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鼠尾藻中褐藻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对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Kuntze)中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试样对除大肠杆菌外的受试菌均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的大小与多酚浓度和分子质量密切相关。其中,透析内液对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鳗弧菌(V.anguillarum)、透析外液对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抑制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
褐藻多酚是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以间苯三酚为结构单元的一类植物多酚。eckol类褐藻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20年eckol类褐藻多酚在种类、结构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褐藻酸降解菌在海带绿烂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海带幼苗上病烂明显处分离得到 2 3株褐藻酸降解菌 ,并对其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等进行了观察。通过对褐藻酸钠的降解实验 ,筛选出 4株具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感染实验表明 ,分离到的褐藻酸降解菌为海带幼苗病烂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丁美丽 《海洋学报》1990,12(2):224-230
海带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常有病烂发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病烂出现时通常伴生有褐藻酸降解菌的大量繁殖.将接种褐藻酸降解菌而引起病烂的海带切片、镜检,观察到细菌开始侵入海带表面的分生组织,然后进入外皮层、内皮层和髓部.还观察到在细胞间隙有大量细菌存在,许多藻细胞游离,部分游离细胞的细胞壁破损,因而导致组织崩溃、变软.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造成危害.试验表明,在藻体表面损伤、过于密植、水温较高等不利条件下,藻体抗病能力下降,褐藻酸降解菌有机会大量增殖,病烂也就发生.因此,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育苗系统生态环境不良,是诱发病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来 ,科技工作者为解决海带 (Laminariajaponica)病烂[1]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从中不难看出 ,海带的病烂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致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 ,其中微生物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等1981 ,1984年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 ,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参与海带的腐烂过程 ,导致烂苗或掉苗。本实验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正常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 ,比较感染海带各组织内细胞结构的变化 ,以及感染菌存在的位置、菌量的多少等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组织的…  相似文献   

6.
羊栖菜不同分子质量褐藻多酚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经浸提、萃取和超滤等步骤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褐藻多酚。用普鲁士蓝法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采用 DPPH、羟自由基试剂盒、超氧阴离子试剂盒评价其对 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羊栖菜褐藻多酚主要以高分子质量的形式存在;乙酸乙酯相组分各项抗氧化指标均好于水相,且乙酸乙酯相分子质量大于30000组分对羟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比没食子酸、Vc和VE强。  相似文献   

