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崔鹏  杨坤 《山地学报》2002,20(1):97-102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泥石流形成的复杂性使泥石流预报准确度低,误报和漏报率较高。泥石流误报和漏报都会造成损失,但二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减少泥石流误报或漏报造成的损失,应当考虑两种错报造成损失的不同。根据使总平均损失达到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东川蒋家沟。  相似文献   

2.
小五台山亚高山景观尺度水热条件与植被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小五台山为研究区,通过转化糖方法获取亚高山不同景观部位效应温度,结合DEM模型模拟研究区内太阳直接辐射以及土壤湿润度系数,进而构建生境干燥度指数。以此为基础,在景观尺度上定量分析研究区内亚高山带水热条件与森林和亚高山草甸植被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域中森林分布地段生境的太阳直接辐射,效应温度和干燥度指数都显著低于草甸分布地段,土壤水分系数则恰恰相反;② 综合太阳直接辐射或效应温度与土壤湿润度系数的干燥度指数统计分析结果,优于分别以各个因子单独进行分析的结果;③ 在植被格局的形成中,干燥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在水平地带中,森林与草原植被的分布格局受干燥度控制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不同气温与土壤湿度条件下籽蒿幼苗的表型可塑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立冬  何兴东 《中国沙漠》2011,30(4):987-991
  植物表型可塑性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为了探讨构件水平和全株水平表型可塑性的差异,我们选择籽蒿进行了双因素(气温:35 ℃、30 ℃、20 ℃; 土壤水分:对照、轻度、中度、重度胁迫)随机化区组实验以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气温对籽蒿株高生长率有显著影响,土壤水分胁迫对籽蒿株高生长率无显著影响; 气温和土壤水分胁迫对籽蒿地上部生物量和根重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 土壤水分胁迫对籽蒿幼苗根冠比有显著影响,而气温对其则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气温和土壤水分胁迫对籽蒿幼苗构件表型可塑性和全株表型可塑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气温对籽蒿幼苗的叶含水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籽蒿幼苗的叶饱和亏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气温对籽蒿幼苗株高生长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其叶含水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不同补水条件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情景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葛雷  范晓梅  王瑞玲  单凯 《地理研究》2010,29(11):2026-2034
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现状,设计了三种湿地修复水量预案。利用水文模型SOBEK和地下水模型Visual Modflow对不同补水预案下湿地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将水文模拟结果与湿地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在景观决策支持模型LEDESS框架下进行集成,对三种补水预案下湿地修复情景进行模拟和评价。研究表明,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恢复,根据区域湿地条件差异,其恢复目标及所需要的适宜水量也有所不同。一千二管理区宜采用最大引水预案,提高涉禽鸟类的生境适宜性;黄河口管理区宜采用最小水量预案,同时应降低生境干扰以改善栖息地质量;对于大汶流管理区,中等水量对于涉禽类和游禽类的生境都有较大改善。本研究将水文过程与景观过程进行集成,利用情景模拟方法,为湿地恢复决策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省的元谋地区和四川省的内江、仁寿两种气候条件下紫色土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探讨热带干热河谷和亚热带润湿气候区不同气候条件对紫色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试验说明 ,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紫色土微生物的数量不同 ,活性不同 ,使紫色土的生物和化学风化过程有异 ,导致不同地区紫色土的理化特性不同。润湿气候地区由于适宜的水热状况 ,紫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多高于干热气候地区 ,而放线菌的数量则是干热气候地区高于润湿气候地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域气候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傅所璞 《地理学报》1997,52(3):246-253
本文根据我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6个湖泊、水库和河流的实际观测资料,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各各水域气候效应的特点和规律,并给出了其对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正负影响的大致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以茄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研究干旱胁迫和铜胁迫对茄子叶片的理化参数和光谱红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与铜胁迫均会导致叶片叶面积和含水量减小,但干旱胁迫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铜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两种胁迫均会导致整体光谱反射率、红边斜率下降,但干旱胁迫使红边位置发生红移9nm,铜胁迫使红边位置发生蓝移7nm。因此,叶绿素与光谱红边位置可以作为识别铜胁迫与干旱胁迫的关键参数。该研究对有效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精准农业管理与生态环境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季不同天气背景条件下黑河中游不同下垫面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水分循环观测实验”(JTEX)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夏季晴天和阴天西北干旱区金塔绿洲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下垫面的水热特性不同,绿洲与沙漠、戈壁的辐射特征有很大差异,而沙漠和戈壁的差异则较小。