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光平  高建芸  朱鼎华  冯宏芳 《气象》1998,24(11):12-15
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案分析福建省降水气候变化对人工降水效果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降水偏多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正噪声”,在降水偏少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负噪声”。不同试验方案对降水气候变化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序列试验反应最为明显,历史回归试验次之,多因子分层回归试验产生的“噪声”最小。此外,还对不同试验方案效果显著的临界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
人工降水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家东 《气象》1979,5(2):26-29
人工降水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以来,在人工降水的科学试验中,围绕着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有过许多争论。可以说,人工降水科学试验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取决于效果检验的可信程度。在我国,自从1958年广泛开展人工降水试验以来,在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3.
降水检验方案变化对降水检验评估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雨  闫之辉 《气象》2007,33(12):53-61
为了实现对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的合理化统计检验,在我国现有观测系统条件下,研究了24小时加密降水观测实况对降水统计检验评分的影响。过去的标准检验系统观测站为400站,分为9个区,目前业务试运行的加密检验系统采用的观测站为2510站,分为33个区。同时对国外常用的统计检验量ETS评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2005年7—8月我国近年来引进或自主发展的T213L31、HLAFS25、MM5、MESO-GRAPES60km和30km模式,WRF20km模式,以及日本及德国的全球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的统计学检验,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加密检验系统和标准检验系统在站点分布和分区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别,新旧检验系统对各模式和预报员全国降水预报的评估结论在大雨以下各级降水评估方面差别不大,结论基本相似,除中雨预报外,加密系统的TS评分均略低于标准检验的结果。暴雨以上评分的差别较大,其中部分模式的两个检验系统的预报偏差差别很大,说明暴雨以上的天气系统多为中小尺度系统,其发生的频率在加密系统中的反映可能更合理一些。(2)新的检验量ETS,对于全国这样较大的检验分区而言,大雨以下各级降水评分在量值上要小于TS评分,暴雨以上则比较接近,但其在多模式对比检验中所得的排序结论与TS和技巧评分相近,部分小雨空报较多的模式的评分有较大差别。(3)无论是加密检验,还是标准检验,各级降水检验中表现最好的模式是相同的。(4)分区相同、预报种类不同时,加密检验与标准检验的差别不同。对T213模式而言,两者在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偏差上的差别更显著一些,部分分区检验结论相反。而对预报员的预报而言,差别并不显著,检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4.
检验人工降水效果的协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晋 《气象》1979,5(9):31-32
人工降水试验的效果可以用作业地区作业时段的雨量(Y)同相应的自然雨量期待值((?))来对比估价。雨量(Y)可以实际测定。自然雨量期待值((?))需要估算,在一般统计方法中是用对比地区或对比时段的雨量(X)来统计估算(?)值:(?)=(?)(X)。但是这种回归方程往往不太稳定,随机试验中作业组和对比组往往存在非随机偏差。我们可以用其它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曾光平 《气象》1999,25(11):40-43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地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0.99,a〈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工降水试验效果检验的统计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光平  刘峻 《气象学报》1993,51(2):241-247
本文以灵敏度、准确度、功效三条作为选择、评价试验方案、统计方法的依据。采用统计模拟方法对各种试验方案的灵敏度、准确度、功效进行讨论,并提出一种灵敏度、准确度、功效最高的新的随机试验方案。 灵敏度指在一定显著度α上检出试验效果所需的增雨效果的最低值θ,θ值越小灵敏度越高;也可  相似文献   

7.
新疆中天山山区人工降水效果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评价人工增水效果的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并用在新疆中天山山区,以径流量作为统计参量,对各种非随机化人工增水效果评价方案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所产生的假效果,不仅小于其它各种非随机化评价方案,而且远小于人工播云可能产生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同雨量确实具有内在物理联系而与催化作业无关的某些气象参量(包括观测值、计算值和数值模拟输出值等)作为协变量,用分组筛选、再逐级回归,统计得出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内在的物理规律,而且还可对自然降水条件等效的假设加以检验,以此评定人工降水效果,称之为“气象参量对比法”。以福建古田25次人工降水随机试验为例,叙述“气象参量对比法”。这种方法只要求设置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飞机人工降水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兑 《气象》1980,6(2):36-37
一、播撒区概况: 宁夏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内蒙古高原西侧,境内地形复杂。在人工降水作业中,我们选定的作业区南限为36°N,北限为40°N,面积大约60,000km~2(见图1)。  相似文献   