7.
莆田近岸海域海带烂孔病起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3月莆田近岸海域海带尾部烂孔后逐渐向根部蔓延,孔洞相连后海带脱落,时空规律为先南后北逐渐发病,共涉及养殖面积约7 km2,给莆田近岸海带养殖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初步研究分析了海带大规模烂孔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海区温度异常升高,盐度持续较低,连续阴天光照不足,环境变化超出了细胞生理承受能力从而造成海带烂孔。此次诊断,对渔业生产及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在渔业上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引入了高等植物抗病研究中常用的3个指标:苯丙氨酸转氨酶(phenylalanina ammonia—ly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多酚。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对三者在海带病烂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带幼苗由健康到病烂的过程中,海带PAL活性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多酚含量为下降趋势。经相关性分析,PAL与多酚相关性不显著,而PPO与多酚显著负相关(r=-0.619,p=0.014)。结合前期工作认为,SOD和PPO的联合表现可作为指示海带病烂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人工促使海带病烂,每隔3d取样,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进行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在海带幼苗由健康到病烂的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逐渐下降;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SOD)的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人工促使海带病烂,每隔3d取样,对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的变化进行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在海带幼苗由健康到病烂的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逐渐下降;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线性连续梯度非变性电泳结合邻苯二酚发色法分离纯化了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体腔液上清中的酚氧化酶(PO),然后通过生长曲线测定法进行了光棘球海胆PO氧化产物的抗菌特性分析。结果显示:(1)光棘球海胆体腔液上清中存在3种PO(Sn PO1,Sn PO2,Sn PO3),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与邻苯二酚反应分别呈现褐色、黄色和紫色;(2)以多巴胺为底物时,Sn PO1的氧化产物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抗菌作用,Sn PO2氧化产物对哈维氏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拟诺卡式菌Nocardiopsis sp.有抗菌作用,Sn PO3氧化产物仅对哈维氏弧菌和拟诺卡式菌有抗菌作用;(3)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时,仅Sn PO2氧化产物对拟诺卡式菌有抗菌作用;(4)光棘球海胆PO氧化产物对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光棘球海胆中,PO氧化产物具有窄谱抗菌活性,多巴胺氧化产物的抗菌活力高于左旋多巴氧化产物,并且不同PO亚型的氧化产物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和抗菌特性。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池塘专养(M1)、日本沼虾套养(M2)以及水库放养(M3)三种养殖模式养成的肛长(25.91±3.26)cm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作为研究材料,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养殖模式日本鳗鲡养成品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消化酶与抗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在所测16项血清生化指标中,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的为TP、ALB、GLB、ALT和CHE(P>0.05),均具显著差异的为CK、CREA和α-HBDH,它们的测定值依次呈M3>M2>M1(P<0.05)、M3>M1>M2(P<0.05)和M2>M1>M3(P<0.05);(2)所测消化酶中,三者均具显著差异的为肝脏蛋白酶、胃蛋白酶、肝脂肪酶及胰腺脂肪酶,它们的测定值均呈M1>M2>M3(P<0.05);(3)所测抗氧化酶中,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的为心脏SOD、CAT、POD和肝脏CAT活力(P>0.05),均具显著差异的仅为肝脏POD活力,其测定值呈M1>M3>M2(P<0.05)。  相似文献   

13.
两性个体的有效鉴别是曼氏无针乌贼高效繁育及养殖模式(如单性养殖)建立的基础。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了160只F1代曼氏无针乌贼的19项可测量性状及13项标准化性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同生群两性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两性间可测量性状和标准化性状各有10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标准化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两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辅助交配器官特征,头部特征,捕食器官和肥瘦特征以及体型特征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3项,即左3腕长/胴长、左4腕长/胴长及左触腕长/胴长,建立了雌雄的判别方程:雄性:F1=223.42X3+165.85X4+7.951X5–108.06;雌性:F2=151.48X3+92.71X4+19.19X5–60.38。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样本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到95.00%。利用F2代亲体测量数据对判别函数进行识别验证,综合判别率达到85.34%。在判别方程中的3个标准化性状中,左3腕长/胴长和左4腕长/胴长在两性亲体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雄性在性选择的作用下,交配器官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对3种体长规格日本沼虾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日本鳗鲡与日本沼虾的主要活动时段均为17:00至翌日5:00,期间日本沼虾的活动量随其体长规格的增大而减少,日本鳗鲡的主要捕食时段为0:00-5:00,其对体长2.4cm左右的日本沼虾有较强的追捕行为;(2)日本鳗鲡对日...  相似文献   

15.
自然海域中曼氏无针乌贼产卵亲体性成熟提前和小型化现象明显,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人工干预背景下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的动态变化值得关注。2020年4-6月室内采用聚焦个体扫描法和定点连续记录法分别观察和记录了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的行为活动,并按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系统化分类,构建了繁殖期行为谱。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主要包括三大类12种行为:(1)游泳行为主要分为前进和后退,繁殖期的雌性多处于静潜水底或静浮水中的状态;(2)捕食行为主要分为发现、定位、捕捉和咀嚼等系列动作,曼氏无针乌贼能够快速感知周围17.0-36.0 cm范围内的饵料,捕捉的有效距离为8.0-22.0 cm,能在2.0-10.0 s内完成对饵料的高效捕获;(3)繁殖行为复杂,主要分为求偶、伴游、交配、产卵等,其中求偶行为体现在雄性对雌性的自我展示、追逐配对和争斗护卫等过程,雄性在争斗护卫和伴游过程中的护雌行为尤为激烈。曼氏无针乌贼交配时采用"头对头"的方式,平均交配持续时间42.9 s。曼氏无针乌贼对产卵附着基有选择性且偏好于最初的附卵物,卵群对雌性产卵行为有诱导和刺激作用,每次产卵到附卵过程平均用时108.6 s。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特征的研究可为后续曼氏无针乌贼行为机制和基于全生活史的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秦松  王希华  童顺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26-129
于1993年1月 - 1993年4月,为了制备遗传性纯一的基因工程受体,用酶法从海带雌配子体单性生殖系分离雌性单倍体原生质体。从皱纹盘鲍消化腺及消化器官提取出鲍酶,在25°C下、1%(WV)的鲍酶与2%(WV)的纤维素酶(Onozuka R-10)合用能有效解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海带雌性原生质体经2d培养再生了细胞壁。  相似文献   

