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沉积物极为发育,剖面完整,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六个沉积相。本区晚更新世出现三次寒冷期和二次温暖期,与国际气候分期基本一致。晚更新世早期为闸北寒冷期,相当于里斯冰期(庐山冰期);中期为早苏州河寒冷期,相当于早玉木冰期(早大理冰期);晚期为晚苏州河寒冷期,相当于晚玉木冰期(晚大理冰期)。其中早苏州河寒冷期为湖沼相暗灰色亚粘土,过去把该层划入浅海相层底部,显然是错误的。在本区西部和西北部有二层,暗绿色硬土层。埋深分别为5—10米和埋深20米。现发现前者为全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华北地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出现、第四纪冰期的来临,被公认为第四纪以来发生的两大事件。用冰期和间冰期来划分我国第四纪地层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所开创并致力研究和极力倡导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冰期间冰期,即从气候地层学观点来划分第四系。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第四纪开始时,出现全球性冰期寒冷气候。此时堆积物及其所产化石组合,为确定第四系下限提供了可靠证据。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也建议,以晚第三纪以来第一次明显的气候变冷作为划分第四系下限的依据之一。也就是承认第四纪开始是一次寒冷的冰期气候。W.H.Zagwijn(1960,1974)根据孢粉资料,将荷兰的雷  相似文献   

3.
大理冰期我国东部多年冻土区的南部界线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基本问题目前,我国地质、地埋界对冰期认识有着严重分歧。一种意见只要谈到冰期,须承认冰川曾到达这里,冰川没到达的地区不能使用冰期。因此,出现冰缘期、寒冷期、甚至雨期等名词,有的还冠以地方性名称。另一种意见认为冰期冠以地方性名称既有地质时代意义,又有古气候意义;冰期是指特定时期具有寒冷气候的环境,有的地方发育冰川,有的地方发育多年冻土,有的地方只是气温下降,冰川和冻土都形成不了,它们却在同时期不同地区发生。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本文所说我国东部地区大埋冰期,即规定  相似文献   

4.
晚古生代冰期作为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事件,已成为目前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表现不同,其沉积响应及相应的地质变化也就有明显的差异。国际上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对高纬度地区的冰成岩地层学、中低纬度地区海平面变化及旋回地层学,以及低纬度地区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系统总结了全球晚古生代3次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沉积响应及其他地质变化规律,主要冰期记录包括冈瓦纳大陆冰成岩,中、低纬度地区全球冰川型海退事件,无机碳同位素全球同步性正漂移事件,以及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并进一步阐述了晚古生代冰期事件规模、演替规律及与全球气候和地质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冰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闫永福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3):239-244,258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瓣世晚期。  相似文献   

