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地质技术干部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必翰流定期下放到基层生产班粗去劳动,因为干部参加劳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干部参加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工农感情,也是为着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如果不分青缸皂白,每人每年都固定地来这么一次,我觉得不是好办法,还可能形成为劳动而劳动的偏向。  相似文献   

2.
近期《中国地质》正在討論“地质技术干部要不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怎样参加”的問題。我对这个問題的看法是,地质技术干部,无論从事区測、普查以及各項工程資料編录的,都应当定期参加劳动(指与工农群众一起进行的生产劳动),任  相似文献   

3.
地质技术干部应该自觉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而更好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促进思想革命化和地质工作革命化。但是,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安排,形成制度,力求避免形式主义和影响日常技术业务工作。我认为,地质技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时间上宜于集中,而不宜于分散;宜于分期分批地安排每人每年连续参加1—2个月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真正深入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这对于保证我们的国家永不变质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但是,我们地质部门的干部,特别是地质技术人员(如从事区测、普查和测绘的同志们),他们在长期的野外活动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还要不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如何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少的同志中间甚至在某些基层单位,还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刊登的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分队李广海同志的来信,就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求得统一认识并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本刊决定针对:地质技术干部要不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及怎样参加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同志们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参加讨论“地质技术干部要不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怎样参加?”这一问题的来稿中,许多同志都对应该怎样安排地质技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和意见。本期摘要刊载了以下几篇,我们希望大家结合各队的实际做法和体会,对这个问题继续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地质技术干部。对于地质技术干部要不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問題,愿意談談自己的观点与同志們討論。野外地质人員所从事的工作,既是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质技术干部怎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问题,我认为最好是紧紧地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做坑探福录的就参加坑探劳动;从事钻探编录的就到机台去劳动。在具体安排上,也要分别情况,制定计划,从事区铡,普查的同志,平时工作忙,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事矿山地质工作的技术干部。看了《中国地质》今年第七期刊登的“地质技术干部要不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怎样参加”的問題討論后,觉得很有意义,今就个人体会,談談浅見。  相似文献   

9.
安排地质技术干部参加劳动,既不能妨碍技术业务工作,又要使参加者得到一定的劳动煅炼。我认为,这要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作具体安排。区测、普查队在二、三季度正是工作忙的时候,就应该不安排他们劳动,而待一、四季度工作转入室内整理阶段,再抽一定时间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对勘探队来说,就可以在每月内安排一点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地质队伍的特点是分散流动,大小不一,工种也比较多。所以,在安排地质技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问题上,要具体分析,因人制宜,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我认为,在有工人的地质队,可以实行“三定一顶”;在没有工人或只有临时工的地质队,可以采用“以千代工”的办法,冬训收队期间,根据需要和可能,也适当安排一些集体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参加过一些集体生产劳动,对怎样安排地质技术干部参加劳动有点体会,现提出来跟同志们讨论: (一)根据不同专业,各自实行不定期“蹲点式”的劳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工种的野外技术干部不脱离本职工作,随时随地和工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不但能学习工人的思想感情和劳动技能,而且能发现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們这里有一部分地质技术干部在参加体力劳动上,偏重于体力的增加,忽略了思想改造,把目的和手段顛倒了。因此,也就产生了野外地质技术干部因有强的体力劳动,可以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錯誤議論。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推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我院受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院的委托,举办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短训班,参加这个短训班学习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系统化验技术人员共六十五人。 这期短训班,始终把转变学员的思想放在首位,组织学员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通过参观大庆油田、吉林市油脂厂等先进单位,学习英雄事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等形式,进  相似文献   

14.
我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解放后,地质工作队伍迅速壮大,已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面对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探讨地质工作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更显得十分必要。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目的在于创造物质财富。任何劳动产品,其最初的原材料都是取自于自然界。因此可以说,生产就是对自然(第一性物质)的加工改制。矿产地质勘察是服  相似文献   

15.
地质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的《嵩山构造变形》一书,是我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科研集体二十余年来对河南省嵩山地区构造地质研究的总结,它是几十名教师和近百名学生艰苦劳动的成果,也是与河南省区测队等兄弟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大协作的结晶。全书约38万字,插图261幅,照片108张,并附有该区地质图、震旦系构造图和登封群及嵩山群构造图。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的鼓舞下,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地质业务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革命的开展,我们地质工作战线上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目前地质工作的形势很好,一个新的生产高潮正在形成。当前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加强生产的组织领导,迅速掀起新的生产高潮。掀起地质工作生产高潮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在上海召开的“超硬刀具材料技术交流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青年技术干部麦荣胜,宣读了题为“复  相似文献   

18.
在冶金部地质司直接领导下,在武汉地质学院、南京大学、成都地质学院、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及冶金部所属高等院校、科研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冶金部地质技术干部进修学校地质进修班第一期,自1980年1O月1日开学,于198l年1月l2日结业,历时134天.来自全国35个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和所、校的162名学员参加了学习.他们大部分是从事地质工作二、三十年的地质技术骨干.全国18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37位知名学者和技术人员,应聘承担了教学任务.他们当中,有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李春昱、陈国达、涂光炽、郭令智、陈光远等,有冶金地质界的康永孚、罗耀星、何绍勋、熊光楚等,还  相似文献   

19.
四个月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们广泛热烈地参加了野外生产 劳动,以钢为纲,完成了大量的国家找矿、水利任务,积累了十分丰富的 实际资料,取得了许多课堂及书本上从所未有的生产知识和工作经验。如 何综合资料,巩固知识,总结经验,分析研究,系统整理,解决生产实际中所提出的各种科学问题,得出各种地质条件下不同矿种富集成矿的规律,反过来进一步指导生产,做到既保证质量,又使任务加番。“生产、教学、科研”密切结合,相辅相成,三位一体,已经成为当前各野外队和全体同志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个旧大厂锡矿床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远景研究是1981年10月由国家科委组织专家组论证后下达的国家《六五》地质攻关任务。研究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负责,西南有色地质勘探公司、广西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有矿床地质、找矿标型矿物学、同位素地质、成矿地质实验、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等专业科技干部160多人,其中工程师、讲师、助理研究员以上科技干部97人,联合攻关,并运用地质测试技术、数理统计、遥感技术、重力、航磁、地磁、电法、化探等方法手段协同研究,历时4年,提交了科研成果。1986年10月该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并于1987年7月15日经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定,“长江中下游铜、硫、金、银资源重大发现与个旧、大厂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远景”科研成果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也是第二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出的唯一的民用(?)特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