10.
葛广平 《气象学报》1982,40(3):381-385
1957年以来,美国Thom等人提出艇Г分布(指分布密度为水(αp/Г(P))e-αxxp-1(α0,p0,0x∞),以下用G(x|α,p)表示)来拟合降水资料。1973年,Simpson等人在[1]中利用Г分布,对佛罗里达积云动力催化试验效果进行了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11.
张令钊 《气象学报》1989,47(2):244-253
本文提出一种计算空间和时间平均雷达等效反射因子Ž.的方法.用Ž.分析福建古田1982--1984年75次随机增雨试验效果,催化37次平均相对增量20.34%,绝对增量26.50mm6/m3.且与降水效果比较,印证了Ž.的有效性.Ž.增大表明催化使云中较大水滴数浓度加大.  相似文献   

12.
对2006年汛期AREMS、GRAPES、WRF模式的降水预报结果作每日定量检验和2006年汛期的主要大降水过程作定性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48h的预报效果要明显好于24h;各模式的小雨预报效果基本接近;AREMS和GRAPES对中雨以上量级预报时效主要在24h之内;AREMS在24h之内对中雨、大雨的预报效果好于GRAPES、WRF模式。定性检验显示,WRF对强降水的量级和降水中心落区有较好的参考意义;AREMS模式对系统性降水的雨带走向预报较好,雨带比实况略偏北,量级比实况偏小;GRAPES模式对强降水雨带走向预报与AREMS模式类似,但对各量级的降水预报范围偏大。  相似文献   

13.
古田水库地区人工降水试验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75年和1977年4—7月,在福建古田水库地区进行了由小火箭携带介乙酸(MA)和碘化银(Agl)播云的人工降水试验,采用区域回归随机试验方案,利用统计方法检验效果。试验对象主要是系统天气影响下的降水性层状云和积状云,以三小时时段为试验单元,总共进行了62次随机试验,其中实际作业31次,对比试验31次。试验结果平均增加目标区雨量达40—78.7%,显著性水平α<0.0025。有效区域的范围可延伸到作业点下风方40—60公里远,层状云和积状云的有效范围区是不同的。对比区自然雨量强度小时,试验效果好,随着自然雨强的增大,效果变差。MA和Agl两种催化剂的播云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白杨河流域人工降水效果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位于干燥的准噶尔盆地边缘,克拉玛依市的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mm.油田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发源于吾尔喀什尔山的白杨河.吾尔喀什尔山位于塔城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山地平均高度约2000m(海拔高度,下同),并有少数高度不超过2700  相似文献   

15.
16.
对近几年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报释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仅为56.5%-69.4%,且稳定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IPCC于1990-2007年4次关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评估报告进展的基础上,将第一次与第二次评估报告归纳为第一代--以气候均值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为主要特征;第三次与第四次评估报告为第二代--突出人为气候变化与自然气候变异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问题,分析了常规的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反映了年代际时间尺度的自然气候变异的影响,而未能考虑与极端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变化密切相联的日、季和年际尺度的气候变异的影响,从而低估了气候变暖对洪水、干旱以及农业灌溉需水的负面作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为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水分亏缺的现状,并指出造成我区水分亏缺的原因是:自然降水总量少且分布不均,降水变率大。由于气候变暖、太阳辐射强,蒸发大,加剧了干旱化的趋势。同时探讨了水分亏缺对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气候变异与人为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IPCC于1990-2007年4次关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评估报告进展的基础上,将第一次与第二次评估报告归纳为第一代--以气候均值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为主要特征;第三次与第四次评估报告为第二代--突出人为气候变化与自然气候变异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问题,分析了常规的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反映了年代际时间尺度的自然气候变异的影响,而未能考虑与极端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变化密切相联的日、季和年际尺度的气候变异的影响,从而低估了气候变暖对洪水、干旱以及农业灌溉需水的负面作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为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近几年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报释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仅为56.5%~69.4%,且稳定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