相同天气背景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向下辐射基本一致,绿洲的向上辐射最小,净辐射最大。地表辐射特征会随天气状况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植物的科属和区系特征、以及生活型和生态型的角度,分析了五台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植物种的生态特性。结果表明:1.旅游干扰强烈的区域,其属数和种数明显小于旅游干扰少的。豆科、毛茛科、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的种类出现的频率最高,属于忍耐性的种类。单型科、单型属、单型种出现的频率也较高。2.就物种的区系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而言,温带成分具有广泛分布的态势,而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的种类贫乏。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增加,物种区系成分趋于单一。3.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增加,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在不断减小,地面芽植物的比例在不断增加。4.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增加,中生植物的比例在不断减少,旱生植物的比例在趋于增加。而湿生植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供水条件下梭梭幼苗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自然条件下,以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设计单次供水10、20、40、60 mm和80 mm 5个水分梯度,模拟不同融雪量对幼苗在生长季节内影响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供水量显著影响了梭梭的幼苗高、根长、苗干重、根干重、基径。在整个生长季的一些阶段,对苗高、根长、苗干重、根干重、基径生长率影响显著,对其根冠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在实验供水范围内,供水越多,越有利于梭梭幼苗存活与生长。梭梭幼苗垂直根长大约是株高的3~5倍,梭梭垂直根长增加的速率明显大于高度增长的速率(一般为2~6倍,最大甚至超过10倍),因此,在干旱期来临之前,幼苗根系的快速生长对其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在鲁西北、鲁中南及鲁东地层区开展了大量的垂直地埋管热响应测试工作,获取了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岩土热物性参数,为开展不同岩性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基础型数据支撑。针对山东省主要地层条件,为全面比较分析不同岩类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方面的差异,本次选取同等深度、孔径及垂直换热器型号的沂源县、聊城市及日照市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当时的现场热响应测试只对岩土体的初始地温及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根据换热模型得出夏季单孔换热量,因此,本篇文章对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及夏季换热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得出不同岩性热物性参数差异。根据已有的测试数据,基岩地质对比碎屑、第四系松散岩类,因其所具有的高热扩散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艾比湖东南部历史时期干涸湖底为研究区,对6种不同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运用经典统计研究了干涸湖底各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盐分含量及盐分积聚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的沉积物可溶性盐分含量差异显著。从平均值角度看,各景观类型表层沉积物中0~30 cm层的盐分含量占0~60 cm层盐分含量的70%,即沉积物盐分垂直分布呈强表聚性。各景观类型的沉积物盐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30%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地基施工占据着关键性地位。为增强软质岩地基施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有效保障软质岩地基施工安全,必须对地基承载力进行科学确定。本文浅析了不同地基条件下软质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以及适用条件,以期软质岩岩石地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不同形式人类经济活动下的森林景观变化与西双版纳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对发展生产时的用地布局和维护森林景观的动态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量实测横断面资料为基础,研究了1973~1997年不同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形成过程的影响。发现花园口至高村河段二级悬河集中形成于1985~1997年的枯水阶段。高村以下河段二级悬河的形成可分两个阶段,1973~1985年大水条件下是冲刷主槽和淤积滩地的时期,但是由于泥沙主要堆积在靠近滩唇的部位,造成河床横比降增大;1985~1997年枯水条件下泥沙在主槽中大量淤积,导致二级悬河的形势更加严重。生产堤限制了泥沙的堆积范围,导致生产堤内滩地平均高程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生产堤外滩地平均高程增长速度,生产堤距较窄的河段生产堤内滩地平均高程增长速度较快,显示了生产堤对二级悬河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沿黄灌区开展不同覆盖材料配合滴灌的灌溉保墒方式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全生育期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变化影响,分析了土壤温度、水分、pH等和矿质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对覆盖后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性评价。