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赣州客家文化信息服务系统运用3S技术(GPS、GIS、RS),基于时态GIS技术将赣南客家文化信息与时空地理信息相结合,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对赣州客家文化的历史、人口分布、客家方言、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风俗等资源的收集、管理、共享与服务,全面展现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赣州客家文化系统借助网络平台传播赣州客家文化,为普通民众了解客家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窗口,为文化局宣传和传承客家文化开创了新模式。以传统测量和现代测量技术相结合,以地图为载体,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将赣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客家名村和客家寺塔呈现给用户,将客家文化从起源、变迁到立足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基础地理数据,对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现状、集中度、均衡度、紧凑度和通达性等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在重庆复杂的山水环境特征下,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对于未来科学制定保护规划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历史文化名镇在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重庆市西部区域(江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其中,山东、上海、辽宁、重庆四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领头军,跨区域整体协同推进,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极。这些依托地方优势的文化体制改革亮点纷呈,结出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4.
娄维思 《北京测绘》2021,35(9):1146-1150
手绘地图作为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注重地图的文化和审美,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近年来,有关旅游手绘地图的产品中仍缺少相关的技术流程和工艺技巧.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手绘导览地图制图的技术流程,制作一张融入独特文化主题、历史文化信息、专题元素的手绘地图,从思考地图的意义开始,到制定总体技术路线、前期准备、地图设计、编绘排版、校正修正、出图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为研究对象,绘制出手绘导览地图,探究大数据应用与手绘地图的新表达形式,创新地理信息应用新模式,为探究地图的文化内涵做了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文化地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文化地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分类,对文化地图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文化地图的主要特点就是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地图编制的复杂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文化地图编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地图文化发展为主线,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地图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联,明确了社会文化是地图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尝试为新经济形式下地图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GIS在历史地理、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陕西为例,建立了古今空间基础地理数据库,集成了适用于历史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常用时空分析模型,挖掘整理加载了陕西省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历史文化数据结构化的范例和方法,设计了多种研究成果的可视化方式.陕西历史文化地理信息平台是一个适合资源共享和成果分享的GIS平台,满足了历史文化领域对GIS技术和规范性地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
陈平 《地图》2014,(6):114-121
这是一个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典型回族村落,拥有一个美丽且带着禅意的名字——东莲花,它好似一朵盛开在光阴里的莲花。东莲花村坐落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洽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米汤河丑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的古民居,较完整地保存了伊斯兰传统文化的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使得这个看似平常的小村庄,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上,东莲花村是茶马古道南线上的一处骚站,曾因“马帮文化”而繁盛一时。据说,该村村民为元朝曾主政云南的色目人赛典赤·瞻思丁之子马德宗的后裔。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文化地图系列的编制设计为例,深入探讨了文化地图系列的表达方式,提出了基于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地图语言设计,总结了文化地图系列编制设计的实践经验,为文化地图系列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文化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人作为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中心,为测绘工程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从文化层面分析了测绘工程文化的组成和结构,用文化整体性的观点观察、分析和思考了测绘工程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测绘工程文化建设的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测绘院的职工把测绘文化比喻为土壤、水和阳光,他们认为,测绘文化建设的提出为前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十四年中,上海市测绘院在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又称“农家乐”、“渔家乐”、“休闲农庄”等,是指以农业、农村和农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田园风光、农舍村落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城乡差异性特质,为人们提供兼有观光、娱乐、休闲、体验、健身、购物、教育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从而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度假、体验情趣、求新求变的消费需求。这种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产业——“休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静态平面文化资源现有数字化方法对数字化对象有损采集、研究少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近景摄影测量原理进行静态平面文化资源高精度数字化的方法。研制了字画等平面艺术品的数字化扫描设备,总结了一套静态平面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几何色彩保真方法,为文化资源保护、信息库建设、整理发掘及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该研究适用于书法、绘画等二维作品的保真数字化,同时能够应用于地图、档案、艺术品复制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以地图发展为主线,融合地图历史与地图文化于一体,涉及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内容,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关联性。本文结合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引入思政要素,力求“专”与“红”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6.
张燕燕 《地图》2003,(2):1-1
每幅地图的里面都有故事。事实上,地图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因为在地图这样一个精密空间里,盛满了历史的信息。从1876年的吴淞铁路示意图到2002年的中国铁路分布示意图,地图记录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在火车与铁轨上,你可以触摸到文明冲突的烙印以及文明提升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是国家宝贵的环境资源,西湖是祖国的瑰宝,民族的珍珠。西湖风景名胜区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灿的文化古迹、文化艺术等融于一体为特色。杭州与西湖相互依存。西湖的保护和建设促进了杭州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推动了城市其它行业的发展,促进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系统通过综合应用WebGIS、三维虚拟现实、数据库等技术,对中华文化遗产和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了数字化中华文化遗产区域地理信息地图,并对部分文化遗产及景区的进行了三维虚拟数字化展示,为提升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程度和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具有产业化和示范性运作前景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齐鲁文化是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也是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深厚文化基础.齐鲁书院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齐鲁书院与文化名人生平轨迹体现了古代文化、学术变迁的轨迹和趋势,大大促进了当今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今已有的少量对书院和文化名人的研究多为人文研究,对齐鲁地区书院与人文的时空分布研究同样较少.本文通过收集历史人文数据和自然地理数据,利用分布中心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栅格运算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等GIS方法对齐鲁古代书院和文化名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书院建设受当时自然、政治、经济的影响较大;孔子、孟子等文化名人在各大书院的活动更是为当时齐鲁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院不仅是人才的集中地,更是当时的人才培养基地,其空间分布也为当时人才选拔奠定了基础.本文中的时空分析对于了解古代齐鲁书院的发展、教育史,汲取良好教化资源和发扬地域文化,协同推近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学术界对城市文化地图集设计方法关注不足的局限性,该文以主题内容和表达策略为具体突破点,首先对城市文化地图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提出了"意象"—"漫游"—"行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形成了城市文化地图集的设计理念和逻辑思路;以《漫步江城地图集》为实践案例,说明了主题内容选取和表达策略设置的原则、方法与过程,以期为城市文化地图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