1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脊椎动物的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于许多无脊椎动物中。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出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命名为SjGnRH,KP 982885.1)。SjGnRH基因的cDNA全长71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73 bp,编码90个氨基酸,包括一条含有3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2个氨基酸的GnRH多肽和44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GAP);SjGnRH与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和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同源性分别为86.7%和73.3%;SjGnRH高度保守的十二肽与剑尖枪乌贼和真蛸的octGnRH相似度达100%,其信号肽的相似性分别为66.7%和54.8%,GAP区的相似性分别为95.5%和77.3%;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SjGnRH基因在成熟期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在脑中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jGnRH mRNA在脑内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jGnRH在食道上神经团、食道下神经团和视叶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暗示SjGnRH可能参与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首次对日本新糠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并对各期卵巢发育时间及卵巢长与体长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呈“H”形,分左右两叶,两叶间有呈近三角形横桥连接,横桥内侧为生殖上皮。卵巢实质不分叶,卵细胞由横桥向两侧卵巢迁出并逐渐发育变大。卵子的发生经历5个阶段,分别为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滤泡细胞随着卵细胞的迁移而迁移,卵细胞发育后期出现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相融合现象。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未分化期(以卵原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18d)、小生长期(以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2d)、大生长期(以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5d)、成熟期(以成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8d)和退化期(为排卵后卵巢,约为孵化后的32d)。退化期卵巢中未见有结缔组织增生,而实质中存在着大量早期卵细胞,滤泡细胞呈多层分布于卵细胞周围。输卵管自卵巢末端生出,开口于第6胸肢基部内侧腹甲上,随卵巢发育,管腔渐增大。日本新糠虾卵巢长与体长间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价海洋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中分离纯化的总甾醇、马尾藻甾醇(Saringosterol)和岩藻甾醇(Fucosterol)抗菌和抗氧化活性。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定其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总甾醇含量在30、60和80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变形链球菌(S.mutans)具有抑制作用。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具有高活性,最小抑制浓度范围为4—32mg/m L。总甾醇还显示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1924和1356的抗菌作用。而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在4—32mg/m L浓度范围内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对耐药性革兰氏阳性临床分离菌株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另外,药理实验结果显示,总甾醇、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与它们清除DPPH、ABTS、超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烟台海域淡干海带为实验材料,对浸洗前后其主要金属元素含量及海藻酸根阴离子基团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干海带经过浸洗后钾、钠元素含量下降60%以上,镁元素含量下降31.6%,钙、锶元素含量下降小于10%,海藻酸根阴离子基团相对含量上升了一倍;通过比较主要金属阳离子和海藻酸根阴离子基团含量,证明浸洗之后的海带样品中各金属元素主要以海藻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海带中,计算得到各类海藻酸盐含量(湿重,wt%)依次为:海藻酸钾22.2%、海藻酸钙14.6%、海藻酸镁11.4%、海藻酸钠10.5%。XRD(X-Ray Diffraction,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海带浸出物含有无机盐类物质,在浸洗之后海带样品无明显无机盐的衍射峰,证明浸洗可除去海带样品中的无机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