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 90个气象台站 196 1- 1998年的雷电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 2~ 6月份广西大多数地方的雷电活动以 SW方向最为频繁 ,7~ 9月则以 SE方向最多 ;讨论应用雷电频率、土壤电阻率、相对高度 3个要素定性判断雷击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川省雷电监测网监测近11年雷电资料统计分析,全省雷电活动变化存在的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对研究雷电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雷电预警预报、区域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雷暴日时间分布、区域性雷电活动时间分布、地闪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雷暴日空间分布、地闪频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对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受灾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峰值出现在8月,全省范围雷暴过程达11次,较往年偏多,11月出现2次大范围雷暴过程,为历史罕见;全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江淮之间南部及苏南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主要出现在6—8月,办公电子设备受损案例最多,其次为家用电子设备;85%的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最后,提出了雷电防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雷电活动时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西1961-1998年88个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广西雷电活动的年际变化、季节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得出了广西各地的雷电持续期.  相似文献   

5.
雷电监测和雷电数据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桂力 《山东气象》2002,22(2):25-27
简要介绍了雷电探测的基本原理、雷电探测技术和国外雷电数据的应用情况。结合我省雷电探测网的建设现状 ,提出了我省雷电数据未来的应用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使用武汉市的汉口、江夏、新洲、黄陂、蔡甸等五站1961~2000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市雷电日数的时间变化和地域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各站年平均雷电日数在33~37d之间,其雷电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平均初雷、终雷日期分别在2月下旬和10上旬;就全市而言,长江以南雷电日数比长江以北多,同纬度东部雷电日数比西部多,各站雷电日数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城区雷电日数要比郊区的减少幅度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年来简易建筑物所发生的一些雷灾事故,分析了简易建筑物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因陋就简地提出了实用、经济的雷电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原理,分析了雷电电磁脉冲对计算机的干扰方式,提出了计算机防雷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西雷电活动时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覃卫坚 《广西气象》2000,21(4):32-35
依据广西1961-1998年88个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广西雷电活动的年际变化、季节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得出了广西各地的雷电持续期。  相似文献   

10.
谭惠冰  周满荣 《广东气象》2007,29(B12):96-97
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对雷电造成人身安全、电子设备损毁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数据选择雷电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本文通过江门市客运站雷击风险评估实例分析,指出雷电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重视雷电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1961~2005年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雷电日数在23~53d,年平均雷电日数为36d;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湖北省1980年以前为雷电相对较多时期,1980年以后为雷电相对较少时期;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电天气,平均初雷日在2月下旬,终雷日在10月上旬;春季和夏季雷电日数占全年雷电日数的88.5%,秋、冬季占全年雷电日数的11.5%;雷电日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主峰、次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4月;一年中7月、8月雷电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电日数的47%;鄂西南、鄂东地区年雷电日数最多,属高雷区,其它地区属多雷区;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平均初雷日有所推迟,平均终雷日则有所提早。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0-2013年广西地面气象站观测雷暴资料、2009-2018年二维雷电监测定位资料和2016-2018年三维雷电定位监测资料,以闪电密度为评估要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绘制广西雷电易发区划图;并加载环境高程数据、2000-2019年雷灾数据以及2005年—2018年广西人口、GDP统计资料,计算雷电灾害风险值,...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电磁脉冲干扰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广西气象》1998,19(2):50-51
根据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原理,分析了雷电电磁脉冲对计算机的干扰方式,提出了计算机防雷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该对防雷保护系统因雷电造成的损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该系统的雷电防护级别,划分防雷保护区,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构建一套安全、合理、经济的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系统,将雷电能量限制到信息系统所容许的安全范围之内,确保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对一起砖混结构建筑雷击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结合砖混结构建筑的特点,阐述砖混结构建筑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探讨砖混结构建筑物在防雷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就大量旧式砖混结构建筑物提出防雷改造措施,确保人员和用电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13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发生重大雷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文章利用该日的地面气象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当日雷击时段的地闪分布特征;并根据雷击现场剩磁检验等调查资料分析了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具体雷电防护措施建议,这对于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与雷电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认识雷电灾害在地震灾区的危险性,探讨地震灾区雷电灾害应急防御对策,分析了墨江5.9级地震灾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危险性:灾区雷电易发风险呈北高南低,震中处于雷电极高易发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87次/(km2·a),平均地闪强度为33.41 kA,7—9月地闪活动最为频繁,午后至夜间地闪活动活跃,17—19时地闪次数达到峰值。震中5 km范围内震后当月的雷电危险性等级为极高,灾区雷电危险性较大的区域是牛库村、毕库村和丙蚌村等。依据地震灾区雷电危险性等级和特点,确定应急防御对策:①应急安置点的选址避开雷击易发区域;②按照“重点防护、以点带面、示范宣传”的原则和区域防护、滚球法防护的设计理念装设应急避雷装置;③综合防御直击雷、闪电电涌侵入、接触和跨步电压的可能危害;④开展雷电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肇庆市2013—2017年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分析了肇庆市雷电活动的日变化、月变化、闪电强度和密度等雷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肇庆市雷暴特征明显,日变化呈单峰状,主要集中在14:00—19:00;月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为5和7月。雷电密度分布呈现两极分布,东南部雷电密度较大,西北山区密度较小;雷电流分布则刚好相反,西北山区雷电流较大,东南部相对偏小。雷电流峰值达到510.8 kA,平均电流达24.59 kA。  相似文献   

20.
基于B/S架构设计开发了广西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系统将大气电场、闪电、雷达产品和雷灾等气象数据存储在自建的雷电信息数据库,具有雷电信息查询统计、雷暴过程实时监测、预警产品制作展示、预警信息发布、雷灾分析、雷电报文制作等功能,实现了广西雷电监测预警服务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