试验处理分为无覆盖对照(T1)、园艺地布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和黑地膜覆盖(T4)4个处理;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小区均为167株梨树(约占地667 m2),重复3次;各小区土样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取样。结果表明:(1) 园艺地布和黑地膜覆盖处理有一定的增温效应,而玉米秸秆覆盖有较好的降温和稳温效应,且增墒效应明显,土壤含水率比其他3种处理显著提高了1.0%~2.7%。(2) 相较无覆盖处理,黑地膜覆盖可提升表层土壤pH,并加速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含量较无覆盖处理下降33.1%;玉米秸秆覆盖可显著降低各土层的土壤pH,降低范围为1.8%~4.6%,并促进0~20 cm土层有机质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2.2%;园艺地布覆盖下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盐量均有降低。(3) 黑地膜覆盖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分别为73.00 mg·g-1和64.53 mg·g-1,均显著地高于无覆盖处理,无覆盖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在深层(40~60 cm土层)积累较多,显著地高于玉米秸秆和黑地膜覆盖;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均为T4>T3>T2>T1,玉米秸秆覆盖可提升土壤速效钾和速效铁的含量。(4) 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浅层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深层土壤,在0~40 cm土层内各覆盖处理效果均好于无覆盖处理,其中玉米秸秆覆盖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综合得分分别为1.189和0.326,覆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深霜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研究区,在2009~2010年冬季观测期利用体视显微镜(XTZ-E)及拍照设备和雪特性分析仪(Snow Fork),对3种遮挡条件的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和树下(90%遮挡)的积雪深霜进行连续观测,比较和分析西北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的深霜发育特征。研究表明:1)深霜发育主要受温度制约,其次是温度梯度。由不同遮挡条件引起积雪累积和太阳辐射差异而导致雪深不同,从而形成的温度环境差异,是深霜发育差异的根本原因。2)深霜发育厚度与雪深呈正相关关系,有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树下(90%遮挡),融雪期深霜的消减速率为树下>开阔地>树缘。3)深霜冰晶粒径呈先减小(稳定累积期-过渡期)再增大(-融雪期)的变化,积雪稳定累积期后,深霜粒径开阔地>树缘>树下。4)2009~2010年冬季雪深大,因而圆角深霜(DHxr)和圆角刻面冰晶(FCxr)在深霜中发育最多,二者共占70%~80%。开阔地易发育杯型深霜(DHcp),树缘和树下则易发育柱状条纹深霜(DHla)、棱柱状深霜(DHpr)和刻面冰晶(FCso)。深霜中胶结态冰晶约占10%~30%,其比例在开阔地深霜中递减,而在树缘和树下处递增。  相似文献   

18.
郭锐  陈东  樊杰 《地理研究》2019,38(10):2518-2526
有序、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不同空间性规划打架、上下层级规划不衔接的问题突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仍处于改革和试点的阶段。回顾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阶段过程,按照空间层级和规划类型,提出适合中国国土面积和区域单元特征的中国特色空间规划体系,结合福建和贵州省空间规划试点案例,梳理空间规划体系中5个层次的衔接内容,包括“三区三线”底图与空间布局总图的衔接、“三区三线”底图与专项分幅总图的衔接、空间布局总图与专项分幅总图的衔接、专项分幅总图与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上下层级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同时从数据基础、学科体系、人才培养、规划流程4个方面指出未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应该克服的难点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研究了滇池草海和外海3种不同的底泥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海底泥和混合底泥(外海底泥和草海底泥等质量混合)培养的黑藻和金鱼藻,其株高、节间距、株数和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外海底泥中黑藻和金鱼藻的相应指标(p0.05);外海底泥中生长的黑藻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底泥中生长的黑藻的根冠比(p0.05)。草海和混合底泥中培养的黑藻和金鱼藻的叶绿素a和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外海底泥中的黑藻和金鱼藻(p0.05);外海底泥中金鱼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底泥中金鱼藻的丙二醛含量。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较高的草海底泥和混合底泥更有利于黑藻和金鱼藻的生长,但与黑藻相比,金鱼藻具备更高的耐贫瘠底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壤砂土的一维垂直入渗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分析了入渗水头对新疆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壤砂土一维垂直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累计入渗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Lewis模型和Philip模型,其模型参数A值和吸渗率S随入渗水头的增大而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入渗系数与入渗指数随入渗水头增加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湿润锋推进距离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参数m值随着入渗水头增加而增大,参数n在数值上等于第10个单位时间末和第1个单位时间末湿润锋推进距离比值的常用对数;累计入渗量与湿润锋呈线性关系,其斜率等于湿润区平均含水率与初始含水率之差,且随入渗水头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