8.
迄今所获的地质证据,包括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大陆冰盖、山地冰川以及南北两极冰芯记录,均表明最后一次冰期终止始于14000aB.P·前,先于米兰科维奇天文理论推算的最大太阳辐射率的出现。地质记录同时表明,冰期-间冰期振荡以时间上不对称的100000a周期为主。这一非对称性以漫长的冰盖建造和迅速的冰盖消融为特征。而轨道要素引起的太阳辐射率波动以41000a、23000a和19000a周期为主。因此,地质记录显示冰期气候对太阳辐射率变化并无严格的直接响应关系。本文在讨论经典冰期气候理论的同时,着重评述近来发展的大洋环流-气候关系模式。该模式以能量、水体质量和大洋盐度平衡为依据,强调大西洋环流传送带对气候的影响。根据深海沉积物的化学记录该学说认为,冰期期间的大洋环流型式与现代不同。新仙女木寒冷事件可为大洋环流型式转换对气候影响的一个例证。就目前存在的有关冰期气候理论的一些问题,文中最后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再论洞穴石笋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滇、黔、湘、桂洞穴石笋大型剖面的综合研究、,以代表性剖面和典型时(笋)段系统测年和沉积速率研究为例,初步认为,石笋沉积速率大小是气候演变、暖气候、冷气候的识别指标之一,沉积速率为10mm/100a以上是冰后(间冰)期温暖气候的沉积,趋于10mm/100a或以下者,是温暖期气候的冷转变,或冷期(阶)的沉积;1mm/100a左右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沉积,趋于1mm/100a或以上者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暖转变或间冰期的沉积;沉积速率极小,往往是冷气候显示,甚至是沉积间断,或是气候和地质、灾害事件的突变点。沉积速率具多变性,引用和识别时应避免以单一速率推算长时(笋)段年序和确定气候或地质事件的年代,不宜跨旋回计速,以避免遗漏沉积间断和气候、地质、灾害事件。石笋沉积间断很普遍,特别是寒冷的冰期气候间断更频繁,观测和测年表明,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占成笋期的28.92%~76.26%,全新世温暖气候的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只占成笋期的13.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孙殿卿  吴锡浩 《地球学报》1987,9(1):121-13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和加强了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本文从十个方面扼要地综述了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发现和确定了中国第四纪早冰期和中国东部的晚冰期;探讨了冰川和冰缘关系、冰川发育条件;认识了黄土的发育规律是与气候旋回,更确切地说与冰期有成因上的联系。以构造-气候旋回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层法、古地磁法并考虑古土壤、地貌、年龄数据资料等多种因素,补充修订了经典的冰期系列;讨论了第四纪海水进退、海面变化、第四纪下限及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末次冰期早冰阶 (相当MIS 4)与晚冰阶 (MIS 2 )之间的间冰阶 (MIS 3)气候与环境的认识 ,是第四纪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传统观念认为该时段温度略高于早、晚二个冰阶 ,但仍在冰期范围内。对近年来已经出现的、分散的该时段讯息 ,加以综合集成 ,发现该时代主要是它的晚期 (MIS 3a) ,在我国竟然是远离冰期气候特征 ,温度接近现代 ,而大部分地区湿润程度超过现代的暖湿气候。本期有 7篇论文主要论述、2篇论文部分论述该时段晚期的气候与环境特征。多数是依据地质资料重建古气候 ,个别是对典型阶段成功的气候模拟 ,尽管局部存在着分…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杭州湾第四系钻孔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XZK169孔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17.35m处(年代约为10~9kaBP),其下至孔深86.40m沉积属晚更新世。整个沉积层中可分出3个海进—海退旋回晚更新世早期以陆相沉积为主,出现河湖相—滨海湖泊相—河湖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温暖湿润—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中晚期出现河湖相—潮滩湖相—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寒冷干燥—温凉—暖热湿润—温热湿润;经历了末次冰期侵蚀后,全新世出现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以暖热湿润—温暖湿润为主。约在5kaBP,杭州湾与长江口分离。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的晚第四纪浊流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绳海槽晚第四纪的浊流沉积发育在海底斜坡带和坡折处静水环境,属阵发性纵向浊流。物质来源于海槽中心斜坡区的滑塌沉积物、岛坡、陆坡和台湾宜兰浇滩的碎屑沉积物。受控于海底地形、滞流环境和构造岩浆活动以及伴生的浅源地震。 冲绳海槽海底表层浊流沉积物,形成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最盛期、末次冰期末和冰后期三个阶段,以末次冰期最盛期阵发频繁,浊积物最发育,与气候寒冷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关中盆地渭南地区晚冰期时黄土地层中陆生软体动物──蜗牛化石的系统研究,划出了3个蜗牛化石组合带,代表了3种不同的气候环境。通过对22个黄土样品中的蜗牛化石组合、14种蜗牛化石含量的对应分析,建立了晚冰期时的气候因子变化曲线,与植物硅酸体研究结果比较,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晚冰期时,渭南地区的气候经历了温凉、偏湿-寒冷、干旱-短暂变暖-冷、干的变化过程,环境经历了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干旱草原的发展过程。在14000aB.P.前后有一气候转暖期,预示着黄土高原末次冰消期气候转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河北怀来—涿鹿盆地冻融褶皱现象与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怀涿盆地中发现的冻融褶现象的典型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沉积物做了孢粉分析,初步认为:发生冻融褶皱时期的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所指示的古气候环境为一寒冷的冰期气候条件下的冷湿环境。据C^14测定其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有着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生物礁,是一个由各类生物组成的高级生态系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生物礁都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和古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礁的发展和演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晚古生代冰期对石炭纪生物礁的作用.晚古生代冰期是显生宙以来最为重要的气候变冷事件之一,开始于泥盆纪末,结束于早二叠世,导致全球古气候和古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并对石炭纪生物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在晚古生代冰期和石炭纪生物礁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未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两大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受古环境和古气候影响,石炭纪生物礁经历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和演化史,并与晚古生代冰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石炭纪各时期生物礁的繁盛或衰落与气候回暖或变冷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末期以来黄河口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老黄河口海域CB20A孔岩芯的粒度、碎屑矿物、有孔虫、介形虫、瓣鳃类、腹足类、孢粉、植物化石和14 C测年等指标的分析鉴定结果,探讨并研究黄河口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变。从晚更新世末期至今,本区地理环境演变经历了6个主要阶段,即全球最末一次冰期的早期、间冰期、晚期和冰后期的早期、中期及晚期。其间出现明显的气候冷暖交替、海平面升降及岸线进退的变化,多次出现沧海桑田的景观。在这6个变化阶段中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海平面升降,如最末一次冰期早期气候寒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然而在这一时期的沉积物中却发现了气候变暖的海相沉积层,反映海平面曾经上升。而在最末一次冰期的间冰期,气候变暖,但是它并非始终温暖如一:其下部沉积物中的化石反映的是气候较冷海面较低的滨海沼泽特征;中部反映的是气候温暖的浅海环境;而上部反映的是海面明显下降的潮坪环境。这些气候和海面波动现象在冰后期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于革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4):369-375
早新生代是地质史上最后一个温室气候期,随后南极冰盖形成,地球进入到晚新生代冰期。温室气候的成因和冰期气候转型的机制一直是国际相关学界关注的问题。评述国际上对此开展的古气候模拟,反映了早新生代温室气候受到了海洋和大陆的地理位置、暖海洋温盐环流和海洋热输送、太阳辐射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古气候模拟还反映了早新生代温室气候转向冰期气候,受到了大洋通道改变和高原构造隆起、大气成分变化以及海陆生态系相互的作用和反馈。这些古气候模拟试验锁定在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段和重要驱动因子,对测试地球内外驱动力和地球各圈层反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温室气候以及趋向冰期气候的模拟研究对探讨气候变化内在机制、预测未来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9.
丛绍光 《第四纪研究》1996,16(4):310-318
北美Laurentide冰盖于末次冰期的大部分时间在北美东北部一直存在,冰盖的活动对北美东部冰期时的环境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甲虫分析表明,北美东部中纬度地区在威斯康星中、晚期的气候以寒冷为主,中间分别在42000aB.P.,34000aB.P.和28000aB.P.出现3次明显的气候变暖。此区威斯康星中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幅度和出现的时间可以与同期的格陵兰冰芯记录及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对比。  相似文献   

20.
北美Laurentide冰盖于末次冰期的大部分时间在北美东北部一直存在,冰盖的活动对北美东部冰期时的环境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甲虫分析表明,北美东部中纬度地区在威斯康星中、晚期的气候以寒冷为主,中间分别在42000aB.P.,34000aB.P.和28000aB.P.出现3次明显的气候变暖。此区威斯康星中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幅度和出现的时间可以与同期的格陵兰冰芯记录及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