚的考察访问(7月4—12日) 1.访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冻土研究所1939年成立于莫斯科,1961年部分迁至西伯利亚雅库兹克市,改造为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该所所长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学家,副所长是(地理科学博士)。我们这次考察和访问由副所长亲自安排和接待。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1990年2月参加赴苏考察团前往莫斯科进行了专业考察。访问了苏联地质部、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及其所属的综合水文地质大队、苏联科学院水问题研究所、中央地质生产联合体及莫斯科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苏联在新西伯利亚召开了全苏“地幔捕虏体和超基性岩浆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专业岩石学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组织召开的。有20个研究所,6个生产单位和4个高等院校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申请报告的共有104个,其中有32个在大会上做了报告,经评议的有26个报告。通过报告和讨论,会议指出近十年来在超基性岩和从深部喷发的包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四纪研究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理学部、第四纪研究委员会、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及苏联地质矿产保护部联合召开的。会议自五月十六日到廿四日共进行了九天。大会讨论的主要内容为:(1)第四纪与第三纪的分界问题及第四纪本身的分界问题;(2)区域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大会共分以下几个小  相似文献   

7.
经国务院批准,由十二个部门的七十八位同志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期间,我们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各国际地质组织的工作会议,参观了苏联地质展览馆和苏联科学院及地质部的十几个研究所,参加了遍及全苏的三十二条地质路线考察,广泛接触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苏联,业已对海底地质构造和地貌进行了一些综合的研究,并且已经发表了一些专著。Beloussov和Khain在论述大地构造教科书中专门地研究了海底构造方面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地质、地震、地电和地磁资料来描述海底构造和岩石圈的一些深部构造带。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表明大陆和海洋的地壳构造没有本质的差异,因此,没有根据去划分出一个特殊的海洋地壳类型。(Afanas′yev,Pronin.和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辽西地区与松辽南部地区在莫霍面起伏、岩石圈厚度、壳内高导层深度和分布形式及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方面均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辽西盆岭区与松辽盆地中生代构造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软流圈顶面深度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决定了盆地类型,壳内高导层分布控制着盆地构造样式。辽西盆岭区和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模式的差异可以解释二者之间构造演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在沙漠条件下普查铀矿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地质保矿部,苏联科学院维尔纳茨基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及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关于在干燥条件下,用分析植物灰的方法普查金属矿床的远景尚题在文献  相似文献   

11.
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众多前陆冲断带,它们具有构造变形复杂、油气潜力大和有别于经典前陆盆地的沉积和油气地质特征,但其成因过程和动力学并不清楚。文中利用中西部盆地区的地温、岩石热物性参数和地热学模拟技术,分析该区岩石圈热状态和流变学特征,进一步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盆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和岩石圈性质。研究表明,中西部各主要盆地的岩石圈具有厚度大、强度高、地温低等热-流变学特征,表现为刚硬块体;而其周缘和造山带区却表现为温度高、强度低和厚度小等特征,是构造变形的易发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石圈性质和变形过程等深部构造对前陆盆地成因演化的控制作用,进而初步归纳这类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的成因演化机制:发育于小型克拉通块体的边缘,其就位受控于岩石圈热-流变学非均质性和构造继承性,其动力来源是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挤压作用。上述研究为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前陆盆地成因机制提供了深部资料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约束。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来,由于许多苏联著名的地质学家,先后到中国来访问,或直接协助我们进行若干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使我们对于苏联先进的地质科学,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大大开扩了我们在地质科学方面的眼界。例如关于新地质构造运动,国内地质工作者过去在这方面注意得很少,也可以说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方面来着手研究。最近莫斯科大学地质教研室主任,地震地质专家高尔什科夫教授应科学院邀请到中国来,  相似文献   

13.
我局张同钦等一行6人,随地矿部地质考察团于今年8月12—27日赴苏考察。在苏期间,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等研究所,参观了科拉(半岛)地质博物馆和实验室,考察了芒切哥尔斯克铜镍等3个矿床和世界上目前最深的CT—3超深钻孔。该孔浅部和深部,每加深90、40 m增温1℃,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地质博物馆事业是很发达的,在苏联科学院,各地质科学研究所,苏联地质部各机构,以及最大的高等学校(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哈萨克大学等)都成立了地质博物馆,在馆内保存有相当丰富的大量地质、矿物和岩石的标本,还有各种动植物化石。这些标本反映着苏联国土上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在伊尔库茨克市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召开了全苏《花岗片麻岩穹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50多名地质人员,他们来自苏联科学院、苏联地质部及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绝大部分会议报告是研究与花岗片麻岩穹窿及其间坳陷形成有关的成矿作用问题.Ф.А.列特尼科夫强调指出,花岗片麻岩穹窿的形成是白于花岗岩化的发育造成的.В,А.纳尔谢耶夫的报告,从成矿专属性的角度划分出了《穹窿—坳陷》的三种类型.М.З.格卢霍夫斯基等人研究了与古老地合成矿作用有关的大型花岗片麻岩穹窿.М.А.春布拉托夫等人的报告,以南哈萨克斯坦为例,研究了地槽区的花岗岩穹窿的成矿作用问题.А. С.巴雷舍夫阐述了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穹窿构造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大陆构造和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20—25日在武汉召开。会后对大别山造山带进行了路线地质考察。会议由73个单位195名代表组成,会议期间100多位同志做了报告,介绍了28届国际地质大会概况,支流了造山带构造研究动向、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大家很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下辽河盆地外围深部构造特征及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辽西地区与松辽南部地区在莫霍面起伏、岩石厚度、壳内高导层深度和分布形式及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方面的均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辽西盆岭区与松辽盆地中生代构造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软流圈顶面积深度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决定了盆地类型,壳内高导分布控制着盆地构造样式。辽西盆地岭区和松辽盆地南部构造的差异可以解释二者之间构造演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傅君亮 《地质论评》1959,19(6):288-290
近年以来,苏联出版了两本有关第四纪调查方法的新著,一本是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С.А.雅可甫列夫(Яковлев)主编的“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与地质测量方法指南”(分两册,1954-1955);另一本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的С.Г.博奇(Боч)、В.И.格罗莫夫(Громов)、К.В.尼基福罗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处华南地块、印支地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的汇合部位,因特殊的构造部位,广西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归属、构造单元边界等许多基础地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自新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运动对岩石圈的改造,广西地壳与上地幔在地震波速度及温度结构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应用卫星重、磁异常数据以及区域重力和航磁资料对广西地区岩石圈密度和磁化率结构及其与上地壳构造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地区地壳密度和上地壳磁性结构与现今地表构造较为契合,但下地壳密度结构与上地幔存在不连续现象;此外,岩石圈磁化率结构指示中下地壳存在不同范围和程度的解耦.对广西岩石圈密度与磁性结构的解读认为,在中生代以来岩石圈被大规模改造的背景下,幔源物质上侵至上地壳的规模和范围都有限,这可能是整个广西地区上地幔结构与地壳构造不对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83年3月28—30日.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乌兰乌德市).为纪念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建立60周年和该地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举行了科学讨论会.该次会议作了47个报告.按照会议报告的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矿石和矿物的分析研究方法.大部分报告都是利用具有现代水平的理论学说和精细的物理一化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