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前寒武纪与寒武纪地层之间的界限尚须确定,而横跨这部分剖面的地层是研究地球历史最关键的资料之一。在有关的大量的文献中,这里仅零散地挑选出一些来,介绍和增补本文和其它一些文章的详细研究。调查早期历史给当前的状况和混乱带来了希望,但并没对明确地确定界限提供优先 相似文献
2.
3.
关于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工作组把中国云南省梅树村剖面正式确定为寒武系底邸的提议已延期,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比后再加以确定。本文回顾了1972年以来对界限的调查情况,并略述了进展中的工作打算,以解决遗留问题。序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限工作组自1972年至1981年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第29项的工作小结。关于作者意见中的界限位置于1981年一季度已得出轮廓。所附两图示全球范围内该项目研究的区域以及选定的关键剖面内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限位置所考虑到的暂时结论。这方面在巴黎(1974)和剑桥(1978)工作组会议中也有了大体轮廓。最后,文中讨抡了古杯纲化石带、托马特(Tommotian)小壳化石、遗迹化石和三叶虫的地层价值,并注意到今后几年内应继续考虑下述主要问题: (1)全球界限剖面和界限点的位置和有代表性的地区,可能在亚洲。 (2)洲际对比。 (3)古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与凝块石伴生的 Linella,Tungussia和 Tifounkeia 群的迭层石大量出现在阿杜杜尼群中部的利德温层上,阿杜杜尼群是曲下钙质层、利德温层和上钙质层组成。这些迭层石被认为是晚前寒武纪的。 相似文献
6.
许靖华等人提出了有关中国两个下寒武统剖面上的地球化学波动的令人感兴趣的资料。在云南和三峡最低的含三叶虫岩组的底部或附近,他们找到一层粘土比上覆,下伏地层含超过5‰的δ~(13)c负值,并且铱、锇、和金含量增加。沿剖面向上数厘米发现δ~(18)O波动呈更大的负值。许靖华等人文章的图1,2和3显示的δ~(13)C、铱、饿和金的异常值恰好出现在中国c点界标处,而在正文指出的那些异常值出现在这一界标之上。许靖华等人在利用中国C点界标作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显然应用古生物学标准把界限放在含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地层界线热,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国际地层学研究领域中重大课题之一。其目的是组织全球力量,利用已经确认的原则和取得的丰富资料,对业已树立起来的地层表中的系间界线进行验证、厘定和补充,给以更确切的肯定。全球性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始于1972年,1984年该界线工作组以15:4的票数通过我国梅树村剖面作为该界线的唯一全球层型候选剖面,向国际地层委员会推荐。时间已过三年,尚未得到最后确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全球层型的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地层委员会1992年批准将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幸运角(FortuneHead)剖面中遗迹化石Phycodespedium首次出现层位。由于这项决定争议较大,使得这颗引人瞩目的金钉子黯然失色。主要问题在于:其一,该剖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1979年野外工作期间,13位工作组成员研究了马更些山区中西部的五条地层剖面,为了重点研究加拿大的界限,选择了塞克威山图幅地区12号层中的一个临时界限区间,12号层是夹有页岩、粉砂岩和石英岩的前寒武纪晚期和早寒武世早期的沉积岩系的一部分,其上部主要由痕迹化石确定的时代。对早寒武世晚期的上覆岩层也进行了考察,这些岩层属塞克威组,在东面由地台型碳酸盐组成,在西面则相变为同期的斜坡和盆地沉积。三叶虫被用来作为对比这些较新地层的主要化石。 相似文献
11.
12.
一九七二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一次国际地质会议上,国际地科联寒武系地层学会决定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的界线进行工作,以便在世界范围内选出层型剖面及其界线,以供各国有关科学研究人员参考。近几年来,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先后到澳大利亚、摩洛哥、苏联等地检查和验证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现在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地层层序,作为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界线的参考标准。但是目前已描述了许多个值得进一步审查 相似文献
13.
14.
在前阿特拉斯山,在赫普(Hupe)的 Fallotaspis tazemmourtensis 带下发现了三叶虫,甚至有一些三叶虫出现在该区第一古杯化石带的下面。这些三叶虫大部属后颊目(如已描述的 Hupetina gen.nov.),Olenellid Eofallotaspis gen.nov.可能是Fallotaspis 的先躯分子。其时代不新于西伯利亚地台的下阿特达班阶的时代。在大阿特拉斯山,在所谓的乌尼安(Ounein)区,研究了一个从下寒武下部至中寒武统的含三叶虫的完整剖面,此处见到的最老三叶虫是新属 Lemdadella。它与前阿特拉斯山或其它地区的对比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地理位置包括“阿杜杜尼”(Adoudounian)和下寒武片岩—灰岩岩系(Se′rie schisto-ca-lcaire)的研究剖面,出露于塔鲁丹特(Taroudannt)南25公里的提厄特(Tiout)附近的前阿特拉斯山北坡上。裘伯特(Choubert)在这一地区作了大量工作,并对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界线层的地层学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剖面“下钙质层”(Calcaire infe′rieur)的最上部200米是由深灰色白云岩夹少数几层白云质泥灰岩互层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世生物事件及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学杂志》1992,(1)
<正> 3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生物存在,主要是兰藻和细菌。距今10亿年左右,开始出现软躯体动物所形成的遗迹化石。9亿年有蠕形动物的实体化石——淮南生物群保存。7亿年软躯体后生动物——埃迪卡拉动物群(西陵峡生物群、高家山生物群)大量繁殖,使晚前寒武纪的生物演化进入一个新阶段。6亿年左右,骨骼化动物——梅树村动物群(或托莫特动物群)的出现,开创了生物发展、演化史上的新纪元。使更多的生物能够以化石 相似文献
19.
20.
新疆天山前寒武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地区前寒武纪古老沉积较发育,主要出露于天山中部即前人所划分的天山中间隆起带以及北山西段及南天山东端的南部分支库鲁克塔格及喀拉帖克山东端(柯坪—阿克苏以北)等地.对上述地区的前寒武系调查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E.诺林(1928),B.M.西尼村(1954)等曾先后作过路线调查,对这些古老岩石有所记述.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地质部十三大队、新疆地质局等单位曾作了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天山区前寒武系的层序及基本特征.七十年代后期至近年来,本所及新疆地矿局区调队又在库鲁克塔格、北天山西段、阿克苏—乌什、哈雷克套北坡(哈拉军山)等地作了区域调查及前寒武系等题研究,较大的提高了上述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综合以上调查资料对天山区前寒武系简述如下(表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